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持續加速,各類災害事故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高頻化的趨勢。火災、地震、洪澇、泥石流、化工爆炸等災害事故頻發,不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還給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任務的中堅力量,其能力水平直接關乎應急救援的成敗。推進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是滿足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需求、提升國家應急救援能力的必然選擇,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消防救援隊伍能力建設現狀與挑戰
(一)現狀分析
在組織架構方面,消防救援隊伍已完成體制改革,脫離公安現役體系,納人國家應急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構建了“總隊-支隊-大隊-消防站”四級垂直管理架構,并在省級層面設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統籌協調轄區內全災種救援任務。改革后,隊伍職能從單一的火災撲救擴展至地震、洪澇、危化品泄漏、建筑坍塌等多災種救援,并配套制定了針對不同災害類型的響應流程與指揮權限劃分標準。推行“平戰結合”的管理模式,在日常訓練中模擬多部門聯合救援場景,構建起統一指揮、權責明晰的應急管理體系[1]。在裝備配備層面,中央與地方財政分級保障消防裝備的采購。國家層面制定了消防裝備配備標準,規范了滅火、偵檢、防護、破拆等裝備的類型與數量要求。各地根據區域災害特點,重點配置適用裝備。同時,構建裝備信息化管理平臺,記錄裝備采購、使用、維護等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對裝備資源的動態監管。在人員素質培養方面,建立“基礎培訓-專業輪訓-實戰演練”三級培訓體系。定期組織跨區域實戰演練,模擬高層建筑火災、地震廢墟搜救等復雜場景,檢驗隊伍的協同作戰能力。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評定制度,將培訓成果與崗位普升掛鉤,建立消防員、指揮員等不同崗位的能力評價標準,從而提升人員的專業技能與應急處置水平[2]
(二)面臨的挑戰
1.災害形勢復雜多變
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高層建筑、地下商業設施、大型綜合體等建筑體大量涌現。在高層建筑火災中,豎向管井形成的煙囪效應加速火勢蔓延,電梯停運進一步增加人員疏散難度;地下空間災害面臨通風不暢、氧氣不足、通信受阻等諸多問題。大型綜合體內部結構復雜,貨物堆積容易導致火勢擴大,加之人員密度大,導致疏散效率低下?;@區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危險化學品種類日益增多,部分企業安全管理薄弱,泄漏、爆炸事故風險顯著升高,事故處置需應對有毒氣體擴散、二次爆炸等多重挑戰。在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中,暴雨洪澇導致道路橋梁損毀,嚴重影響救援隊伍通行;山體滑坡改變地形地貌,增加被困人員搜尋難度,對消防救援隊伍的多災種處置能力和快速響應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2.裝備水平存在差距
現行消防裝備采購資金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經濟欠發達地區因財政收入有限,難以滿足裝備更新需求。部分縣級消防隊伍仍在使用超期服役的消防車和傳統滅火器材,缺乏先進的生命探測和破拆救援裝備。在高精尖裝備配置方面,無人機、消防機器人、特種防護裝備等因采購成本高昂,配備比例較低[3]。裝備的維護保養依賴地方維修力量,部分偏遠地區缺乏專業維修人員和配件供應渠道,導致裝備故障率上升。裝備更新換代缺乏長效機制,未能根據災害類型的變化及時調整采購計劃,存在老舊裝備積壓、新型裝備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影響了救援任務的執行效率。
3.專業人才短缺
消防救援工作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火災撲救需掌握燃燒學和建筑結構知識;危化品處置涉及化學及化工專業知識;水域救援要求熟悉水文和流體力學原理。然而,當前隊伍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比偏低,多數救援人員僅通過短期培訓掌握基礎技能,缺乏系統的專業教育。部分基層隊伍尚未配備專業技術崗位,難以滿足復雜災害的處置需求。此外,專業人才培養周期長、成本高,高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數量有限,存在人才流失問題。隊伍內部培訓偏重實操技能,理論知識體系構建不足,導致在制定復雜災害救援方案、分析事故機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制約了科學救援水平的提升。
4.協同作戰機制不完善
多部門協同救援缺乏統一的信息共享標準,消防、公安、醫療、交通等部門使用不同的通信設備與信息系統,數據格式及傳輸協議不兼容,導致災害現場信息傳遞延遲、失真。部門間職責劃分存在交叉與空白,在大型災害現場,救援指揮權歸屬不明確,易出現多頭指揮或無人負責的現象。此外,缺乏常態化協同訓練機制,各部門僅在少數聯合演練中配合,未能形成穩定的協作模式。應急資源統籌調配機制缺失,救援物資、設備、人員在跨部門調用時缺乏明確流程,存在資源重復配置或供應不足的問題,影響整體救援效能的發揮[4]
二、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消防救援隊伍的能力現代化建設依托立體化通信網絡和智能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對災害報警信息的多渠道接收、自動分類和分級響應。系統根據災害類型和位置信息,迅速匹配周邊消防站點及裝備資源,生成最優救援路線,有效縮短隊伍出動時間。配備熱成像儀、聲波生命探測儀等先進探測裝備,能夠穿透濃煙、黑暗、廢墟等復雜環境,精準定位被困人員位置;模塊化組合的破拆工具與消防機器人的應用,可在建筑坍塌、化工裝置泄漏等場景下,高效進行障礙物清除和危險物質處置工作。同時,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搭建的災害風險評估平臺,整合了歷史災害數據、區域建筑結構、人口分布等信息,構建了災害發展模型。通過模型推演災害蔓延趨勢,提前規劃人員疏散路線、物資儲備點和救援作業區域,制定分階段救援方案,有效地避免救援行動中次生災害的發生,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
(二)維護社會穩定
災害發生后,消防救援隊伍迅速利用衛星通信設備和便攜式指揮終端,在現場搭建起臨時指揮中心。通過應急通信專網,與公安、交通、醫療等部門建立起實時信息交互通道,共享災害現場態勢、人員傷亡、道路通行等關鍵數據,協同制定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傷員轉運等應急方案。同時,運用無人機進行大面積災情巡查,快速獲取受災區域范圍、損毀程度、人員聚集點等信息,為群眾轉移安置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按照標準化應急響應流程,啟動志愿者招募與培訓機制,有序組織志愿者參與受災群眾的物資分發、信息登記、心理疏導等工作,有效緩解群眾的恐慌情緒。災害處置結束后,聯合住建、質檢等專業機構,對受損建筑、橋梁、電力設施等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測評估,排查潛在隱患,制定詳盡的修復方案,徹底消除次生災害風險,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復。
