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機產品;農機貿易;出口競爭力;出口結構;出口技術復雜度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553(2025)08-0336-10
Abstract:Tobuildastrong tradecountry,theimprovementof 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mustbeacelerated.Basedon theUnitedNations Commodity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andexport tradedataof39countries,thedevelopmentof China'sagricultural machinery exporttrade was examined,as well as product structural change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rendsof clasified products from2Ol1 to2021 from theperspectiveof export technical complexity.The resultsshowthat theexportcompetitivenessof China'sagricultural machineryasa wholeand clasifiedproducts was continued to increase,the exportvolume of products was increased,andthe export structure has been furtheroptimized in recent years.Buttheoverallexporttechnicalcomplexityofagricultural machineryproductshassloweddown.Tilage machinery,harvestingmachineryandagriculturalprimaryprocessingmachineryarehighlycompetitive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Plantingandfertilizing machinery,post-harvest processing machinery,animal husbandry machinery andothermachinery areagriculturalmachineryproductswith generalcompetitiveness.Agriculturalhandling machineryand power machinery are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with weak competitiveness.Compared with Germany,the United States,Japanandothermajoragricultural machinerycountries,the overallexportcompetitivenessof China'sagricultural machineryproductsisatacompetitivedisadvantage,anddiferentcategoriesofproductshavediferentcompetitive advantages.Basedonthis,the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enhancing investmentin scientific researchand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ptimizing the level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equipmentandachievingbalance in the equipment structure;exploring broad export markets actively and promoting trade facilita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agricultural machinerytrade;exportcompetitiveness;export structure; export technical complexity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推動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農業裝備現代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在復雜深刻的國際變局和產業技術創新的背景下,要建設貿易強國,就必須加快提升農機產業競爭力。當前研究認為,農機貿易反映了一國的農機工業水平和農業裝備水平1],農機貿易出口額由2011年229.8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1302.9億美元,增幅達466.9% 。我國農機出口貿易實現高速增長2,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有了顯著提升[3]。
但是,近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國農機出口貿易受到波動。由此,引發了幾個問題:在動蕩的世界經濟和國際環境背景下,雖然農機出口貿易實現快速發展,但出口結構是否得到優化?產品出口競爭力是否得到提高?與德國、美國、日本等農機大國相比差距如何?基于此,本文利用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標對我國農機整體和分類的出口競爭力、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進行考察。旨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提升農機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重要的啟示。
1文獻綜述
學術界從多個視角對農機貿易、農機出口競爭力展開研究,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類文獻研究了我國農機貿易的產品結構和影響因素。在貿易結構方面,我國農機產品進出口實現明顯增長,產品結構和出口市場近年變化不明顯[2]。在農機貿易的影響因素中,學者多采用貿易引力模型、恒定市場份額模型,多數文獻的結論較為一致:農機行業的規模經濟、市場規模、人均收人水平、機械化程度、價格優勢、農機產品產值等因素能促進農機產業貿易[3.4]。而農機產品國家差異化程度、農機行業外商資本的比例、地理距離和貿易國人均耕地面積會阻礙農業機械產業內貿易[5]。
第二類文獻研究了我國與其他國家農機貿易出口潛力,我國與不同國家(地區)的農機貿易潛力存在明顯差別。我國與RECP成員國農機貿易的整體效率不高,而對印尼、菲律賓和日本等國的出口潛力較大[6.7]。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存在較大潛力[8]。我國與南美洲國家的農機貿易中,對拉美國家出口具有良好機遇[9。其中,阿根廷主要農機產品貿易規模較小、結構單一、區域高度集中,國內農機市場是相對比較封閉的市場,高度依賴國內生產制造,未來阿根廷市場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10]。巴西主要農機產品市場目前相對比較成熟,但我國對巴西主要農機產品進口市場占有率還不高,在對巴西貿易和投資方面有較大潛力[11]。在我國與非洲國家的農機貿易中,農機貿易額增長較快但現有貿易流量不大,我國對非洲主要農機產品出口仍然具備較大潛力,對非直接投資對我國農機貿易增長有重要作用[12.13]。我國與印度的農機貿易潛力一般,兩國產品價格較低、復雜度不高,均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14]
