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古人何曾想過,夜游的美好竟會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被科學與藝術打開。
7月26日晚,伴著暑期清涼的夜風,數千名市民游客在合肥科學島上度過了“奇妙一夜”。無論是激動人心的仿生機器狗互動、機器人格斗表演,還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光電粒子音樂會,這場“2025合肥科學之夜”賺足了人們的掌聲和歡笑,讓人們看到了合肥這座“科創之城”更柔軟、更浪漫的表達方式。
在科學島仰望“科學星空”,科技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在人們的印象里,科技往往蒙著神秘“面紗”且氣質“高冷”。如何讓人們可望可及、身處其中,感受到科創文化的獨特魅力?一場熱鬧且有料的“科學之夜”就是答案。夜色中的科學島,掀起了神秘“面紗”的一角,來自各地的朋友們在這里看到了傳統非遺魚燈如何變身為帶有科幻色彩的“大魚海棠”,看到了懸浮著的“飛行摩托”,抽到了獨屬于自己的量子盲盒……現場孩子們歡鬧雀躍的掌聲背后,是一顆顆科學好奇心的喚醒與萌發,人們在這春風化雨般的科普下,由驚喜轉而心生自豪,從而燃起了更多科學熱情。
科創文化已然成為合肥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在合肥,科創并不單單只是實驗室里科學工作者的事,在高質量科普的土壤上,每個人都能親近科學、熱愛科學。其實,“科學之夜”只是合肥“科普星空”中的繁星一點,還有更多的科普活動在這片大地上沸騰。比如,暑期的合肥市科技館新館,天天預約爆滿、場場活動精彩,孩子們“泛舟于科學之海”;中國科大、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經常成為科普景點,科研工作者變身導游和講解員;合肥科普研學基地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全國各地的研學客……科普之風吹遍整座城市,科創精神走進千家萬戶。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埋頭搞科創,精心促科普,合肥打開視野,實現了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合肥不僅承接了首屆央視“科晚”、推出全國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規、成立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完善建設科普設施,還挖掘科研資源,推動科創科普游成為全市“第一游”……去年10月,合肥市被中國旅游研究院評為“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標桿城市”,科創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過去的5%提升到17.5%,“科技創新看合肥,科普研學到合肥”盛名遠揚。
展開“科普之翼”,徜徉“科學星空”,創新力量在這片熱土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