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薄霧輕籠著陽泉市郊區西南舁鄉西南舁村的山坡。沿著山路向西南舁村水果種植基地行進,未近其地,先聞其聲——“咯咯咯”“喔喔喔”的雞鳴聲清脆悅耳,打破了山林的靜謐。循聲望去,基地旁的山林間,一座雞舍坐落其中。成群的“走地雞”體態健美,或低頭覓食,或追逐嬉戲,羽翼撲騰間,為這片綠色天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首批引進的雞苗已進入產蛋高峰期,每日可收獲新鮮土雞蛋15余公斤。”談及村里新發展的“走地雞”養殖產業,西南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高衛斌言語間充滿信心。2022年,西南舁村與山西舁仁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聯手打造規模化水果種植基地。在大力發展蘋果、櫻桃、西梅等特色優質水果產業的同時,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實現“以短養長”?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構想應運而生。“引入‘走地雞’,既能在果樹掛果前創造經濟效益,更能為未來構建種養循環農業體系積累寶貴經驗。”高衛斌道出了產業布局的長遠考量。
飼養員正推著滿載飼料的小車走向雞舍,飼料由玉米、豆粕、白菜等精心配制而成,隨著投喂,雞群迅速圍攏過來。“這些雞一天只在早晨集中喂食一次主糧,其余時間自由覓食。”飼養員介紹道。為確保養殖成功,村“兩委”前期進行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學習。今年3月,經慎重選擇,從河北贊皇引進了首批2000只優質雞苗,包括華北柴雞和“五黑一綠”烏雞兩個品種,并聘請供苗企業技術員常駐指導,嚴把防疫關和科學養殖關。
雞舍周邊,約50畝林地被數米高的防護網精心圍護,成為雞群的天然“運動場”。晴好天氣,“走地雞”們便在此區域內自由活動、爬坡越林、啄食昆蟲青草,進行充分的“有氧鍛煉”。這種接近自然的養殖方式,使得雞只毛色光亮、體質強健,所產雞蛋營養價值也更為豐富。飼養員表示:“目前正值產蛋高峰,烏雞蛋殼呈獨特綠色,柴雞蛋殼為淺褐色,雖然個頭不大,但品質上乘,市場零售價可達普通雞蛋的數倍,產品供不應求。”
林下套養“走地雞”的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一方面,雞群成為果園的天然“除草除蟲隊”,顯著降低了基地管護成本;另一方面,收集發酵后的雞糞成為優質有機肥,持續反哺果園土壤,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為未來水果的品質與產量奠定了堅實基礎。“雞在林中跑,糞肥地里還,果香雞更歡。”高衛斌形象地描繪了這種良性循環,“這不僅是產業的疊加,更是生態鏈的優化。我們正朝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目標穩步邁進,為鄉村振興探索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