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1-0033-03
高中數學知識點復雜,且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技巧要求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解題難度.同時,受傳統解題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機械化、重復性的訓練中,很難理解數學解題的本質,難以在解題中觸類旁通,無法達到“會一題通一類”.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教師需立足數學學科的特點,從基礎知識、解題習慣、解題思維、解題思想等角度出發,全面加強解題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1高中生解題能力低下原因剖析
其一,學科因素.就高中數學而言,知識點相對繁雜且抽象性強、復雜程度高.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極強的思維靈活性,并掌握一定的數學解題思想,才能讀懂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在新課標背景下,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數學題自更加復雜化、實際化、系統化,這對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學生因素.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數學綜合能力直接影響解題效果.就高中生而言,在以往的學習中,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同時受傳統解題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的解題思維不夠靈活,缺乏必要的解題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解題時常常無法舉一反三,甚至題目稍有變動便無從下手.
其三,教師因素.教師的解題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中數學教師依然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解題教學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大多是就題論題,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2高中生解題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1 夯實解題基礎知識
數學基礎知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基,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尤其是在新課標視域下,幾乎所有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均來自教材.因此,教師應加大基礎知識講解的力度,深度講解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公式及其背后蘊含的數學文化,不斷夯實學生的解題基礎.
例如,在“已知 agt;bgt;0,c 題目解答中,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對初中階段所學的不等式對稱性、傳遞性進行了回顧,并圍繞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同向同正可乘性、乘方性、不等式大小比較方法等進行了簡單介紹,使學生對不等式的各項性質形成了系統化的認知,為學生更好地開展解題奠定了基礎.之后,教師又聚焦這一題目的解題步驟,為學生詳細介紹了其涉及的不等式性質.
2.2 強化學生解題習慣
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目時,須具備良好的解題習慣,并嚴格按照規范的解題步驟進行.通常,學生需要遵循以下四個步驟:(1)認真解讀題目,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和隱藏條件;(2)基于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設問并聯系所學知識,明確題目中涉及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概念;(3)圍繞題目所涉及的數學概念,聯想解題過程中可能應用到的數學公式、數學模型和數學方法;(4)進行解題實踐[1].
例如,已知 m∈R 時,函數 f(x)=m(x2-1)+ x-a 恒有零點,則實數 a 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在這一題目的解答中,教師遵循上述步驟,引導學生開展解題訓練:首先,認真審題,并通過分析,對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進行總結;其次,結合題目展開聯想,明確其涉及的知識和概念一該題自中運用了函數零點的相關知識,且由于同時存在 m,a 兩個參數,在求解時需要對 m 進行分類討論,以確保解答的正確性;再次,聯想解答題目需要借助哪些數學工具:應融入分類討論思想,從 m=0,m≠0 兩個維度展開討論;最后,完成題目的解答.
2.3 訓練解題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下,高中數學題目更加復雜化、實際化、系統化,這對學生的解題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解題思維訓練,通過一題多解、變式訓練等活動,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敏性,為其更好地解題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求解不等式 1lt;∣4x-3∣lt;7 這一題目”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教師在開展解題教學時,可采用一題多解的訓練模式
解法1 結合絕對值概念進行解答.
當 4x-3gt;0 時,不等式 1lt;∣4x-3∣lt;7 即可轉化成為 1lt;4x-3lt;7 ,解不等式得 
當 4x-3lt;0 時,不等式 1lt;∣4x-3∣lt;7 即可轉化成為 1lt;-4x+3lt;7 ,解不等式得 
綜上,該不等式的解集為
或 
解法2 將不等式拆成不等式組.
解不等式 ① 得
解不等式 ② 得 xgt;1 或
取兩個不等式的交集,即可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為
或 
再比如,函數 f(x) 是定義在
上的奇函數,當 x ?0 時
,畫出 f(x) 的圖象,并求出該函數的解析式.在這一題目的解答中,為了強化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訓練,教師可以借助變式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一題多變的訓練中發展數學高階思維.在具體教學中,由于本題難度系數較小,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利用奇函數性質求函數解析式”這一知識點,先利用奇函數圖象的對稱性,通過原點對稱,畫出 f(x) 的圖象,如圖1所示.

之后,結合奇函數的定義,求出 f(x) 的解析式.
因為當 x?0 時
,又因為 f(x) 是定義在 R 上的奇函數,則有當 xlt; 0時, -xgt;0 !
所以 

在完成原題解題教學之后,教師應以此展開變式訓練.
變式1函數 f(x) 是定義在
上的偶函數,當x?0 時 I(x)=x(1+x) ,畫出函數 f(x) 的圖象,并求出其解析式.
變式2 如果函數
求證 ?f(x) 是奇函數.
變式3已知函數 f(x) 是定義在
上的奇函數,當 x?0 時 I(x)=x(x-1) ,若方程 xf(x)-ax= 0只有一個根,求 a 的取值范圍.
變式4 已知 f(x)={x(x-3),x≥0, 求 f(a+ (20號 1
的值.
通過這一變式訓練,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利用奇函數性質求函數解析式”這一知識點,還在變式探究中提升了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2.4 強化數學解題思想
學生在高中數學解題中最為常見的解題思想主要包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與方程、轉化思想等.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時,應從數學思想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在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這些解題技巧
例如,在解決“方程 2a2x2+2ax+1-a2=0 有兩個根,且在(-1,1)之內,求 αa 的取值范圍”這一題目時,教師可從數學思想的角度出發,首先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將本題中的方程轉化為函數;之后,再依托數形結合思想,結合所學知識繪制函數圖象并進行解答.在本題目中,結合題意即可得出 a2 eq0 ,將原方程轉化成函數 f(x)=2a2x2+2ax+1- a2 .結合所學知識,繪制出函數圖象,如圖2所示.
根據函數圖象分析得知 :f(x) 和 x 軸的交點為(-1,1),即 f(α-1)=(a-1)2gt;0,f(1)=(a+1)2 gt;0. 因此,方程 
或
且 a≠±1
2.5 提升錯題整理和反思能力
在數學解題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錯誤在所難免、無法回避.同時,錯題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唯有正視并恰當利用錯題資源,才能在錯題整理和反思的過程中,找到規避錯誤的方法,進而逐漸提升自身的數學解題能力.鑒于此,在日常解題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準備錯題本,將日常作業訓練和考試題目中出現的錯題進行整理,并借助顏色區分的方式,標注錯誤產生的原因、考查的知識點、正確的解題思路等.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發揮錯題資源的價值,教師還應通過專門的錯題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對常見錯題展開反思與分析,使學生在反思中內化知識點,并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避免陷人“解題—錯題—再解題—再錯題”的怪圈[2].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視域下,對高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重視解題教學,還應聚焦新課標的要求,以全新的教學觀念重塑解題教學的新生態.在夯實學生解題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解題思想、解題習慣和錯題反思能力,使學生在針對性的訓練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數學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白曉臻.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探究[J].高考,2024(08):3-5.
[2]傅小云.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路徑[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3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