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U469.7 收稿日期:2025-03-21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5.07.004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Oper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ew Energy Charging Opera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aking Company A as an Example
Yang Xiabo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140o,China
Abstract:AsoneofthesevenmajorfieldsoftheNew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henewenergychargingindustrydemonstrates significantpotentialinChina’snewroundofindustrialrevolutionAgainsthebackdropof\"newinfrastructure\"goals,thisaalsisexaminestheoperationsofnewenergychargingenterpriseA.Itfindschalengesicludingweakprofitability,fiercecompetitionon standardizedmanagement,irtionalchargingfacilitylayout,andsingleprofitmodels.Recommendationsincudeskingpolicysupport,dpeningpublicservicecooperation,ndbuildingadatamanagementplatformtoadvancetheindustryandsupport\"dualcar bon\" targets.
Key words: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New Energy Charging;Business Operation Analysis
1前言
2020年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極大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其基礎補給設施的爆發式增長[1-2]。《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目標,正式將充電基礎設施列為“新基建”發展七大領域之一,加速推動新能源充電產業布局發展。預計2025年國內充電樁規模將達到455億元,新能源充電產業呈高速增長態勢。本文從“新基建\"背景出發,以一家新能源充電運營企業為例,分析新能源充電運營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并探討相應的發展優化策略。
2新基建背景下新能源充電運營行業現狀
2.1政策解讀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建設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充電基礎設施正式納入七大“新基建\"產業。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能市場已基本明確了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補能格局,按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預計到2025年后,國內充電樁產業將進人“成熟期”。
2.2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加大了對新能源充電設施的需求[3-4]。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3140萬輛,較2014年底的12萬輛,增幅高達260倍。截至2025年1月,全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376萬臺(其中直流樁171.4萬臺,交流樁204.6萬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21.3萬臺,車樁比為2.38:1,與2015年國務院提出車樁比1:1的戰略目標尚有差距。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將導致新能源充電市場進一步擴張。
3A公司新能源充電運營經營分析
3.1公司概況
A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是一家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的國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包含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等,承擔該市新能源汽車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項目,在省內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公司已投入運營的充電站于2022年6月23日正式營業,截至2024年底,該年度本年累計充電總收入212839.42元。對該公司的經營發展進行研究,有助于剖析地方新能源充電企業的運營模式,洞察其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3.2市場規模分析
A公司已獲準參與當地新能源汽車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項目。項目建成后,該公司運營充電樁數量為1473個,新能源出租車換電站3座,目前該市新能源出租車約400輛。項目完成后,A公司在該市充電樁市場規模占比將達 41.2% 。同時,A公司已與該市公交公司開展業務合作,為城際公交提供充電服務。預計以上資源整合完成后,公司充(換)電市場規模份額可突破60% 。
3.3成本測算
本次成本測算以A公司短期內可開展運營新能源汽車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項目測算為基礎,結合該公司充(換)電站建設進度安排,本次經濟測算產業規模基數如下:2025—2027年實現運營規模分別為擬建總規模的 30%,60%,100% 。A公司為輕資產運營公司,其運營的充電樁建設按年向第三方公司繳納充電車位管理服務費(用于充電車位的管理維護),不承擔充(換)電資產的折舊成本。根據A公司調研,其營業成本組成如下:
