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背景: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高值耗材在臨床應用中日益普遍,隨之而來的是許多管理和使用上的挑戰。方法:文章首先對傳統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問題進行了對比分析,隨后介紹基于條形碼管理技術與OA、HIS和HRP線上系統的高值耗材信息化閉環管理模式,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通過實施信息化全流程管理,實現了醫用高值耗材“一物一碼”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更精細化、規范化的監管機制。結論:高值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顯著優化傳統的取用流程,為醫院及社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并推動了醫療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醫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統;條形碼管理技術;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20-0045-04
1醫用高值耗材管理背景及醫院傳統管理模式現狀
1.1背景
醫用高值耗材是指那些對醫療安全至關重要的產品,從生產到臨床使用須實施嚴格的質量把控與監管。該類耗材主要應用于特定專科領域,且單位價格普遍較高[1]。以心血管科以及骨科等專科為例,常見的心臟介入類耗材(如冠狀動脈支架)、血管介入類耗材(如外周血管支架)和人工關節(如膝關節假體)等,均屬于典型的醫用高值耗材范疇。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國辦發〔2019〕37號文件),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取消高值耗材加成政策,該方案為全國范圍內治理醫用高值耗材指明了清晰的改革方向,成為后續一系列改革舉措的重要政策依據。2022年4月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該手冊首次將醫用高值耗材納入重點監控名單,并且創新性地將高值耗材收入占比值列為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之一。為持續推動醫療改革進程,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協同合作,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性文件。通過聯合實施高值耗材零差價政策,推行帶量采購模式,大幅降低高值耗材的采購價格。同時,各級陽光招采平臺、醫保高鐵等信息化平臺的搭建與完善,極大地加強了對醫療數據質量的規范性監管和治理。這些平臺實現了醫療耗材采購、使用等數據的實時監控與分析,為政策制定和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2-3]。
1.2傳統管理模式現狀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醫用高值耗材改革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醫院運營管理并實現精細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強化信息化支持水平成為迫切需求。結合醫院實際進行分析,發現在高值耗材的準入、采購、申領、使用、出庫、收費和盤點等諸多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高值耗材使用和管理效率較低。傳統管理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監督機制缺失:缺少對供應商監管和耗材條目準入的嚴格審核機制,這不僅容易造成收取回扣的違規現象,還可能因產品質量不達標而導致醫療風險;同時,對庫存、出入庫的監管力度不夠,存在耗材遺失和過期等隱患。
2)信息化運用滯后:高值耗材出入庫沒有與其他信息化系統進行關聯和對接,大大降低了便捷性和準確性。醫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與運轉涉及臨床科室、庫房、財務、醫保、醫務、信息等多個部門,信息化的不足會導致各部門缺乏聯動,造成數據實時性和一致性差[4]。
3)效益分析缺乏:數據源不統一,報表數據統計存在漏洞,無法科學評估高值耗材使用效率,最終導致科室收入和成本支出失衡,影響醫院經濟運營效率[5]。
2構建醫用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統
在國家對醫用高值耗材監管要求指導下,原有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暴露出信息不透明和執行效率低的問題,亟須改進。按照市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開展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的實施意見》(寧醫采組〔2019〕1號)和省、市紀委關于開展醫用耗材治理的有關要求,該院經過深入調研分析,立足實際啟動高值耗材管理改造工程。2019年,醫院成立高值耗材管理委員會,制定完善的管理規范,明確各部門及人員職責,同步上線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統,以制度與系統雙輪驅動,構建了更規范化的管理體系。
