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1-0094-03
科學推理是科學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高中物理實驗中,其以物理實驗為載體,引領學生參與物理問題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推理過程,促進科學推理能力逐步提升.
明晰科學推理步驟,搭建實驗探究框架
從概念來看,科學推理是基于多變量系統,從問題條件出發,通過一系列推演、評估、論證、反思來得出結論的過程.通過借鑒論證驅動教學步驟,將科學推理過程歸納為發現、推演、評估分析三部分.如圖1所示.
1. 1 問題發現過程
科學推理始于問題,而問題需要觀察來獲得[1].在發現階段,教師著重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實驗任務,去觀察相關變量,了解不同變量之間的邏輯關系
圖1科學推理教學框架

比如,在“安培力的方向”實驗探究中,教師通過為學生搭建實驗情境,展示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不同放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方向的變化.實驗現象為:(1)導線通電后,受磁場力的作用;(2)保持磁場方向不變,改變電流方向,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發生變化;(3)改變磁場方向,保持電流方向不變,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也發生變化;(4)同時改變通電導線的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未發生變化.教師指導學生明確實驗中的主要變量,如電流方向、磁場方向和安培力的方向,引導學生對相關實驗條件進行觀察、記錄,并思考針對上述實驗現象有何發現.學生將實驗中的發現集中起來,為后續的實驗推斷或結論提供數據參考.
1.2 實驗推演過程
所謂推演過程,即圍繞實驗主題做出實驗假設、參與實驗設計、優化實驗方案、記錄實驗變量,從中獲得“確定的”實驗結果比如,在“安培力的方向”實驗探究中,該實驗目標是探究影響安培力方向的主要因素,或者說,哪些變量會導致安培力的方向發生改變.根據實驗情境,不同小組在架構實驗場景時,對實驗器材、實驗思路及實驗變量的觀察先后次序存在差異性.對于每次實驗變量的改變,都需要做好詳細記錄.在實驗中,學生著重聚焦電流、磁場、安培力三個變量的方向,并推測三者在空間上的位置關系,以此來找出判定安培力方向的有效方法
1.3 論證評估分析過程
評估和分析是判斷實驗假設是否與實驗結論相一致或相悖,分析實驗方案及實驗過程中是否存在缺陷或失誤,確保所推斷的結論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數據來佐證實驗結論,以此培養學生證據意識
比如,在“安培力的方向”實驗探究中,甲組學生通過對影響安培力方向的相關因素進行觀察、分析后認為,安培力的方向只與磁場方向有關,并查閱相關資料,結合實驗數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乙組學生在對安培力的方向進行實驗探究后認為,安培力的方向與磁場、電流的方向都有關,并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實驗數據,對甲組的實驗結論提出疑問,甲組未能測得電流方向與安培力方向之間的關系,或許是通過導線的電流太小,使得導體棒在磁場中的受力變化不明顯.通過評估分析過程可知,乙組學生的實驗假設是正確的;甲組學生的實驗假設是錯誤的,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或實驗操作存在失誤,需要重新優化實驗方案,糾正不當實驗操作方法,重新進行實驗.
2優化實驗教學過程,落實科學推理能力
教師在組織、推進實驗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指導學生親歷實驗,發現問題并優化實驗方案,全面、正確地記錄實驗數據,辨析各個物理變量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科學推理能力逐步提升.
2.1 創設問題情境,引出實驗假設
對安培力方向的判定與推理中,教師通過搭建電動機模型演示場景,組織學生觀察、思考電動機工作原理.在電動機演示實驗中,線圈通電后,在磁鐵周圍的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使輪子旋轉,由此引出“安培力”概念.接著,圍繞電動機工作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安培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通過實驗來識別、推斷安培力的方向?結合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磁場對通電導線有作用力,與磁場相關的物理量是磁感應強度,與通電導線相關的物理量是電流大小及方向.最后,從電流、磁場變換中,讓學生觀察電動機的轉向,據此引出猜想:安培力的方向可能與電流、磁場方向有關.顯然,科學推理需要觀察實驗現象,從現象對比中來識別物理量變化,再借助猜想,推測不同物理量之間存在關系.這些物理量間的關系,需要通過具體實驗方案來檢驗或驗證
2.2 設計實驗方案,貫穿科學推理過程
學生小組根據實驗假設,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獲得驗證實驗假設所需的證據.再對比這些證據,對實驗假設與實驗目標進行一致性分析,驗證推斷是否科學、正確
比如,在“安培力的方向”實驗探究中,主要分為六個步驟.