(三)推動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以統一應急指揮調度平臺為核心,通過數據接口與氣象、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的信息系統實現對接,整合氣象預警、水文監測、地質災害監測等數據資源,構建覆蓋全域的災害預警網絡?;谌珵姆N救援需求,制定涵蓋火災撲救、地震救援、洪澇搶險、?;诽幹玫燃夹g標準和操作規范,推動應急管理從單一災種應對向多災種綜合管理轉型。建立跨區域應急救援協作機制,明確相鄰地區消防救援隊伍在人員、裝備、物資等方面的支援程序和責任義務,制定跨區域救援力量調度、后勤保障、指揮協調等實施細則,優化應急資源配置。定期組織消防、公安、醫療、交通等多部門開展聯合應急演練,模擬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災害場景,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各部門間的協同配合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并完善預案,強化應急指揮協同機制,提升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整體效能。
三、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路徑
(一)構建現代化裝備體系
應顯著增加對消防裝備的資金投入,依據各地區災害特點和實際救援需求,科學合理地配置消防裝備。同時,積極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投身于消防裝備的研發與創新,專注于高精尖裝備的研發工作,如新型滅火機器人、高空救援無人機、高精度生命探測儀等,以提升裝備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滿足現代復雜災害救援的迫切需求。此外,需建立健全消防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涵蓋裝備的采購、驗收、使用、維護保養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管理。制定嚴格的裝備維護保養制度,定期對裝備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裝備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同時,強化裝備的信息化管理,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對裝備信息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
(二)強化科技支撐
構建消防救援信息化平臺,整合災害預警、指揮調度、通信保障、戰勤保障等多個系統,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與互聯互通。利用衛星通信、5G等先進技術,確保在復雜災害環境下通信暢通無阻。同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對災害事故進行精準分析、預測,為救援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積極應用先進的救援技術和方法,如熱成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等。
(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在教育層面,積極鼓勵消防救援人員參與相關專業的學歷提升教育,以提升其理論知識水平。在職業培訓方面,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專業培訓機構的合作,開設針對火災防控、應急救援、危化品處置等領域的專業培訓課程,確保課程內容既具有針對性又具有實用性。同時,定期組織實戰演練和技能比武活動,通過“以練促學、以賽促訓”的方式,有效提升消防救援人員的實戰能力。此外,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應急管理、化工、建筑、地質等相關專業人才加入消防救援隊伍。通過引進這些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的專業結構,為消防救援隊伍注人新的活力,從而提升隊伍在應對復雜災害事故時的專業處置能力。
(四)優化協同作戰機制
應急救援部門應制定詳盡的職責清單,明確消防救援隊伍與公安、醫療、交通、氣象等部門在災害事故救援中的職責分工,避免出現職責模糊、推諉扯皮的現象。同時,建立健全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強化溝通與協作。搭建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災害預警信息、救援資源信息、現場處置信息等的實時共享。通過信息共享,各部門能夠及時掌握災害態勢和救援進展,合理調配資源,提升協同作戰效率。定期組織消防救援隊伍與其他相關部門開展聯合演練,模擬各類災害事故場景,通過演練磨合協同作戰機制,增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五)健全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
加快推進消防救援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依據消防救援隊伍職能轉變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求,系統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清晰界定消防救援隊伍的職責、權利與義務,規范應急救援操作,為消防救援工作夯實法律基礎。同時,制定并優化消防救援隊伍建設、裝備配置、訓練考核、應急處置等領域的標準規范,統一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全面提升消防救援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化水平。
結語
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裝備、技術、人才、機制等多個層面。在新時代背景下,面對日益復雜的災害形勢,必須深刻認識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構建現代化裝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優化協同作戰機制、健全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等措施,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綜合能力,使其更好地履行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職責。這不僅有助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還能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未來,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還需不斷探索和創新,以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
參考文獻
[1]馬海瓏.新形勢下消防救援隊伍提升滅火救援能力研究C」.2024精益數字化創新大會平行專場會議——冶金工業專場會議論文集(下冊),2024.
[2]鐘蔚彬,陳安琪,裴貽敏,等.深化消防救援隊伍現代化指揮體系初戰機制改革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5) :146 -149.
[3]彭宏.韶關市消防救援能力體系建設優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3.
[4]楊宏國.關于消防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消防,2023(S1):178-180.
[5]胡建文.淺析如何加強消防救援隊伍的滅火救援能力建設[J].中國科技縱橫,2022(14):136-138.
[6]李呆.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指揮與信息通信現代化建設探究[J].今日消防,2023,8(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