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自貿區作為中國最北自貿區是對俄和東北亞開放的重要窗口,俄語人才是其國際化發展的關鍵支撐,也是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從黑龍江自貿區俄語語言服務供需現狀及問題分析出發,以急需復合型高端俄語人才為契機,研究其對本地高校俄語人才培養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索自貿區背景下復合型俄語人才培養路徑,為黑龍江自貿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黑龍江自貿區;本地高校;俄語語言服務;俄語人才
中圖分類號:H35;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5)08 — 0039 — 04
黑龍江自貿區獲批于2019年8月,依據《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涵蓋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個片區,是中國設立的首個沿邊地區自貿試驗區,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推動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造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橋頭堡[1],促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新探索。黑龍江自貿區自設立以來,中俄貿易持續增長,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對外語人才,尤其是俄語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但語言服務滯后導致的合同糾紛等問題日益凸顯,從而對俄語人才的語言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培養標準和要求,這就給作為俄語人才培養主要陣地的本地高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各所高校適時抓住有利契機,嘗試創新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致力于打造出俄語語言能力強、專業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隊伍,更好地服務于黑龍江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一、黑龍江自貿區俄語語言服務現狀及問題
黑龍江自貿區與其他地區自貿區相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因其對俄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而形成的中俄各個領域傳統合作的深厚歷史積淀。新時代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深化和加強也形成了與俄語人才需求的相互促進和相輔相成。當前,黑龍江自貿區語言服務在供需結構、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等方面都呈現出顯著特點,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以下即從黑龍江自貿區語言服務需求、語言服務供給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俄語語言服務需求
語言需求分析旨在系統地識別、理解和明確個人或組織在特定場景下對語言服務的具體需求,是確保語言服務有效、高效且符合目標的關鍵第一步。黑龍江自貿區是以俄語為主的跨境貿易語言需求定位,俄語語言服務是核心需求,涉及對俄貿易、跨境金融、國際物流、法律服務、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對俄語人才需求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這些專業領域語言服務缺口問題亦日趨突出。例如跨境電商企業要求俄語人才不僅掌握商務俄語,還需了解國際支付、海關監管等實務知識。跨境知識產權、國際仲裁等高端法律翻譯人才稀缺,盧布結算、跨境融資、班列貨運單證、海關申報等專業化翻譯需求未被充分滿足。2024年對俄貿易中黑河片區因俄語合同誤譯引發的貿易爭議損失超千萬元案例雖塵埃落定[2],但也揭示了自貿區經貿需求與當前俄語人才培養之間的脫節,從而對高校俄語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俄語語言服務供給現狀及現存的問題
黑龍江自貿區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新高地,首先獲得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在2019年《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已明確提出“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3],語言服務被納入自貿區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內容,自貿區語言服務能力直接影響到對俄經貿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高校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培養體系初具規模,如黑河學院作為核心培養單位,設有俄語翻譯、經貿俄語、跨境電商俄語等專業方向,逐步構建“專業+俄語+實踐+雙創”的對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4]。享有“全國俄語人才培養搖籃”美譽的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作為國家重點俄語語言教學基地,創新“俄語+方向”“專業+俄語”“需求+俄語”的多元人才培養模式,輸送大量對俄戰略型人才、應用型對俄人才[5]。但只有少數高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增設了“俄語+國際商務”“俄語+法學”專業,且招生規模非常有限,不能補足企業所反映的“既能翻譯又懂行業”的需求。政府支持設立的語言服務中心提供的有限服務范圍、企業內部組建的語言服務團隊質量參差不齊,以及語言服務技術(如AI翻譯等智能工具)應用普及率不足,使黑龍江自貿區語言服務呈現“專業領域缺口大、供給結構失衡”的特點。自貿區面臨高端復合型俄語人才匱乏、專業化服務能力薄弱、跨行業協同聯動不完善等問題的挑戰。
