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業和能源體系中,電氣工程自動化可提高生產效率、合理分配資源以及保障系統穩定運行。如今,社會對能源管理和生產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已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在工業生產控制方面,面臨著諸多難題。人工智能技術有利于促進電氣工程自動化領域的創新,人工智能的數據處理和學習能力強大,能對復雜系統進行實時分析和精準調節,有效解決傳統控制系統存在的響應滯后、精度欠佳等問題,可提升系統的自適應能力、智能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迫在眉睫。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優勢
以往的電氣控制系統大多依賴人工操作,一旦遇到復雜環境,適應性比較差。在智能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中,可根據系統運行狀態和外部環境變化,自動調整參數、自我優化。智能控制器具備自學習能力,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過程中,可自動收集系統產生的各種數據,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數據背后的規律,然后依據此規律進行動態調整。因此,當發生負載波動、設備老化、環境變化等情況時,系統依然能夠穩定運行,避免因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
在工廠的生產線上,電力負載會隨著生產任務的變化而頻繁波動,傳統控制系統很難快速適應這種變化,會導致設備運行不穩定,影響生產質量。利用智能控制器,可實時監測負載變化,迅速調整控制策略,使設備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另外,人工智能技術可提升操作效率,操作傳動系統一般要求操作人員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而智能控制系統有直觀的操作界面,決策過程智能化水平高,可降低對操作人員專業背景的要求,減少企業在人員培訓和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
人工智能還可以提升設備運行管理和遠程監控的能力。智能化監控平臺能對電力設備進行集中管理,操作人員通過遠程終端就能隨時獲取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健康數據,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立即做出反應,設備維護更高效,故障率降低,維護成本也會隨之減少。另外,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對于復雜硬件設施的依賴程度較低。通過智能化調度和優化管理,無需額外增加硬件設備,即可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效能。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流程如圖1所示。
通過圖1得知,系統需廣泛采集電氣設備的各類數據,包含分信號、狀態信號等。采集到的數據需要傳輸到智能識別模塊,經過分析處理后,再將結果發送到主控中心,主控中心根據信息對整個系統進行調控,實現智能化管理。
二、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運用
(一)人工智能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數據挖掘算法,仔細研究歷史數據、實時反饋信息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在設備管理方面,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將設備過去的故障記錄、運行數據和維護記錄進行整合,提前預測設備故障隱患,并且還能夠識別運行環節的風險隱患。根據預測結果,自動發出預警,并給出具體的維修建議,操作人員收到預警就能提前做好維護準備,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停產。另外,人工智能還能優化生產資源的分配,可實時獲取并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對生產過程所需的物料、人力進行準確計算,避免資源浪費,使生產流程更順暢。

(二)人工智能在電力負荷預測和優化中的應用
在電力負荷預測方面,一般采用線性回歸和統計分析法,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電力需求,適用性較低,對此,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采用深度神經網絡、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支持向量機(SVM)算法,根據數據進行整合建模,提高結果預測的精確性。如預測到電力需求高峰期時,即可提前啟動備用發電機組,合理安排發電資源;預測到負荷低谷期時,可以關閉部分發電機組,避免能源浪費。在整合可再生能源方面,人工智能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實時分析天氣變化,預測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然后靈活調整電力系統的調度策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推動綠色能源的使用[2]。
(三)人工智能在故障預警中的應用
在電氣系統運行過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全面分析各類運行數據,如電流、電壓、溫度、振動等物理量,再結合歷史數據和設備當前的狀態,監控整個系統,及時發現運行模式存在的問題。人工智能利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模式識別技術,從大量的實時監測數據里找出潛在的故障線索,識別出不正常的信號,提前預測故障。訓練模型,掌握設備正常運行的模式,然后對比實時數據,如果系統出現偏離正常狀態的情況,人工智能即可通過設定好的故障預警模型進行分析,準確判斷出故障類型,包括電壓波動、過載、過熱等問題,并馬上發出預警。另外,人工智能還能通過深度學習和智能分析,提高預警系統的有效性。采用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SVM)、隨機森林算法,可高效處理結構化數據,還能處理圖像、聲音等數據。
(四)人工智能在系統狀態監測中的應用
在系統狀態監測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優勢顯著。人工智能會先學習系統的歷史數據,然后建立起設備正常運行的模型。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對于實時數據,可隨時與模型內容進行對比,如果發現設備運行狀態出現任何異常情況,人工智能系統即可快速發現異常,并且發出警報,當運維團隊收到警報后,即可快速處理,進而有效防止小問題變成大故障。另外,人工智能的模型還能自我學習、不斷優化,在系統長期運行的過程中,監測精度會越來越高,診斷復雜故障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3]。
(五)人工智能在電氣控制中的應用
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以及工業自動化領域,人工智能可深度學習和自適應算法,提升電氣系統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根據環境變化、用戶的需求以及系統自身的狀態,可自動調節設備的工作狀態。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人工智能的優勢更為顯著。通過采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可實時監控生產線上的各種電氣設備,還能夠進行自動調控。在生產設備的控制方面,人工智能根據實時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和設備的歷史運行數據,能預測設備接下來的運行狀態,提前調節設備的工作參數,包括電機的轉速、加熱的溫度等,保證生產過程能達到最佳狀態。
(六)人工智能在閉環邏輯控制中的應用
在閉環邏輯控制中,人工智能可使系統的精確性和響應速度大幅提升,提高控制水平,閉環邏輯控制系統依靠反饋機制來自動調節系統輸出,保證控制目標的實現。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和自適應算法,能實時分析和處理系統的反饋信號。通過不斷學習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能發現系統運行中一些細微的變化和潛在的趨勢,然后調整控制參數,減少外部干擾和內部不穩定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在復雜的工業自動化和精密制造領域,人工智能通過精準分析設備狀態、生產流程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能實時動態地調整生產參數,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穩定、一致性高[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全面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多個領域的應用情況,詳細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自動化生產線、電力負荷預測、故障預警、系統監測、電氣控制和閉環邏輯控制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智能可提高系統運行的精度、加快響應速度、增強自適應能力,推動電氣工程自動化向智能化、節能化方向發展。同時,人工智能還能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設備故障和停機時間,進而提高生產效率,節能效果也十分顯著。能
參考文獻:
[1]田立強。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的運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5,(S1):41-43.
[2]張永進。電力系統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智能化應用[J].產品可靠性報告,2024,(12):89-90.
[3]張婷婷、黃雨莼。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輪胎資源綜合利用,2024,(12):160-162.
[4]馮娟。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運用[J].信息記錄材料,2024,25(12):64-66.作者單位: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武漢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