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課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肩負起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使命。議題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思政課程核心內容的深度理解,為實現思政課育人目標提供新的可能。本文探討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政課中的價值、問題和優化路徑,旨在為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議題式教學通過創設真實且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將思政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探究議題的過程中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梳理關系,如同搭建知識大廈的“腳手架”,讓學生逐步構建起系統完整的思政知識體系。
思政課議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思辨性,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批判性地思考并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種思維訓練過程如同對大腦的“健身操”,反復鍛煉著學生的辯證、批判和創新等高階思維能力。
在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中,議題設計存在空泛化問題。一方面,部分議題欠缺深度與廣度,未能觸及知識的核心內涵,難以引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和迎接思維挑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議題選擇呈現泛化狀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社會熱點的契合度欠佳。教師未能精準捕捉學生身邊的鮮活案例和當下社會具有教育價值的熱點事件,并將其巧妙轉化為思政課議題,導致學生缺乏直接的體驗感和代入感,參與學習的熱情降低。
在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形式化的問題。一些教師進行情境創設時過于簡單與機械拼湊,缺乏真實感與感染力,難以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致使學生無法深入其中展開探究并與情境產生深度的思維互動。此外,情境與議題的契合程度較低,兩者之間未能形成緊密的邏輯關聯,無法為議題的剖析與解決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引導,使得學生在探究議題時感到困惑與迷茫,難以借助情境資源找到有效的思考路徑和解決辦法。
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中,精準設計議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要深度鉆研課程標準與教材,挖掘有深度、具挑戰性的議題,突破知識表層,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讓學生感受知識魅力,激發內在學習動力。同時,要充分考量學生個體差異,結合其生活經驗、興趣及社會熱點設計議題,如校園文化建設、社交媒體影響等,使學生感受到思政課與自身相關,增強親近感與認同感,將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求知。
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中,優質情境創設是推動深度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技術(視頻/音頻/圖片)、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等多元手段,構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生成邏輯與應用場景。此外,著力強化情境與思政課議題的深度融合,使情境成為思政課議題探究的背景支撐與思維依托。當情境與議題有機統一時,學生能自然融入并發現問題本質,通過質疑、思考與嘗試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錘煉批判性思維與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是一種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時代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通過精準設計議題和創設優質情境等策略的實施,議題式教學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思政課知識的深度理解與建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