宜昌著力打造區域科創中心,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宜昌深入實施“雙碳引領、樞紐賦能、強產興城”三大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與新優勢,推動城市能級、發展質效和城市競爭力、區域帶動力加快躍升。2024年,宜昌經濟總量跨越6000億元,邁入了加速向萬億級城市挺進的新階段,并躋身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百強城市第52位。
當前,宜昌,正在把握現代科技蓬勃發展的脈搏,在產業發展與綠色基因的碰撞中,培育科創“新物種”,搶灘“高智綠”新賽道,聚力支點建設鍛造硬核支撐,加速向萬億級城市邁進。
培育科創“新物種”
科創“新物種”是指具有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能引領全省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領軍企業。其中“瞪羚企業”是指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增長速度很快、在市場競爭中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近年來,宜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新物種’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全鏈條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在優化培育政策環境、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人才支撐、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政策供給與服務創新,有力助推高成長性的“新物種”企業持續跑出“加速度”,一個個創新成果正加速重塑城市科技創新體系。自2021年起,宜昌著力遴選培育以“瞪羚”等為代表的科創“新物種”企業。截至2024年,已擁有省科創“新物種”企業160家。其中,“瞪羚”企業159家,“駝鹿”企業1家。
2024年,三峽星未來數據科技(宜昌)有限公司入選“瞪羚”企業,該公司專注于企業AI應用和AI智算服務,致力于為企業提供高性能計算、數據存儲、AI應用等全方位解決方案。依托先進的技術架構和自主研發的三峽智算云平臺、AI應用技術底座,幫助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實現人工智能創新突破。
2025年3月,自助機“AI小西”系統在西陵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服務大廳上線運行,該系統是三峽星未來數據科技(宜昌)有限公司基于DeepSeek底層模型本地化部署,通過清洗數據、模型訓練與微調,為政務服務塑造的一個“超級大腦”。市民在自助機“AI小西”系統中輸入任意關鍵詞,屏幕立刻彈出小餐飲經營許可證的辦理流程、辦理時限、所需材料。據了解,市民過去必須準確地輸入政務事項名稱或自定義關鍵字,才能獲得答案,且部分答案還不夠精準,而“AI小西”僅憑任意關鍵信息就能給出精準的答案。
如此“聰明”的“AI小西”是如何誕生的?三峽星未來數據科技(宜昌)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通過微調DeepSeek大模型,構建了“AI小西”的中樞大腦,讓它裝下了接近1000個辦理事項的內容、流程、所需材料和審批注意事項,并通過對數據進行了結構化處理,把前端辦事群眾的問題轉化成計算機可以聽懂的語言,讓群眾輕松找到準確的答案。為了讓“AI小西”懂用戶,日常“投喂”數據則尤為重要。據介紹,目前,工程師們通過本地化部署算力資源,持續為“AI小西”投喂海量知識,使其能夠理解并記憶這些信息,從而與用戶的訴求進行充分匹配,提供精準解答。經過不斷訓練,“AI小西”將越來越聰明,未來有望應用于更多領域。
“AI小西”是三峽星未來數據科技(宜昌)有限公司的大數據應用的一個縮影。該公司還實施三峽星東數西算戰略,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建設絲路新云綠色算力中心一三峽星AI智算中心,一期建成2000P算力規模,專注于為AI大模型訓練、企業應用平臺開發等提供高效服務,通過新能源支撐零碳智算中心模式,構建了一個規模化、綠色化的算力集群。
同樣位于西陵區的宜昌特銳德電氣有限公司,早在2022年獲批湖北省首批科創“新物種”瞪羚企業,并認定為湖北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該公司是特銳德全國六大生產基地之一,深耕箱式變電站領域,已成為華中區域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之一。該公司通過技改與示范創建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定制化”與“智能化集成”構筑核心競爭力。2023年,采用新一代數字化預制艙方案,將現場施工環節前移至工廠定制生產,為人福藥業定制110千伏變電站,將建設周期從6個月壓縮至2到3個月。同時,通過大數據賦能,實現箱內海量元器件的高精度適配“智能化集成”。目前,宜昌特銳德已為華電集團、億緯動力、格林美等項目提供了優質變配電產品,并廣泛應用于鐵路、軌道交通、石油、新能源及充電網領域,市場輻射華中地區。今年以來,該公司訂單量顯著增長,上半年,已實現銷售產值超3億元。
發力綠智 “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目標是新型工業化。近年來,宜昌堅持“工業強市,產業立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向新向綠發展,躋身2024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百強城市第52位。
2025年2月6日,宜昌“新春第一會”—全市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大會舉行。會上印發了《2025年“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2025年宜昌市深化“五個一”工作機制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方案》《宜昌市高水平建設東部產業新區行動方案(2025-2027年)》《2025年宜昌市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和《關于聘任宜昌市招商大使的決定》,對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推進高質量招商引資進行了深入部署,這也是宜昌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新型工業化發展。
基于坐擁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全國16.7% 的磷礦、全國儲量第3位的石墨等資源優勢,宜昌正立足“化工老本行”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從“論噸賣”向“論克賣”轉變,并搶占新能源產業“新賽道”,為新能源產業提供前端支撐,傳統工業已實現向現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裂變躍升,成為實現千億產值的三大“當家產業”之一。今年上半年,宜昌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項目相繼交付投產,新能源電池制造項目產能達70GWh,推動宜昌精細化工占化工產業的比重已提高至 48% ,電子級磷酸、電子級硫酸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
2025年4月,優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萬噸氫氧化鉀項目竣工投產儀式在枝江市舉行。優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韓國優利德集團在湖北宜昌枝江市投資設立的化工企業,專注于鉀系列產品的生產,總投資12.3億元,項目一期配備全球領先生產技術,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建成全球最大鉀系列產品生產基地之一,有力填補中部地區高端鉀堿產品缺口。同時,優利德與枝江三寧化工、江山(宜昌)作物科技等企業通過原料互通、產業上下游互惠,形成合作關系和產業鏈協同模式,進一步推動枝江化工新材料補鏈延鏈、聚鏈成群,為枝江“打造千億產業、建設千億園區”注入強勁新動能。
2025年6月,宜昌產投(宜都)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整體交付,現代化廠房與造船基礎設施全部完工。該項目是宜昌市“四個重大”(重大戰略決策、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工程項目、重大主題活動)項目的重要成果,也是宜昌在綠色智能船舶產業賽道上加速沖刺的關鍵一躍。園區規劃占地面積585畝,總投資約17.86億元,以“拎包入住”標準化廠房模式,讓企業實現“入駐即投產”,打造集研發、制造、配套于一體的現代化船舶產業鏈,助力宜昌船舶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可研發生產江海直達貨船、內河散貨船,LNG集散兩用船、普通集散兩用船,以及鋰電動力油船(公務艇)、鋰電動力無人艇等新能源船型。
2025年6月,位于當陽市壩陵化工園的睿陽新材料年產3萬噸二醋酸纖維素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構建起完整生產研發體系,不僅建成年產3萬噸二醋酸纖維素生產線,覆蓋醋片、醋酐、稀醋酸回收等核心裝置,還配套建設環保設施、循環冷卻水系統、研發中心等。作為當陽市新材料產業鏈重要一環,該項目生產的二醋酸纖維素片將為下游企業湖北新陽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小咀絲束生產原料,將使新陽特纖原材料成本每噸降低超 40% ,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該項自的投產完善了當陽市新材料產業布局,加速產業集群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石。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當前,宜昌正著力打造區域科創中心,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奮力打造漢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撐、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支點中奮勇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