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時的萌發到魏晉的芳華,再到唐宋的天籟(lai)之音,直至明清的賡續傳承,中華詩詞已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歷史,而詩詞的星火卻并未曾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中。其恒久的魅力與時代價值,至今仍在世界上熠熠生輝。
詩詞的魅力,豐盈在詩意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讓生命多了一份溫馨。“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富有詩意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意趣。“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美食因詩意而更令人討喜。“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等待因詩意而少了份焦灼,多了份悠哉(zai)。詩詞之美,讓人有詩意地棲居大地上,并從紛擾的生活中品出幾絲恬淡的愜意。
詩詞的魅力,蘊合于其澎湃進發的情感之中。或喜或悲,或樂或憂,如潮汐般朝夕起伏。“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讓人頓生天地廣闊而個體渺小之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令人頓感國破城碎漂泊零落之悲。“窗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給人透徹心扉的冷;“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又讓人心生融融暖意。在情感的浪潮中翻涌,時起時伏,穿梭其中的同時,亦洗滌了自己的靈魂。
詩詞的價值,在于跨越時空,讓人們緊密相連。歷史的回響中,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思被低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他觸景生情的悲戚;“艱難苦恨繁霜鬢(bin),潦倒新停濁酒杯”是他壯忘難酬、力不從心的無奈;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則是他推已及人、為民眾福祉揮毫而出的吶喊。如今,我們以史為鑒,由“小我”走向“大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世界人民緊密相連,共同為和平發展的世界努力奮斗。
中華詩詞以亙古不變的魅力縈繞在人們心間,并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傳承中華詩詞文化,讓詩詞之美在四季更迭中歷久彌新,讓詩詞之韻在新時代沉淀得更加深厚綿長!這不僅是對于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是對于人類精神文化的一種寶貴財富的堅守與發揚。
(指導老師:周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