第三類文獻對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進行研究。此類研究數量較少,其中,連小璐等1利用多項指標對1993—2002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情況進行測度,其認為雖然農機外貿呈現增長趨勢,但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弱,距離成為世界農機大國還有一定差距。姚蕾等[15]認為自我國加人WTO以后,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穩定上升,并對我國農機產品的出口起到正向促進作用。連小璐等[16運用進出口價格比、質量指數指標和貿易條件指數,分析了1993—2003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價值變動情況,認為不同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差異,且具有競爭優勢產品較為單一,農用運輸機械、拖拉機零配件、發電機及其零配件和內燃發動機等出口競爭優勢較為明顯。在近10年的我國農機產業貿易中,低質量農機產品出口遠高于高質量農機產品出口,我國農機的低質量產品在世界上具有穩定市場[17]。隨著各類補貼政策和相關法律的頒布,我國農業機械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10年,張萌等[18]將農機產品分為15類,認為在我國農機發展的黃金10年里,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整體有顯著提高,出口結構實現顯著優化,但是相對出口競爭力下降,并且不同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顯著差異。此外,相關學者也對國外機械貿易競爭力情況如東盟、日本、拉丁美洲等國家(地區)進行了分析[19]。而近年來,我國各類商品國際競爭力的變化趨勢及出口競爭力提高,貿易勢頭良好[20]。
根據現有文獻,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潛力、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還存在兩點不足:(1)近年來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可能發生變化。已有關于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的研究考察時間截至年份最晚是在2013年,近年來對農機出口競爭力的研究幾乎為空白,無法反映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的最新變化和現狀情況;(2)從研究對象來看,研究樣本主要以農業機械與相關產業化發展間的關系、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農機貿易潛力測度為主,對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的考察較少。
基于此,以我國農機分類產品為研究對象,采用2011一2021年我國與其他主要農機生產國家的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數據,研究我國近年農機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和特征,并利用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標對我國農機國際競爭力進行考察,以更全面揭示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近年來最新變化和發展情況。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1)從研究視角來看,現有文獻主要考察我國加入WTO后1O年的農機出口競爭力,數據較為滯后,利用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標評估和分析在新形勢下近年來農機出口競爭力和未來出口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和深化我國農機貿易的現有研究。(2)就研究內容而言,將農機細分為9類產品,剖析農機出口貿易現狀、產品結構性變化和出口競爭力變化情況,對推動我國農機產品出口貿易、農業機械化發展與轉型、提升農機國際產業競爭力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2我國農機出口現狀
2.1農機產品范圍與分類
國際貿易中,由于對農機產品的統計口徑存在差異,各國、各學者對于農機產品定義不同。連小璐等[1]將農機產品分為14大類,包括耕整地機械及零配件、拖拉機及零配件等。張萌等18將農機產品劃分為15大類,包括植保機械、農用運輸機械等。潘彪等[21]依照農業機械分類行業標準重新定義農機產品的分類。參考潘彪等[21有關農機產品統計口徑的研究和根據現有可獲得的數據,將農機產品分為9大類,并使用同一類目的HS6位碼商品的出口貿易數據,具體農機產品分類說明見表1。
表1農機產品分類說明 Tab.1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2.2 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現狀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相關數據,計算得出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總額(圖1)出口前五大分類產品占比(表2)和出口前十大目的地占比(表3)。
從出口總額來看(圖1),近年來我國農機產品出口貿易額基本保持平穩上升的趨勢,從2011年34.6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77.3億美元,出口額同比增長 123.8% 。2015年小幅下降,出口額為43.7億美元,在2020一2021年實現最大幅度增長,增幅達38.2%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機生產國和第三大農機出口國。
從近年我國農機出口分類情況(表2)來看,出口分類產品結構沒有顯著變化。
2021年各農機分類產品在出口占比順序與2011年的基本保持一致。出口占比前五類的農機產品分別為收獲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動力機械、耕整地機械和畜牧機械,五類產品出口占比之和占我國農機出口 80% 以上。出口最多的依然是收獲機械( 30% 以上),其重要程度遠超其他類別產品,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次之( 20% 以上),兩者出口總共占到我國農機全部產品出口一半以上。在各類農機產品中,出口占比最少的是農用運輸機械(小于 0.05% )。樣本期內,動力機械在農機產品總出口中占比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降幅達 12.3% 。
圖12011—2021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總額 Fig.1 Total exportsof China'sagriculturalmachineryproducts from 2011 to 2021
表2我國農機出口前五大分類產品占比 Tab.2Proportion of the top five categ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exports in China
從我國向世界各國家或地區出口農機情況來看(表3),樣本期內出口目的地更多元化,出口抗風險能力提高。
