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分享活動中,教師基于對幼兒自主游戲的觀察結果,指導幼兒回顧游戲過程,鼓勵幼兒表達個人游戲感受,從而促進幼兒生成游戲經驗。可見,在此過程中,有效的師幼互動至關重要,能夠推動游戲效果的提升[1]。
一、游戲分享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意義
(一)讓幼兒增強主動性,充滿活力
在傳統的游戲分享活動中,部分教師代替幼兒分享游戲經驗,而沒有給幼兒表達的機會。這樣容易導致幼兒對游戲活動感到迷茫,對分享表達提不起興趣。對此,教師應開展針對性的互動活動,激發幼兒的分享欲[2]。如此一來,大膽的幼兒能夠積極分享自己的游戲感受和經驗;膽小的幼兒也能在大膽幼兒的帶動下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讓幼兒豐富游戲經驗,提升認知
在師幼分享活動中,幼兒能夠及時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獲得教師的指導,從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幼兒還能改進游戲方式,形成新的游戲經驗;甚至遷移經驗,自主策劃新的游戲方案。這些都有助于幼兒積累經驗,增長智慧[3]。
(三)讓幼兒提升表達能力,更加自信
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游戲想法。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幼兒不知道如何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分享的內容不著邊際,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幼兒做到有效分享。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嘗試描述游戲材料的用法、提出合作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或新的游戲想法等。在此過程中,幼兒在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會傾聽同伴的觀點,遇到不同的觀點時,能和同伴進行耐心討論。如此一來,幼兒不僅能夠提升個人表達能力,還能夠學會傾聽別人,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變得更加從容自信。
二、游戲分享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內容
(一)分享方法,體現幼兒思維
幼兒進行游戲的方法就是幼兒思維的體現。在游戲分享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分享游戲方法,激活幼兒的思維。比如,在“水泥工廠”游戲中,有一組幼兒將水倒進沙池中,使之變成水泥,再在水泥中插入PVC管,制作水泥柱。然而,這些水泥柱被輕微地觸碰一下就會倒下。這引起了幼兒的思考。教師趁機引導幼兒分享讓水泥柱屹立不倒的方法[4]。有的小組表示可以借助篩子來放置水泥柱。其他小組的思路被打開,紛紛分享其他的方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幼兒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各種方法匯總起來,選出最棒的方法。這樣的游戲分享活動可以幫助幼兒發散思維,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二)分享困難,助力幼兒問題解決
在游戲分享活動中,幼兒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遇到游戲規則理解方面的障礙、受到材料使用的限制、在與同伴合作時產生沖突等。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并幫助幼兒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更有針對性解決幼兒遇到的困難,教師可以讓幼兒先在本小組內分享,和組員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各小組開展組間分享活動,提出本組具有代表性的困難,聽取其他小組的意見。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作為旁聽者和支持者,關注幼兒的分享內容,并給幼兒提供適當的引導。通過分享困難,幼兒的心理壓力得以緩解,從而可以更好地面對后續具有挑戰的游戲。而通過聆聽幼兒分享的內容,教師可以判斷幼兒的游戲水平,并據此調整后續的游戲方案,給幼兒提供更適切的游戲活動。
(三)分享創意,挖掘幼兒潛力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涌現出有創意的想法。這是幼兒創造力的體現。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通過開展游戲分享活動給幼兒提供分享創意的平臺,讓幼兒進行思維碰撞。比如,在運動類游戲中,幼兒借助各種器材設置一條賽道,并探索可以在賽道上開展的游戲。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創意分享。有的幼兒認為可以在賽道上放置跨欄,開展跨欄跑比賽。教師順勢問道:“那么要放置多高的跨欄呢?”幼兒進行實驗,確定了跨欄的高度。此時,教師又問:“我們還可以如何完善這條賽道?”幼兒想到跨欄跑時容易摔跤,因此提出放置軟墊保護運動員。有的幼兒認為可以在賽道上畫線,開展跳遠比賽。教師順勢讓幼兒思考如果要在跑道上開展跳遠比賽,還需要做什么準備。幼兒結合運動經驗發現跳遠時運動員需要助跑,因此要在起點線前面再規劃一段跑道,供運動員助跑。教師在肯定幼兒分享的創意后,帶領幼兒在賽道上開展運動游戲,踐行幼兒的創意。如此一來,幼兒的潛力可以得到充分地挖掘。
三、游戲分享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方式
(一)制訂分享規則,引導幼兒有序表達
當幼兒的表達欲被激發,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可能導致課堂出現混亂。對此,教師可以巧妙引導幼兒自主制訂分享規則。對于自己參與制訂的規則,幼兒會更愿意主動遵守。