該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統的創新在于,它并非孤立的新增系統,而是深入整合醫院現有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在各系統中實時觸發與流動,形成高值耗材的全閉環管理體系。通過這一系統,對高值耗材采購、領取、使用、結算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精細化監管。
2.1系統實現原理圖(如圖1所示)
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統基于OA、HIS、HRP系統及硬件智能終端搭建,整體架構分為數據層、服務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數據層采用Oracle數據庫,承擔業務數據的存儲和交互訪問任務,確保數據的安全存儲和高效調用。服務層負責實現系統的業務邏輯,采用Linux服務器操作系統,基于J2EE技術架構開發,服務層不僅處理包括建檔、調價、申領、采購、出入庫、計費、財務核算等核心業務,還具備安全控制、事務控制、異常處理、日志記錄等功能,為核心業務的穩定、有序運行提供堅實保障。應用層主要面向用戶,采用基于JavaScript開發語言配置部署,負責呈現簡潔、易用的功能界面。OA、HIS、HRP系統通過WebService接口實現數據交互。數據庫服務器采用跨數據中心的OracleRAC集群,存儲雙活備份,應用服務器采用超融合架構的虛擬化服務器[2],同時內網與外網實行物理隔離,有效保障業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安全性。
該系統在醫院內部實現了高值耗材使用科室與其他部門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信息共享,在醫院外部實現了與供應商的透明對接,搭建起更為便捷的管理平臺,成功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
2.2高值耗材條形碼機制
高值耗材采用統一編碼管理,通過條形碼連接供應商、醫院庫房及臨床科室的消耗活動。條形碼管理是工作人員對高值耗材進行精細化管理的基礎,是完成全過程追溯的必要手段。該院條形碼管理模式采取自主編碼機制,作為產品信息的關鍵載體,涵蓋了貨品名稱、規格、中標號、批次號及高值條形碼二維編碼5個核心要素。具體編碼規則為:12位存貨檔案編碼+4位年度+2位月度+5位序列號。該編碼規則通過科學嚴謹的數字組合邏輯,確保每個條碼的唯一性。
條形碼貫穿入庫、計費、出庫、退庫等各個流轉環節,以條形碼為導向,一物一碼,全流程可追溯,有效地減輕了醫護人員工作量,保障了使用和管理的準確性。該條形碼與院外醫療器械唯一標識UDI碼建立精準對照關系,實現無縫轉換,有效地保障院內使用安全和院內外信息協同管理[6]。
2.3高值二級庫
在高值耗材管理中,因種類繁多和數量龐大,僅依靠一級庫房進行集中管理,容易導致管理壓力大及出入庫不及時。醫院在一級庫基礎上增設二級庫,通過兩級庫管人員的協同分工,減輕了一級庫的工作壓力。借助信息系統對效期的監管,二級庫的使用科室可實時掌握耗材動態,加速流轉并降低積壓風險[7-8];二級庫模式創新性地實現了供應商寄存庫“零庫存”,在該模式下,掃碼收費與二級庫出庫實現聯動。二級庫管理人員每日清點核查耗材使用情況,確保賬實一致。同時,系統自動生成各級庫出入庫報表,經科室核對簽字確認,既杜絕漏收、多收費現象,又為財務部門精準分攤成本提供依據[9-10]。
2.4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統優勢
3再造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
3.1實現流程
1)臨床在協同辦公OA系統上發起高值耗材需求申請,經臨床科室主任、醫院管理部門(醫務處、醫保辦、采購中心)及耗材管理委員會審批完成后,采購中心根據醫用專科專用新品準入規范進行招標采購。
2)招采結束后,采購中心根據供應商提供的資質和耗材信息在協同辦公OA系統發起建檔申請,審批完成后,接口推送數據至醫院信息HIS系統和醫院人財物HRP系統,實現耗材自動建檔。
3)當價格有變動時,通過協同辦公OA發起線上調價申請,審批結束,接口同步更新價格到醫院信息HIS系統和醫院人財物HRP系統。
4)臨床使用高值耗材時,在醫院信息HIS系統通過掃碼槍掃碼收費,一物一碼。收費完成后,形成一條費用明細,同時會自動把患者和耗材的詳細參數通過接口傳遞給醫院人財物HRP系統,形成高值耗材出庫單,反向退費及退庫時,自動生成相應的負數據。醫院信息HIS系統收費明細和醫院人財物HRP系統高值耗材出庫明細一一對應。
5)臨床當日(最遲月底前)核對HIS的收費明細和HRP上的高值耗材出庫明細,確認無誤并簽字。月底完成高值耗材消耗暫估,財務核算并付款給供應商。
醫用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了對高值耗材規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管理,使醫療耗材能夠實現統一采購、合理使用、透明管理的全流程跟蹤,減輕了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升了人員工作效率和數據管理準確性。
3.2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流程優勢
該系統優勢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對醫院現有系統進行改造和接口對接,形成一套完整的高值出入庫管控閉環,不額外增加專門系統,操作簡單方便,極大地節省了成本。
2)線上審批流程在協同辦公OA系統,收費在醫院信息管理HIS系統,財務和供應鏈管理在醫院人財物管理HRP系統,系統之間通過接口互通數據,各系統業務既相互獨立又密切關聯,數據及時同步,準確高效。