表3中國農機出口前十大日的地及占比Tab.3 Top 1O destinations and propor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xports
我國農機主要出口市場變化較小,所占農機出口份額較高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印度、俄羅斯、越南、澳大利亞等。美國一直是我國農機產品的第一出口目標國,且我國向美國農機產品出口份額遠超其他國家,每年約占出口總額的 20% 。美國、德國和日本基本保持在出口占比前三的位置,這三大目的地所占我國出口市場份額之和穩定在 30% 左右,農機產品出口前十的國家所占我國出口市場份額之和穩定在 50% 左右。此外,出口國家個數從2011年的217個上升到2021年的230個。可見,樣本期內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提高,這有助于避免我國對部分國家(地區)的過度依賴、降低風險,有利于保持出口增長的平穩性。
3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3.1 研究方法
為進一步衡量農機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采取出口技術復雜度作為衡量指標[22,它基于兩個基礎:(1)一個出口國的技術水平越高,其商品技術水平也越高。(2)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可用實際人均GDP衡量),某類商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越高,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23.24]
該指標計算方法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先根據農機整體的出口規模和國家的人均收人計算某一類農機產品 a 的技術復雜度 TSIa ,計算如式(1)所示。
第二步,計算第 i 個國家農機整體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 ESi ,計算如式(2)所示。
式中: Xia 第 i 個國家出口某類農機產品 X 的出口額,萬美元;
Xi 第 i 個國家的農機產品出口總額,萬美元;
Yi ——某個國家i的人均收人水平,用國家人均GDP表示,萬美元。
3.2 數據來源
所采用的基礎數據來自我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庫和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Comtrade),我國出口到其他國家(地區)農機產品的貿易數據時間跨度為2001—2021年。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在農機產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計算時選取的樣本為2021年我國農機出口額占比排名前50的國家(地區)的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數據,剔除掉數據不全的部分國家,最終樣本國家包括阿根廷、埃及、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巴西、比利時、波蘭、韓國、丹麥、德國、俄羅斯、厄瓜多爾、法國、菲律賓、哥倫比亞、哈薩克斯坦、荷蘭、加拿大、羅馬尼亞、馬來西亞、美國、秘魯、墨西哥、南非、日本、瑞典、沙特阿拉伯、泰國、土耳其、烏克蘭、西班牙、新加坡、匈牙利、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英國、越南、智利。這39個國家(地區)的農機產品出口總額占當年我國農機出口總額的 80% 以上,能較好地滿足研究需要。
4我國農機出口競爭力變化情況
4.1我國農機整體與分類的出口競爭力
首先根據式(1)和式(2)測算樣本期內我國農機產品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復雜度變遷情況如圖2所示。
圖2我國農機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變遷Fig.2 Changes of overall export technical complexity ofChina'sagricultural machinery
從出口技術復雜度變遷形式上看(圖2),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呈現兩段波段式上升趨勢。第1個階段,自2003年我國加入WTO后,出口技術復雜度顯著上升,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上升,2008年達到階段性峰值158101.2,后因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出口技術復雜度明顯下降,降幅達 15.6% 。第2個階段,近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基本呈現平穩上升態勢,出口競爭力增強。2020年新冠肺炎阻礙世界各地貿易,對農機出口具有一定負面沖擊[25],在2020年出口技術復雜度為203524.7,相較2019年出現小幅度下降,降幅達 1.41% ,后2021年復雜度上升,且達到樣本其峰值215468.3。此外,近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提升勢頭放緩。從變遷程度上看,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由2001年的80024.9增長至2021年的215468.3,表明我國農機產品在樣本期內出口技術復雜度明顯上升,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
根據式(1)可以推算出我國農機各類產品在2011—2021年的出口技術復雜度,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首先,在樣本期內部分農機產品復雜度逐漸提高,收獲機械的復雜度增幅最高,達162.6% ,其他復雜度明顯增長的產品是收獲后處理機械、其他機械,增長幅度分別達 56.0%.79.9% ,其出口競爭力均顯著上升。農用搬運機械、動力機械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明顯下降,數值分別從25.5下降到3.3、從1483.3降低到10.6,兩類產品出口競爭力明顯下降。此外,種植施肥機械、畜牧機械的出口技術復雜度雖波動式下降,但整體復雜度數值平穩,競爭力變化不明顯。其次,不同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差異較大,表明不同農機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存在差異。根據復雜度不同,可以將農機產品劃分為競爭力較強、競爭力一般、競爭力較弱3部分[4]。樣本期內,出口技術復雜度較高的是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平均3000),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對此的解釋是:一方面,在農機市場新型主體快速發展、農機補貼政策引導下,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不斷向一機多用、聯合作業機組方向高質量發展,出口競爭力較高。另一方面,我國生產農機產品種類多、樣數全,存在出口優勢,不僅適用于本國復雜的地貌環境,也能滿足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不同地貌環境需求。并且由于亞洲、非洲等主要農業種植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作物種植尚未實現規模化,農業機械化率低,這為我國農業機械的國際化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出口技術復雜度較低的為農用搬運機械和動力機械(平均低于1000),屬于競爭力較弱的農機產品,競爭劣勢明顯。出口技術復雜度中等的有種植施肥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畜牧機械、其他機械等(平均處在 1 000~3 000 ,競爭優勢一般。可能的原因是這些機械在歐美國家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其技術水平遠遠領先于我國,使得我國在技術上難以實現突破,競爭劣勢明顯。