a.電力資源成本。A公司所在城市高峰、平峰、低峰時段充電客流比約為5:3:2,電費加權平均成本約0.6元/度。b.車位管理服務費成本。A公司向第三方支付的充電車位年租金為150元/個。c.人力資源成本。公司目前聘用管理人員10名,人均月收入為8000元,按3年 5% 的增長率計算。d.稅費成本。項目增值稅按營業收入的 13% 、附加稅按增值稅的 12% 計算。e.財務成本。公司目前項目貸款余額為1.5億元,期限10年,前2年付息,后8年還本,年利率 5% 。f.折舊攤銷。公司目前持有劃入固定資產價值9億元,按50年計提折舊,殘值率 10% 。g.劃入資產持有期間稅費。此項考慮劃入資產持有期間稅費支出(按照資產持續閑置預估最大值),比如繳納此項費用后對利潤及收益率的影響。
參照特許經營類項目15年經營期測算,2025—2039年A公司充電樁運營成本具體見表1。
3.4收入與利潤測算
A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為充(換)電業務運營收入。目前,該公司所在城市充電樁運營高峰、平峰、低峰時段加權平均單位收入(電費 + 服務費)約為1元/度。經測算,A公司2025一2039年收益情況如表2所示。
4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優化策略
通過梳理A公司經營數據及業務模式,結合對行業頭部企業的調研與分析,指出A公司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4.1運營前期利潤薄弱
A公司在運營中面臨前期利潤虧損的問題,主要是由于新能源充電行業前期建設涉及車位租賃、設備采購、安裝施工、運營維護等環節,運營成本較高,且營業收入有限造成的。
A公司需尋求國家及當地政府的幫扶,從爭取建設運營補貼、稅收電價優惠、貸款支持等方面及時獲得政策扶持。此外,A公司應加強成本管理,做好現金流預測與計劃,確保前期公司資金穩定性。
4.2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新能源充電行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5]。A公司作為國有企業,擁有與當地政府緊密結合的天然優勢,應積極參與政府充電樁布局規劃,融入城市發展脈絡,進一步與公共服務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通過完善公共區域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為居民提供充電便利的同時,拓寬自身市場輻射面,提升運營效益[6]。
表1A公司充(換)電站運營成本測算表
(個/萬元)
(個萬元)
表2A公司充(換)電站運營凈利潤測算表
考慮劃入資產持有期間稅費支出(按照資產持續閑置預估最大值)
圖1A公司成本結構分解圖
4.3運營管理不規范
A公司目前處于初期階段,運營管理不規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未對所獲充電數據及用戶信息進行深入分析與挖掘,浪費了數據潛在價值。A公司應積極建設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精準把握用戶需求。例如,根據用戶充電時段偏好合理調整充電價格策略、根據用戶充電頻率推出優惠套餐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服務項目,提升用戶體驗,積極打造本地知名品牌。
4.4充電設施布局規劃不夠合理
A公司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城區邊緣,區域內車流量相對較少,現有充電設施使用率較低,造成了設備閑置及資源浪費。而在市中心充電需求較高的區域,A公司充電設施卻較少,給用戶帶來極大不便,也使該公司錯失了大量業務,總體布局規劃不合理。A公司應加強市場調研,分析不同區域電動汽車保有量、使用頻率等因素,科學規劃布局。同時,充分利用充電設施反饋數據建立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規劃布局,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7]。
4.5盈利模式單一
A公司主要依靠收取充電費用實現盈利,盈利模式單一。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同行間的價格戰導致充電價格持續下降,公司利潤不斷被壓縮。此外,公司充電設施在非高峰時段閑置率較高。公司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圖2),如充電站廣告投放、提供增值服務、開展電池業務,促進分時利用等多元化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圖2多元化盈利模式
5結語
作為“新基建\"發展七大領域之一的新能源充電運營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8]。新能源充電運營企業應利用“新基建\"背景帶來發展紅利:a.在初創時期尋求政策幫扶并進行成本控制;b.定期市場調研分析用戶需求,及時調整布局規劃;c.積極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提升盈利水平。此外,新能源充電運營公司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與政府開展合作,共同完善新能源充電設施基礎建設,拓寬潛在市場。盡管新能源充電運營公司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抓住機遇,積極變革,就能在發展的道路上收獲斐然。
參考文獻:
[1]洪小萍,孔莉.中國充電樁行業創新績效評價研究——基于博弈論組合賦權TOPSIS算法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4):34-39.
[2]單璐.從財務角度分析充電樁行業的競爭優勢與壁壘[J].中國科技投資,2024(15):151-153.
[3]許丙坤,邱盈飚,牛志偉,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基建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J].汽車測試報告,2023(19):146-148.
[4]路露.“雙碳+新基建”背景下電動汽車充電樁產業發展路徑探索1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3(14):73-75.
[5]徐維祥,陳展馳,周建平,等.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的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23(7):43-53.
[6]劉思璇.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電動汽車能量一計算跨域調度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3.
[7]方亮.新能源汽車數字化信息平臺搭建研究[J].汽車周刊,2024(10):91-93.
[8]李妍瓊.電力市場新價格機制下E新能源公司充電站價格交易策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23.
作者簡介:楊夏伯,女,1989年生,助教,研究方向為大數據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