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創債成了金融圈的 “熱詞”。央行和證監會今年推出債券市場 “科技板” 后,科創債火得有點出人意料。自相關新政落地以來,科創債發行規模迄今已經超過7600億元,吸引眾多銀行、券商競相布局。
啥是科創債?能給企業帶來啥好處?什么樣的企業能發?為啥金融機構都盯著這塊“肥肉”?
通俗說,科創債就是 “給科技企業的特別信用額度”。
和咱們平時說的公司債比,科創債最顯眼的特點是“專款專用”—— 錢必須花在科技創新上。簡單講,就是企業打個“欠條” 向市場借錢,約定好還款時間和利息,但這錢得用來搞研發、買設備、投新項目,或者支持上下游的科技企業。
監管部門對科創債的定義很明確:科創債的全稱是科技創新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的債券,募集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生產及投資活動。
和普通公司債比,科創債對于 “科技屬性” 的審核極為嚴格。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要求來看,發行人要么至少具備一項經有關部門認定的科技創新稱號,要么是科創板、創業板等上市的科技類公司,或者擁有在行業內具備競爭力的核心技術,比如能夠實現產業化的發明專利達到30項以上。
對于科技型企業發行的科創債,可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如科技創新領域的項目建設、研發投入等。對于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的科創債,則要求至少50%的募集資金投資于科技型企業或主業聚焦于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等領域的相關企業。
對于企業來說,最直接的好處是融資成本低。
梳理落地以來發行的科創債,普遍利率在2%左右,這不僅低于普通公司債的平均利率,甚至有不少公司公告稱創下了本公司“發行債券以來同期限最低”。對于企業來說,3年期的科創債,光利息就能省下不少錢。
多了一種融資工具,也是科創債給企業帶來的一大好處。正如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兼 CFO段大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科技創新債券為科大訊飛提供了更多融資工具選擇。
“對于企業而言,一個更豐富、更系統的融資工具組合能在綜合管理成本、平衡風險、流動性管理以及平衡短期和長期目標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給企業帶來更多選擇。” 段大為進一步解釋道。
對于初創科技企業,科創債的門檻無疑更 “靈活”,尤其是一些產品尚未成熟、固定資產較少、現金流不穩定,難以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 “輕資產” 公司。對于他們來說,科創債作為 “耐心資本”,能為其研發投入提供關鍵資金支持。
科創債政策剛落地倆月,銀行圈就熱鬧起來了——已經有20多家銀行成功發行科創債,從政策性銀行到國有大行,再到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一個都沒落下。
銀行為啥這么熱情?
作為我國最主要的金融機構,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銀行的響應速度無疑更快。
從發行主體結構來看,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商業銀行發行科創債更為積極。
這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今年5月,央行、證監會及三大交易所接連出臺新政,優化發行流程,簡化信息披露要求,降低相關手續費,對于中小銀行來說,無疑降低了發行門檻和成本。
不僅如此,相較同業存單、金融債等傳統的主動融資工具,科創債發行利率較低,對于中小銀行來說,也有助于其優化負債結構,減少對短期負債的依賴,增強流動性管理能力。
扎根區域經濟的特性,也讓中小銀行在科創債業務上更具天然優勢。它們與本地科創園區、“專精特新”企業聯系緊密,發債所募資金能直接對接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資金用途“接地氣”,主要聚焦本地特色產業,精準服務區域科技創新。
證券公司也不閑著。對于它們來說,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不僅具有響應政策、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功能性作用,還可以使用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直投培育科創項目,可提前布局優質標的,為后續承銷保薦業務夯實基礎,不失為一個拓展客戶的好渠道。
總而言之,科創債的火熱,既是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更是資本與創新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業內普遍預計,未來我國科技創新債券市場或將迎來較高速度的增長,引導資金加速流向科技創新領域。
編輯:孫曉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