因此,加強技術研發也是將來解決我國農業機械發展被卡脖子問題的關鍵。此外,歐美國家不僅對農機知識產權保護非常嚴格,設置貿易壁壘阻礙我國農機產品進人歐美市場,且歐美國家在農機領域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穩定的銷售渠道,通過規模優勢和渠道優勢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導致我國 這些農機產品不占競爭優勢。
表4中國農機分類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
Tab.4 Technical complexity of export of classifi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in China
4.2我國農機在國際上的出口競爭力
為比較分析我國農機產品在國際上出口競爭力情況,對其他樣本國(地區)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進行測度,借鑒尹宗成等26]的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RESc) ,具體計算如式(3)和式(4)所示。
式中: ESc —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ESj —國家 j 的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 —j個國家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平均值,它代表了 j 個國家復雜度的平均水平;RESc ——我國農機產品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表示我國對其他樣本國家(地區)農機產品的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n ——我國以外的其他樣本國家(地區)數量;本文樣本國家為40,因此 n 為40。
RESc 反映我國與其他樣本國家(地區)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差距,該指數大于1表示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高于其他樣本國家(地區)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首先根據式(1)和式(2)計算出我國和其他樣本國家(地區)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 ESc 和 ESj ,然后根據式(3)和式(4)計算 RESc ,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在樣本期內我國農機產品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一直大于1,表明與其他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地區)相比,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一定優勢,但競爭優勢不明顯。該指數在2011—2015年呈現小幅度波動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最大值1.3,2016年達到樣本期內最小值1.0。后在2016—2021年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1.3。由此,我國農機產品在2014年、2021年出口競爭力優勢較大,在2016年出口競爭力優勢較小。
表5為2011—2021年我國與其他樣本國(地區)農機產品分類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比較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出,我國農機分類產品出口復雜度排名整體較為靠后,不存在明顯競爭優勢。具體來說,(1)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農機產品的出口復雜度在世界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中排名基本在前10名內,復雜度較高,競爭優勢明顯,國際競爭力較強。(2)種植施肥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其他機械出口復雜度在世界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中排名居中( 10~20 名),國際競爭力一般。其影響因素復雜,如拖拉機等大型農機多被德國、美國壟斷[1]。播種、栽植與施肥機械復雜度較低可能與作業環境有關,不同地理、氣候環境影響著作物播種、栽植與施肥,我國的農機出口到國外時可能出現作業環境不適配的情況,導致我國在農機零件等不涉及作業環境的初級農機具備較強的出口比較優勢,而受到作業環境以及大型高技術農機行業不具有比較優勢[20]。且我國缺少龍頭企業,在播種機領域,精細化耕作需要的高端播種機多為日本的龍頭企業生產與出口。(3)農用搬運機械、畜牧機械、動力機械等出口復雜度處于落后水平,排名在樣本國內居后(20名以后),國際競爭力較低。4)從分類產品出口復雜度排名的變化趨勢來看,各類機械產品普遍排名下降,收獲后處理機械、動力機械排名有所上升,收獲后處理機械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12位,動力機械排名由第25位上升到第18位,盡管這些機械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在國際上依然處于較為明顯的競爭劣勢。
表5我國各類農機產品與世界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地區)出口技術復雜度排名 Tab.5Rankingof exporttechnologycomplexityofvariou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in Chinaand major exporting countri (regions)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in the world
4.3我國與主要農機大國出口競爭力對比分析
為衡量我國與國際農機大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差距,選取德國、美國、日本作為對照,計算并對比我國與3個農機大國農機整體和分類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德國是世界上第一農機出口國,2021年農機出口額高達160.2億美元。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其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作為丘陵山區面積達 70% 以上的農機化水平發達的國家,農戶中小型農用機械較多,與我國農業發展條件相似。