比如,在分享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大家都想要分享,但課堂時間有限,如何才能保證大家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呢?”幼兒通過討論,決定分組分享。教師讓幼兒思考如何分組,幼兒結合游戲過程,提出按照游戲類型、按照所使用的游戲材料分組等想法。在引導幼兒分好組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在小組中如何分享?”有的幼兒提出通過“石頭、剪刀、布”劃拳的方式確定分享順序,還有的幼兒補充“在別人分享意見時,不要打斷別人的話”的規則。教師還應引導幼兒思考小組分享活動的具體開展方式。幼兒通過討論,認為可以在組內設置記錄員、計時員、主持人等不同的角色。經過這樣的師幼互動,幼兒自主制訂了游戲的分享規則,并從中學會認真聆聽他人的分享,尊重別人的意見。
(二)設計引導性問題,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方向
在游戲分享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能力、興趣點、發展需求等設計問題,引導幼兒回顧和反思自己的游戲過程,主動表達自身的想法與感受,助力幼兒的思維發展。具體而言,針對游戲過程,教師可以設計“在游戲中遇到什么挑戰?如何克服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對游戲哪個環節印象最深刻?”等問題;針對游戲規則,教師可以設計“在游戲中設定了什么規則?如何遵守游戲規則?規則的變動會對游戲結果產生什么影響?”等問題;針對游戲材料,教師可以設計“如何改進游戲材料?有什么更好的材料替換嗎?”等問題;針對游戲創意,教師可以設計“你想出了什么創意?你是如何想出這個創意的?”等問題;針對游戲結果,教師可以設計“在游戲中你有什么新發現?在下一次游戲中你打算怎么做?”等問題;針對游戲感受,教師可以設計“令你最興奮、最緊張或者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等問題;針對合作情況,教師可以設計“與同伴意見不同時,你是如何解決的?”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合理把控問題的難度,從而保證所提的問題能助力幼兒能力的穩步提升。
以“水上樂園”游戲的分享活動為例。教師回顧游戲內容,發現幼兒在搭建水上滑梯的時候熱烈討論“如何讓滑梯更穩固?”的問題,同時幼兒不斷更換材料以解決問題。因此,游戲結束后,教師決定從游戲材料和游戲創意維度提出互動問題。首先,教師給幼兒觀看他們更換搭建滑梯材料的視頻,讓幼兒回顧自己的游戲過程。其次,教師問幼兒:“視頻中,大家先使用泡沫板搭建滑梯,后又換成積木,這是為什么?”幼兒答道:“因為我們發現積木比泡沫板硬,用積木來搭建滑梯會更穩固。”教師繼續提出問題:“搭建好的滑梯怎么玩?”幼兒答道:“我們用一只玩具青蛙和一個海洋球來比賽,看誰在滑梯上滑得更快。”最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大家的想法真有趣!那滑滑梯比賽過程中,大家還發現什么問題嗎?”幼兒表示滑梯有點短,因此換了更長的積木。如此一來,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幼兒回顧、思考、表達自己使用游戲材料的想法,從而幫助幼兒積累使用游戲材料的經驗。同時,幼兒在教師的提問下進行了“頭腦風暴”,激活了游戲思維,并在分享中獲得了成就感。
(三)提供分享工具,讓幼兒有效分享
在游戲分享過程中,幼兒以口頭分享為主。這雖然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容易導致其一些重要的想法被忽略。對此,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分享工具,讓幼兒及時將自己分享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
比如,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游戲手記本,讓幼兒將相互分享后積累的方法與經驗記錄到游戲手記本中。有的幼兒寫道:“‘水泥工廠’中的游戲很有趣,下一次我還想玩這個游戲。”有的幼幾寫道:“我們小組設計了軍事類游戲活動,還搭建了軍事基地,但這次的軍事基地不夠大,下次要搭建一個更大的軍事基地,這樣才能夠停放我們制作的大直升機。”有的幼兒寫道:“我們小組組織露營游戲活動,搭建了一個大帳篷,剛好碰到下小雨,于是我們就躲在帳篷中聊天,好有趣!”教師翻閱幼兒的游戲手記本,發現幼兒的游戲形式、內容都很豐富,游戲感受也各不相同。可見,幼兒都在游戲活動中獲得了深刻的印象。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互相翻看各自的游戲手記本,并互相分享。幼兒打開了話匣子,積極表達感受。幼兒通過分享還想到可以將游戲手記本撕下來,粘貼到教室的主題墻上,供大家參考。如此一來,幼兒既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可視化,又可以引發更深入的討論,從而促進游戲經驗的積累。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重視游戲分享環節、創新游戲分享方式、積極開展師幼互動,讓幼兒更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游戲想法,同時給幼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密切師幼關系,以期優化游戲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幼兒通過分享成功經驗,可以增強游戲的信心,積累游戲經驗;通過分享失敗經驗,可以發現個人的不足,吸取經驗教訓,不斷獲得進步。教師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游戲分享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策略,提升幼兒活動分享的效果,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張春穎,何孔潮.游戲分享中支持幼兒反思與解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基于滯后序列分析[J].幼兒教育,2023(33):3-8.
[2]蘇語嫣.與你一起快樂成長:戶外自主游戲分享環節中的師幼互動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6):71-73.[3」何淼淼.提升師幼互動質量的行動研究:以游戲分享活動為例[J].早期教育,2022(48):6-7.[4]宋麗麗,薛盼盼.自主游戲分享環節中師幼互動的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