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變式練習是指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對部分條件進行適當變化,衍生出一系列練習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圍繞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變式練習活動,并根據同一知識點呈現多道類似的練習題,以減少大量的重復性練習,使學生擺脫“題海戰術”的困境,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激發他們參與解題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其主動分析、思考并解決問題.通過變式練習,學生能夠提高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結合學生實際,精準引入變式練習
對于初中數學而言,要想確保變式練習的使用效果,教師首先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基本原則,由特殊的變式練習慢慢轉變成一般性的變式練習,滿足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使其對待變式練習的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為此,教師可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變式練習,循序漸進地展示練習題,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精準變式練習[1].例如,在“矩形”教學中,教師可以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7-0002-03設計與矩形的對角線有關的變式練習.
練習1有一塊矩形草坪,長為24米,寬為12米,欲在草坪上安裝自動噴水裝置,其噴射半徑是10米.為確保草坪上所有小草都能夠被噴水灌溉,最少應安裝多少個這樣的噴水裝置?位置應該怎樣選擇?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在解決此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易想到把這個矩形劃分成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設這兩個正方形的中心分別為 M 和 N. 因為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2米,所以中心與頂點之間的距離是
米.因為澆灌范圍分別是以 M 和 N 為圓心,半徑為10米的圓,
,所以可以在正方形的中心點安裝兩個這樣的噴水裝置,即可全面覆蓋各個正方形.因此,最終方案是把這塊矩形草坪劃分成兩個邊長都是12米的正方形,然后在每個正方形的中心點安裝自動噴水裝置,這樣只需安裝兩個自動噴水裝置,就能夠輻射到這塊矩形草坪的所有范圍.
除此之外,教師可繼續以矩形為載體通過變換數據的方式設計變式練習,鍛煉學生對矩形對角線相關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2 理清數學知識,合理應用變式練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一些學生極易對部分知識混淆不清,理解比較混亂,使用時可能張冠李戴,影響解題的正確率.面對此種情況,教師需合理應用變式練習,引導他們梳理所學知識,使其通過變式練習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具體來說,在設計變式練習時,教師可以圍繞一些類似或有相同之處的數學知識展開,以免學生將這些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點混淆,確保他們在解題時能夠做到準確應用.
比如,在“分式方程”教學中,“無解”和“增根”這兩個概念比較類似,學生容易混淆,教師可以此為契機設計變式訓練
練習2 解分式方程 
變式1 已知分式方程
有增 根,求 k 的值
變式2 已知分式方程
無 中 解,求 k 的值.
對于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而言,分式方程有增根,那么此方程就無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以上兩個變式訓練,讓學生對分式方程的“增根”與“無解”這兩個概念形成清晰認識與深刻理解.在變式1中,可以把含有字母 k 的方程轉化成整式方程 $\left( \frac ? k ? ? - 1 ? \right) x = - 1 0 .$ 根據已知條件,因為分式方程有增根,則增根是 x=2 或 x=-2 ,把分式方程的增根代入 (k-1)x=-10 ,可求得 k=-4 或k=6 ,由此讓學生深度理解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變式2中,將變式1的增根轉化成方程無解,學生應思考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有解,此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另外一種是整式方程本身無解,分式方程也就無解.顯然,當 k=1 時,方程 (k-1)x=-10 無解.由此可知,當 k=-4 ,或 k=6 ,或 k=1 時,分式方程
無(204號解.通過變式訓練,學生能夠意識到分式方程無解時,應從兩個方面考慮,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3根據數學公式,引用一題多變模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公式是運算的基本依據,也是處理數學問題的基礎.有些公式還會衍生出新的公式或變換為其他公式,教師可根據數學公式設計變式練習,增強數學解題訓練的延伸性,據此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與發散思維,引領他們學會從多個方向或不同視角思考問題.在與數學公式有關的變式練習中,教師應以相同問題為基礎,衍生一些新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只有深刻理解數學公式,才能夠根據公式之間的關聯性靈活解題2].