根據四國農機產品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變化情況(圖4),在樣本期內,德國、美國和日本的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我國農機產品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均低于其他3個國家,在2011年與其他3個國家差距最大,差距約為60000,2019年與另外3個國家差距最小,差距約為20000。由此,雖然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處于平穩上升的趨勢,但與德、美、意等農機大國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
根據四國9類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變化情況,如圖 5~ 圖13所示,樣本期內我國出口農機產品的技術復雜度與其他3個國家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
與德國、美國和日本的各類農機產品相比,我國不同種類農機產品競爭優勢存在差異。我國耕整地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農機產品的技術復雜度高于德國、美國、日本,出口競爭力略優于3個國家。我國收獲機械、農用搬運機械、動力機械、其他機械農機產品的技術復雜度低于德國、美國、日本,差距較為明顯,表現為競爭劣勢。我國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畜牧機械等競爭力一般。這些結論驗證了前文計算結果。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利用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標分析2011—2021年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現狀以及變化趨勢,并與3個世界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德國、美國、日本進行比較。
1)樣本期內我國農機出口貿易實現快速發展,總體出口競爭力持續上升,出口技術復雜度不斷提高。出口貿易額從2011年34.6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77.3億美元,同比增長 123.8% ;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提高出口抗風險能力,主要出口市場有印度尼西亞、印度、俄羅斯、越南、澳大利亞等;我國農機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呈現兩段波段式上升趨勢,復雜度由2001年的80024.9增長至2021年的215468.3,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但近年復雜度提升勢頭放緩。
2)我國不同農機產品間出口競爭力存在差異,表現為我國各類農機產品間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差異較大。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出口技術復雜度較高,屬于競爭力較強的農機產品,存在競爭優勢。種植施肥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畜牧機械、其他機械出口技術復雜度中等(平均處在 1 000~3 000),屬于競爭力一般的農機產品。農用搬運機械和動力機械出口技術復雜度較低(平均低于1000),屬于競爭力較弱的農機產品,存在明顯競爭劣勢。
3)我國農機產品國際競爭力整體呈現平穩緩慢上升態勢,但普遍競爭力不高。我國農機產品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數一直大于1,出口競爭力存在一定優勢但不明顯。其中,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出口復雜度在世界主要農機產品出口國中排名基本在前10名內;種植施肥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其他機械出口復雜度排名居中( 10~20 名);農用搬運機械、畜牧機械、動力機械等出口復雜度排名居后(20名以后)。
4)盡管我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處于平穩上升的趨勢,但與德、美、意等農機大國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不存在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國農機產品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均低于其他3個國家,在2011年與其他3個國家差距最小,差距約為60000,2019年與其他3個國家差距最小,差距約為20000。
5.2建議
1)加強科研投入,強化技術創新。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農業機械研發的投入,支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吸引優秀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技術研發的進程,加快補齊農業機械化短板。鼓勵農機企業研發高技術復雜程度的農機產品,提升農機產品質量,從而提升農機產業競爭力。
2)優化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實現裝備結構新平衡。重點發展大中型、智能化、高性能、復合式農機裝備等,穩定耕整地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等的出口競爭優勢。此外,應協同攻克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問題,加快發展關鍵、薄弱環節農業裝備,培養動力機械、農用搬運機械等出口劣勢農機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改善農業裝備供給結構布局,實現農機裝備結構平衡。
3)積極開拓廣闊的出口市場,推動貿易便利化。應加強品牌建設,發展農機龍頭企業,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以此拓展市場渠道,增加市場份額。在保持與歐美高密度合作的同時,深化與出口貿易潛力較大的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國的農機貿易合作,推動貿易便利化,降低貿易壁壘對農機貿易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連小璐,田志宏.我國農機產品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分 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4(4):74—79. Lian Xiaolu, Tian Zhihong.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in foreign trade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4(4):74-79.
[2]連小璐.我國農機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研究[D].北京:中 國農業大學,2005. Lian Xiaolu. Study on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products[D].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3]Fan T,LiH,RenXL,et al.The rise and fall of countries onworld trade web: A network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2O2l,32(8): 2150121.
