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寫作練習中,多數學生存在一個通?。哼^于注重對事情起因、經過、結果的描述,忽略了生動的細節描寫,這樣的文章雖然語句比較通順,但是閱讀起來不夠感人,無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細致觀察、添枝加葉、活用詞語、巧用修辭等方面完善細節描寫,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細致觀察, 使情節更細膩
學生要想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離不開對現實生活的細致觀察。例如,在剛剛結束的運動會上,班上的王剛同學在跳遠項目舉打破學校記錄,教師要求學生寫出他跳遠的全過程。有的學生只寫了幾句話,沒有突出細節部分。
在教師的指導下,他重寫了文章,其中精彩處寫道:“只見他自信地站在起點,目不轉晴地盯著終點線,雙臂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或許是受緊張氛圍的影響,他的雙腳在微微晃動。聽到教師的指令后,他雙手握成拳,勻速擺動雙臂,雙腿伴隨節奏呈彎曲狀態…他的身體在空中畫了一道完美的拋物線,隨后雙腳穩穩地落在地面上,毫無懸念,他打破了學校運動會的記錄。
上述重寫的作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王剛跳遠的全過程,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由此可見,細致觀察是細節描寫的前提,可以使文章的情節更加感人。
細致觀察,使情節更細膩
添枝加葉可以使文章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通俗地講,“擴寫”就是添枝加葉的一種形式,可以讓文章的內容變得豐富。需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內容要以動詞為主,可以適當加入語言描寫,使故事情節更加豐盈,有效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同時也突顯出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習作《記一次游戲》為例,學生針對“老鷹捉小雞是我最喜歡的游戲”這句話進行“添枝加葉”時,要思考:游戲是什么時候進行的?具體規則和流程是什么?是在怎樣情境下進行的?最后結果如何?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后再進行創作,一定要注重細節的刻畫,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活用詞語, 使場面更具體
本文說的活用詞語,可以理解為將原本抽象的詞語以具體的方式進行表達,將概括的語言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多數學生都不擅長具體表達,常常使用籠統的詞匯描述一件事情,使得文章閱讀起來比較空洞。如“我現在很餓”“老師夸我今天表現很好”“媽媽每天都非常辛苦”,等等,使讀者無法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其實,學生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課文常見“總起分述”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學生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感受優秀范文的寫作技巧,在具體化和形象化的訓練中把細節刻畫得更加真實,使文中的場面描寫變得具體、形象。
巧用修辭,使語言更生動
在寫作的過程中,若想讓語言生動鮮活,學生就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細節描寫,放大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賦予文章活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以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為例,有個學生寫道:我最心愛的物品是8歲那年媽媽送的洋娃娃,它有頭彎曲的頭發,一雙大眼睛,穿著漂亮的公主裙,我非常喜歡它。在教師的指導下,該生結合本課所學內容后,加入了修辭手法,對心愛之物的描述更加生動了。綜上所述,細節描寫是寫作的重要技巧,學生只有認真刻畫文章的細節部分,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文章內容更加飽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修辭手法的應用可以使語言變得更加鮮活,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賞析價值,真正讓文章“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