以“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教學為例,教師先要求學生理清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解集之間的區別及聯系,即不等式的解指的是滿足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某個值,而不等式的解集則指的是滿足一個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所有值.顯然,“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解集”一定包含“解”,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兩者的異同之處.接著,教師呈現如下變式練習題組.
練習3 解答下列問題:
(1)請列出不等式 3x+2gt;0 的4個解;(2)不等式 -2x+4≥0 有多少個解?(3)請嘗試寫出一個不等式,使其解集滿足條件:非負整數解有0,1,2,3,整數解有-1,-2,-3,0,1,2,3;(4)不等式 x2?0 的解和解集分別是什么?不等式 x2?-2 的解和解集呢?
教師讓學生運用所學不等式的性質求解,使其在一題多變式的變式練習中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4把握核心素養,巧妙設計變式練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變式練習時,教師不僅需考慮到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與疑點,還要準確把握涉及的核心素養.變式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因此,在設計變式練習時,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圍繞核心素養所涵蓋的具體方面呈現變式題組,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例如,在“整式的乘法”教學中,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親身經歷整式乘法運算法則的研究過程,掌握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進而發展他們的數學運算能力.教師可圍繞數學抽象與邏輯推理設計變式練習.
練習4一個長方形卡片的長與寬分別是 a 和b ,假如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增加 m 與 n ,那么得到的新長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表示?
變式1某小區為增加草坪的面積,現把一塊長與寬分別是 x 米和 y 米的矩形草坪的長與寬分別增加
米和 d 米.你有多少種方法表示增加后草坪的面積?這些不同的表示方式存在何種關系?
以此變式推動學生由單項式乘以單項式過渡至多項式相乘的問題中,培養他們的數學抽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使其深刻理解整式乘法的相關知識.
5善于依托實際,科學開展變式練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依托生活實際,科學開展變式練習,通過創設情境把變式練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帶領學生在變式練習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使其重視數學學習[3].比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教學中,本節課以學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質為基礎,指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鍛煉運算能力與應用意識,使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練習5一家玩具店舉辦促銷活動,老板把一輛玩具車的價格由成本提高 40% 后重新標價,然后打八折售賣.經過分析發現,采用這種方式,每輛玩具車能獲利15元,那么這種玩具車的成本為多少?
變式1張華在動物園賣票,某天他一共賣出1000張票,收入6950元.已知該動物園的成人票價為8元/人,學生票價為5元/人,那么這天賣出的成人票和學生票分別是多少張?
變式2 李軍家與學校之間的路程是1000 米,他以80米/分鐘的速度去學校,5分鐘以后,他的妹妹騎自行車從家出發也去學校,速度是180米/分鐘,那么妹妹多久以后能夠追上李軍?追上以后他們距離學校還有多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找到等量關系,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使其通過解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6 引入小組合作,靈活設置變式練習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備受廣大教師的推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形成良好的協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為此,教師可圍繞一節課的難點與疑點引入小組合作模式,為學生靈活設置變式練習,提倡他們在交流與互動中分享不一樣的解題方式,使其不斷積累解題經驗,能夠一題多解,從而發散自身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中,對于配方法而言,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把一元二次方程轉化成(x+m)2=n 的形式,然后方程兩邊分別開方,從而將其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通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練習6 解方程: x2+8x-9=0 變式 解方程: x2-10x+25=2.
在求解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嘗試解方程,然后在小組內合作互動,交流各自使用的方法與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其思維發生摩擦與碰撞,讓他們共同歸納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7 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變式練習是相當有必要的.教師需深刻認識變式練習在數學解題訓練中的作用和價值,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及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變式練習,使學生體會相關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從而有效提升數學解題能力,為將來的中考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莫興展.變式練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4):122-124.
[2]楊文友.變式練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8):87 -88.
[3]周新娣.精彩變換放飛思想:淺談初中數學變式練習[J].現代中學生(初中版),2022(16):31-32.
[責任編輯:李慧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