[4]張萌,張宗毅.我國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流量及潛力- 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6): 148—154. Zhang Meng,Zhang Zongyi. Export flow and potenti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rade gravity model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15(6): 148—154.
[5]李平,毛海旭,王維薇.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態勢及影響因 素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10):112-118. Li Ping,Mao Haixu,Wang Weiwei.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no—U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rade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8,39(10):112—118.
[6]黃孝巖,李國祥.中國對RCEP成員國農機產品出口效 率和潛力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J].價格月 刊,2022(8):28-36. Huang Xiaoyan,Li Guoxiang. Research on the export efficiency and potentia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to RCEP member countries: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J].Price Monthly, 2022(8):28-36.
[7]高振,趙順,倪衛紅,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標準 協同研究——以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機貿易為例[J].科技 管理研究,2020,40(1):144—149. Gao Zhen, Zhao Shun,Ni Weihong,et 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ndards along‘the Belt and Road':Tak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s an example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20,40(1): 144—149.
[8」王方方.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潛力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20.
[9]張萌,張宗毅,肖宵.拉美地區農機貿易特征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5,36(1):319—323.Zhang Meng,Zhang Zongyi,Xiao Xiao. 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rade in Lain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J].Journal of Chinese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5,36(1):319-323.
[10]張萌.阿根廷農機化與農機市場發展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41(11):218—224.Zhang Meng.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ndagriculturalmachinerymarketdevelopmentinargentina[J].Journalof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2020,41(11): 218-224.
[11]張萌.中國與巴西農機經貿合作形勢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41(7):224—230.Zhang Meng.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machinery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andBrazil[J].Journalof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2020,41(7):224—230.
[12] Miao M,Lang Q,Borojo D G,et al. The impacts ofChinese FDI and China-Africa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 ofAfrican countries: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J].Economies,2020,8(3): 53.
[13]劉玉蘭.“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非洲農機產品出口貿易潛力和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20.
[14]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中國與印度農機產品的出口貿易及競爭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6(11):50—54.Shi Gaochao,Zhu Ruixiang,Tian Zhihong. Comparisonof expor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between China and India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Trade,2006(11):50-54.
[15]姚蕾,田志宏.我國農機產品出口市場份額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3):46-50.Yao Lei,Tian Zhihong.A study on the export marketshar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o6(3):46—50.
[16]連小璐,田志宏,韓魯佳,等.我國農機產品出口價值變動的測算與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07(5):77—81.Lian Xiaolu,Tian Zhihong,Han Lujia,et al.Exportvalu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product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Machinery,2007(5): 77-81.
[17]佟光霽,王藝穎.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機械產品貿易潛力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3,44(7):244-253.Tong Guangji,Wang Yiying.Research on export potential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 from China to‘the BeltMechanization,2023,44(7):244—253.
[18]張萌,謝建國.中國農機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基于出口技術復雜度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6(2):159—165.Zhang Meng,Xie Jianguo.Research on the export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duc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xport technical complexity [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16(2):159-165.
[19]Ando M,Kimura F,Yamanouchi K. East Asianproduction networks go beyond the gravity prediction [J].Asian Economic Papers,2022,21(2):78-101.
[20]陳昌盛,胡翠,許偉.我國出口競爭力評估與結構性挑戰——2012年以來我國商品國際競爭力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12):26-38,75,39.
[21]潘彪,田志宏.農業機械對外貿易的產品口徑和分類問題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23(4):200—208.Pan Biao, Tian Zhihong. Research on scopeandclassificationofagriculturalmachineryproductsininternational trade [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8,23(4): 200—208.
[22]王智新,韓承斌,朱文卿.數字金融發展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22(8):26一42,135—136.Wang Zhixin,Han Chengbin,, Zhu Wenqing. Research onthe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development on complexity ofexport technology in China [J]. World Economy Studies,2022(8):26-42,135—136.
[23] Zhou C, Zhou S. China’s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ilotpolicy and China's export technical sophistication:Basedon DID analysis[J].Sustainability,2021,13(24):14035.
[24]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 What you exportmatters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O07,12:1-25.
[25]朱京安,王海龍.新冠疫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政策應對[J].國際貿易,2020(3):29-36.Zhu Jing'an,Wang Hailong. The impact of COVID—19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policyresponse[J].Intertrade,2020(3):29-36.
[26]尹宗成,田甜.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變遷及國際比較——基于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3(1): 77-85.Yin Zongcheng, Tian Tian.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comparis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 analysis based on export technical complexity [J].Agricultural Technical Economics,2013(1):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