第一步,圍繞實驗假設,設定需要觀察、收集的物理變量,并思考如何獲取相關證據的方法.在本實驗中,學生著重猜想安培力的方向、電流方向、磁場方向等變量.
第二步,對比不同實驗方法,確保所收集的變量數據科學、可靠、準確.組織學生回顧類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結合本實驗,設定可操作性的實驗方法,最終確定使用控制變量法.
第三步,收集變量數據,利用列表法,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本實驗目標是判定安培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數據為“方向”,故采用如表1所示的記錄表.
表1安培力的方向實驗記錄表

第四步,觀察每次實驗現象,記錄各個物理量的方向,并填入表格,嘗試推測影響安培力方向的物理規律.
第五步,引入“左手定則”,通過左手定則,指導學生嘗試運用左手定則來判定安培力的方向,建構物理模型.
第六步,圍繞“左手定則”模型,以逆向方式,推測并判定電流、磁場與安培力三個物理量的方向關系:拇指與四個手指保持垂直,磁感線與掌心垂直,四根手指與電流方向一致,由此得到拇指所指方向即為安培力的方向.
2.3 引入論證與反思,驗證推理結果
并非所有的實驗結果都是正確的,科學推理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論證[2].當實驗結果無法由實驗證據推導出來時,則需要反思實驗過程,查找原因,對于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或失誤,需要糾正并重新實驗,完成推理過程.當實驗方案不合理或存在局限性時,需要修改實驗方案,重新進行實驗,以驗證實驗假設.當實驗假設有問題時,則需要重新設定假設,再重新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推理、分析,以逐步達成實驗目標.由此,在本實驗中,對安培力的方向判定,各組學生提出各自觀點,將這些觀點進行展示,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對不同觀點尋找實驗證據.如果證據不足,則要對實驗結論進行反思,并組織學生展開質疑,查找原因.經過實驗論證與反思過程后,對實驗結果能否驗證實驗目的作出判定.
3 教學反思與啟示
物理實驗是嚴謹的,通過實驗教學,訓練學生科學推理能力,增強學生問題意識質疑品質,端正學生科學態度,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3.1將學生置于科學探究活動中,體認科學精神
科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從實驗教學中,既要讓學生認識概念、了解物理規律,更要引導他們參與科學探究,體認科學精神的內涵,發展科學推理與辨析能力.在“安培力的方向”實驗中,學生是實驗主體,教師應鼓勵學生觀察實驗并發現問題,組織學生記錄實驗數據,親歷實驗推演過程,在動手操作、評估分析中內化科學思維,從細致觀察、猜想、驗證中感受科學方法,體認科學精神.
3.2 借鑒論證驅動方法,剖析知識點內在邏輯關聯
事實上,論證與推理是相互融合的,由論證驅動科學探究,以證據來突顯科學推理過程,讓學生結合物理實驗,厘清實驗條件、實驗假設與實驗目的的關系,借助科學推理來完成實驗探究任務.物理實驗要讓學生動手完成,囿于實驗條件,對實驗結果而言具有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實驗推理過程可能是錯誤的,誘發錯誤結論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教師要做好臨場指導,從學生實驗中的問題入手,啟發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實驗中發展科學推理與探究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反思實驗教學流程,增強實驗任務與科學推理的關聯,搭建富有科學探究特色的實驗情境,讓學生擁有更多科學推理機會.
3.3 將科學推理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
教師作為課程設計者,要深刻認識科學推理在物理學科素養中的地位,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學生科學推理能力養成中的作用,切實解決學生科學推理能力欠缺問題.新課標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要關注實驗方法、技能的訓練,更要關注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實驗的觀察、驗證與探究,明晰物理的概念和規律如何產生,通過邏輯推理過程,感知科學推理方法的重要性
4結束語
科學推理能力需要不斷訓練,要從問題解決中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推理應遵循問題發現、問題解決這一規律,教師要重視論證驅動,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從實驗現象中抽象出物理量,通過因果關系分析來揭示物理邏輯,提高學生科學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凌慧怡.以物理實驗與科學推理相結合提升學生科學思維的案例探究[J].上海教育,2021(S1) :66 -67.
[2]陸丁,張利國,馮爽.創新實驗教學發展學生科學思維[J].中學物理,2021,39(22):55-58.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