3)新品耗材建檔、價格變動均通過線上發起,審批通過之后,通過接口傳遞數據到收費和供應鏈系統。線上審批流程公開、嚴謹,阻斷了供應商和臨床、庫房私自交易。
4)高值耗材使用統一編碼,一物一碼,從建檔、采購、入庫、出庫,操作規范,全流程可追溯。
5)三個系統均設置詳細的查詢報表,通過報表,可以清晰地追溯審批單流程、追蹤高值耗材的流向,并可供審計監察部門隨時調取審查。
4醫用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模式效能評估
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模式上線時間為2019年4月,除去上線前準備期和上線后適應期,劃分上線前(2018年7月—2018年12月)和上線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上線前南京某醫院各科室高值耗材庫存數量為5520,手術量為9316,上線后各科室高值耗材庫存數量為5889,手術量為11422。基于上述基礎數據,對醫院臨床科室各環節開展調研工作,旨在獲取新型高值耗材管理模式下的效能提升值,調研主要包括系統上線前后高值耗材管理時間調研、高值耗材取用情況調研、醫護人員滿意度調研。
4.1高值耗材管理時間
對上線前后審批、建檔、調價、收費環節高值耗材管理時間進行對比。如表2所示。
評估指標:
數量:(審批、建檔、調價)申請單據的數量,(收費)耗材收費數量。
處理時間:(審批、建檔、調價)從申請單發起到執行結束的總時長,(收費)從操作開始到收費完成的總時長。
4.2高值耗材收費準確性情況
通過HIS系統調取上線前(2018年7月—2018年12月)和上線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數據記錄,比較上線前后高值耗材收費準確性。
4.3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
為了對醫用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調研,選取該院臨床醫護人員、采購中心、醫保辦及庫房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耗材取用便捷性、耗材取用準確性和計費準確性,分別在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上線時間前后,兩次調研問卷發放數量為200份,有效回收均為192份。表5為系統上線前后滿意度比較。
5總結
本研究分析了南京某醫院在2019年前的醫用高值耗材管理,識別了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通過完善管理制度、搭建線上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統,運用條形碼技術與二級庫模式提升了管理效率與準確性,并結合該醫院系統數據對醫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模式效能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基于OA、HIS、HRP系統及硬件智能終端構建的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申領、采購、配送、使用、退損、追溯全流程閉環管理。該系統大幅縮短了管理耗時,顯著提升了耗材取用準確率,同時有效提高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滿意度。
高值耗材的科學管理不僅能使醫院物資的使用趨于合理化,同時也有助于構建更為健全的醫療信息體系,為醫院管理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顧小莉.強化醫用高值耗材使用管理的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17,34(12):74-75.
[2]劉權鋒.醫院高值耗材閉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現代醫院管理,2023,21(1):111-114,132.
[3]王一英.醫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研究探討[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2):181-183.
[4]楊麗曉,陶婷婷,嚴夢媛,等.新形勢下醫院醫用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研究[J].醫療裝備,2022,35(16):35-38.
[5]邵文蕊,喬磊,吳航,等.基于高值耗材監測系統的醫用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21,18(9):143-147.
[6]季麗芬,潘彬,李佳.醫用耗材的精細化管理[J].醫療裝備,2020,33(23):48-49.
[7]胡珍芬.手術室高值耗材的二級庫管理[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10):31-33.
[8]李瑞錦,王國松.醫院高值耗材管理初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1):82-83.
[9]徐英,陳爽,張雷.基于條形碼的高值耗材二級庫管理模式的實踐[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12):136-137,153.
[10]謝文瑤,蔡益民,黃金菁,等.介入手術室高值耗材智能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護理研究,2022,36(20):3725-3728.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