二、黑龍江自貿區背景下本地高校俄語教學現狀與挑戰
(一)本地高校俄語教學現狀
優勢方面,黑龍江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俄語成為小語種外語教學中最有熱度的語種。從基礎俄語教育階段到高等俄語教育,黑龍江省一直是俄語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俄語教學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積淀,基礎語言訓練扎實。近些年來,雖然作為基礎教學階段的中學俄語教育生源在逐年下滑,但黑龍江省高校俄語專業在全國設有俄語專業的高校中依然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省計有20余所普通高校開設俄語本科專業,其中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作為國家級重點俄語語言學科專業、中俄政府對設的三個俄語中心之一,每年為外事、外貿、經濟、旅游等領域培養出大批本科及以上高水平俄語人才,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研究生教育方面,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設有俄語語言文學、翻譯碩士等碩士點,并以實踐為導向,培養翻譯應用型人才。
不足方面,首先表現在多數高校的俄語專業仍以傳統語言文學教育為主,設置的課程體系呈現滯后狀態,大部分課程仍圍繞語言學、文學、翻譯等俄語語言基礎課展開,而商務俄語、法律俄語、科技俄語等應用型課程占比不足20%。所使用的教材也相對比較陳舊,更新速度慢,教程語料內容不再適用當前時代背景,未能與時代發展彼此呼應。
其二,俄語實踐教學略顯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多數高校的實習基地集中在旅行社、翻譯公司,而跨境電商、國際物流、金融結算等自貿區核心行業的企業合作較少??缇硨嵺`機會更是機遇難求,或外在因素如政策限制、交流項目較少等問題,或學生個人因素如家庭、心理等影響,學生難以在俄羅斯企業、邊境自貿區進行實地鍛煉。
其三,俄語教師師資結構單一。高校俄語教師多為語言學或文學背景,缺乏國際貿易、法律、數字經濟等交叉學科背景。行業導師引進不足,企業高管、跨境電商運營專家等實務型師資參與教學的比例較低。這些問題導致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難以滿足自貿區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本地高校俄語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挑戰
首先體現在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矛盾,即供需錯位和生源斷層。供需錯位的表現是絕大部分畢業生掌握的僅僅是基礎俄語語言知識,而自貿區企業迫切需求的“俄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只占有極其微小的份額,大多新入職的俄語畢業生需額外培訓3-6個月才能勝任工作。與此同時,俄語人才培養所需的生源出現斷層現象制約了長期人才儲備。省內大部分中學不再開設俄語課程,僅少數中學開設,俄語生源嚴重萎縮,導致高校俄語專業90%以上學生為零基礎起點,加之俄語比較復雜的語法體系,學生學好俄語困難極大,對高校俄語教學和人才培養提出了巨大挑戰。
其二,高校俄語教學面臨著教學模式調整上的困境。黑龍江省地方高校俄語專業呈現出同質化現象,即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專業課程體系著重于俄語語言的知識性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性訓練,傳統型課程仍占據主導地位,而經貿俄語、科技俄語、金融俄語、法律俄語等應用型課程明顯稀缺,跨學科課程開設率微乎其微。課程所使用教材內容也遠遠滯后于市場發展需求,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等與數字經濟相關內容缺失,即使開設有經貿類、物流類相關選修課程,但可選擇范圍極其有限,完全不能達到黑龍江自貿區對俄語人才的需求標準。
俄語教學模式難以實現轉型還有師資瓶頸因素。多數高校教師仍以學術型為主,更適合進行基礎教學和從事科研工作,缺乏行業實戰經驗,如跨境電商、國際法等領域的實務知識。教師遵循傳統俄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表現出語言能力單一,行業知識匱乏和數字化能力不足等問題。這樣的人才與企業更為需要的商務談判、合同撰寫、國際物流、跨境支付等應用能力匹配度相差很大,和跨境直播、數字營銷等新業態等應用技能更是相去甚遠。因而,自貿區的發展對高校俄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三,高校俄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尚不完善。俄語專業理論課程學分占比過高,而實踐課程學分偏少,學分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學生實習期短,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致使學生實踐內容與專業關聯度低,合作企業以傳統行業為主,如旅行社、翻譯公司等,而跨境電商、國際物流等新興行業合作少,跨境實踐機會更是有限,線上跨境實踐項目亦是屈指可數。校內模擬自貿區場景的語言實訓平臺建設也成為各個高校的實訓短板。阿里國際站、Ozon等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沒有實際操作機會,新型技術如俄語AI系統尚未賦能高校俄語實踐教學。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對高校實踐教學提出創新和改革的挑戰,以期適應黑龍江自貿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黑龍江自貿區高校俄語人才培養路徑
黑龍江自貿區的建設對俄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迫切,既懂俄語又懂專業知識的集優型人才更是一將難求。因而,如何高成效、高標準地培養出具有語言應用能力、又具備專業領域知識的復合型俄語人才,成為當務之急。高校俄語專業在人才培養定位、辦學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重建卓而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關鍵之所在。
(一)人才培養目標按需定位
黑龍江自貿區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通道,俄語人才的培養將直接關系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國家戰略導向下的本地高校俄語人才培養,順應自貿區對復合型俄語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形成差異化培養格局。黑龍江自貿區三大片區根據各自主導產業生成的差異化需求分別為:哈爾濱片區主要需求金融俄語人才,如跨境結算、投融資服務等;黑河片區側重于電商俄語人才,如直播帶貨、平臺運營等;綏芬河片區則偏重于物流俄語人才,如海關通關、多式聯運等。高校在自貿區差異化需求下可以精準定位“俄語+專業”復合型培養模式,如“俄語+國際貿易”“俄語+跨境電商”“俄語+物流”等,設計俄語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例如牡丹江師范學院立足于綏芬河自貿區產業需求,成立了自貿區學院,其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了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模式,形成了“專業技能+虛擬實務+項目實訓+崗位實習”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6] 確保人才培養與自貿區建設同頻共振,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動態的調整機制和嚴格的質量保障,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開放辦學形成多元化
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2020)提出“聚焦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加大涉外人才培養,加強高校與實務部門、國內與國外‘雙協同’,完善全鏈條育人機制。”[7]跨境聯合辦學、校企合作共建是多元化辦學的重要體現,極大地豐富了多元化辦學的內涵。本地高校同具有一定資質的國際辦學機構接軌實行跨境聯合培養,如中俄高校合作辦學“2+2”模式、“3+1”模式、互換留學生項目、黑龍江大學與國立莫斯科大學合作共建高級翻譯學院等等,在引入國際化教育資源同時,也促進本地俄語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學機制、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本科教育所倡導的雙語教學亦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中俄高校教育合作的深化使語言文學領域、商科、工科聯合培養和跨境語言服務實訓方面的合作得以加強,不僅培養學生具備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和不可或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成為擁有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實戰型復合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與自貿區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等形式,改變了學校單一辦學局面。完全不同于學校性質的企業作為主體參與辦學,既能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也滿足了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還有利于促進自貿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整合校企優勢資源,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形成本地高校俄語人才培養和企業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共享共贏的格局。目前,我省部分高校已與綏芬河綜保區、黑河跨境電商試驗區共建實習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提升了畢業生就業質量,縮短了畢業生崗位適應期,體現了多元化辦學、校企協同育人對高校俄語人才培養和自貿區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課程體系重構推動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作為俄語教學最基礎、最關鍵的要素,其設置依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自主安排,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明確提出“鼓勵支持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實踐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保郏罚?結合黑龍江自貿區的發展現狀,在重視夯實俄語基礎課程體系設置的基礎上,開設具有自貿區特色的課程和專業,增設自貿區實務俄語,如海關申報、國際仲裁;開發行業模塊課程,如能源俄語、法律俄語、金融俄語,同時強化課程的實踐教學,如企業實習、模擬談判等,打破單純語言的局限性,突破學科壁壘,探索“俄語+法律/金融/電商”的復合型培養路徑,打造出服務龍江對外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重構帶動俄語教學改革。自貿區語言教學需打破單一語言訓練模式,向“語言+專業+技能”轉型,“語言+專業+實踐”是自貿區語言人才培養的主流趨勢。專業俄語教學以俄語的實際應用為導向,在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基礎上,推動俄語教學內容及時更新,開發自貿區特色的校本教材,注重跨學科專業知識的有機契合,加強校企合作的產教融合,把實踐經驗引入課堂教學與教材,使其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同時,現代信息技術浪潮使俄語教學數字化建設勢在必行。數字化教學虛擬仿真平臺,對俄貿易談判VR系統、跨境電商實訓平臺等建立將極大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實務操作能力以及數字化技能協調發展和全面提高,使其成長為有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俄語人才。
(四)優化師資資源配備
黑龍江自貿區對俄語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高端化的特點,對本地高校俄語專業的師資提出了更高、更精準的要求。高校作為俄語人才培養的搖籃,具有教育、教學經驗,并具備相應的專業水平的師資力量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首先,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本地高校俄語教師大多都具備過硬的專業基本功,但缺乏國際貿易、法律、數字經濟等交叉學科知識,依賴傳統課堂教學,難以勝任實務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遠遠滯后于市場發展的步伐。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知識結構,有選擇地學習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定期到自貿區參與中俄商務談判、海關報關等實務工作,了解跨境電商、智慧口岸等新業態,學習跨境電商、國際法、物流等行業的工作經驗,掌握大數據分析、跨境直播、數字營銷等技能,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數字技術工具(如AI翻譯)探索俄語教學創新模式,以培養符合自貿區需求的高端俄語人才。近幾年,本地高校教師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對俄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黑龍江大學設立“對俄經貿俄語虛擬仿真實驗室”,模擬跨境貿易談判場景;哈爾濱工業大學開設“航天科技俄語”方向,服務中俄航天合作項目;黑河學院與綏芬河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合作,培養“俄語+直播電商”人才。雖然整體來看,改革仍處于試點階段,但其“語言+專業+數字化”的三維核心能力培養舉措必將推動本地高校俄語教學模式改革,助力自貿區高質量發展前景廣闊。
同時,師資優化可以實施“行業教師引進計劃”。高校在黑龍江自貿區重點發展的跨境貿易、金融結算、物流倉儲、法律服務、數字經濟等領域,聘請相關資深專家,如企業高管、跨境電商運營專家、涉外律師等實務型師資進行授課。例如,牡丹江師范學院聘請企業資深專家參與教學,與阿里巴巴合作開設新媒體電商全棧實訓課程,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6]
三、結語
黑龍江自貿區的設立推動了我國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也推動了我國俄語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黑龍江省高校俄語專業的發展,為高素質復合型俄語人才培養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高校俄語教學亦順應時勢發展,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構“語言+專業+實踐”課程體系,開放多元化辦學形式,優化師資結構,以智能技術賦能教學,構建適應自貿區需求的新型俄語人才培養體系。本地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多維聯動模式使新時代復合型俄語人才更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為黑龍江自貿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參 考 文 獻〕
[1]許雁.支撐黑龍江自貿區高標準建設的科技俄語翻譯人才培養策略[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4(3):67-70.
[2]高瑩,冷巖.“法院﹢貿促會”聯合化解涉外商事糾紛[N].人民法院報,2024-10-12 (4).
[3]國務院關于印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9-8-2)[2019-10-17].https://www.mofcom.gov.cn/zcfb/zgdwjjmywg/art/2019/art_aa9e3adc1d7046968c274a730f866ace.html.
[4]翟立強,徐海,潘胤州.邊疆地方本科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以黑河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24(4):157-160.
[5]謝慧,周艷玲. 黑龍江自貿區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對俄經貿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對外經貿,2022(10):169-172.
[6]自貿區學院持續推動校地融合發展[EB/OL].(2024-03-19)[2024-03-19].http://wmw.mdjnu.cn/info/1008/2699.htm
[7]新文科建設宣言[EB/OL].(2020-11-03)[2024-12-05].https://www.eol.cn/news/ yaowen/202011/t20201103_2029763.shtml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