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嘴文化將宿松歷史推向了五千多年前
那些彩繪的陶制碗、盅、壺、罐和玉璜飾品
還原了新石器時代,宿松人的文化生活
出土的還有石斧、石錛和陶制紡輪
我仿佛看見當年祖先們原始的生產場景
南宋巨商汪革選擇在麻地坡燒炭,煉鐵,釀酒
又將十萬畝泊湖的魚蝦販賣到杭州和武昌
程嶺集市在南宋就火爆而繁榮
難怪馮夢龍先生以《喻世明言》頌揚汪革
最有宿松文化的還是程嶺的茶館
終年擠滿了說書的,講新聞故事的,談生意的
茶客們桌前一壺一甌,呷一口,快活如仙
說的人手舞足蹈,聽的人瞠目結舌
程嶺茶館浸泡著時光,也浸泡著一方文明
河塌
涼亭河堤岸,沿途在洪水中不斷崩塌
這沿河幾十里灘涂,就叫河塌
肥沃的河灘,遍地是莊稼,處處是牛羊
涼亭河日夜靜靜地流淌,河水漲落
河塌的春天,是張家畈和魯園金色的油菜
秋天,是黃畈村金黃的稻谷、潔白的棉花
莊稼種累了,河塌人就開始辦教育
把一所河塌初中,打造成了市級示范
走出了新時代的將軍張碧波
河塌是改革開放最早富起來的鄉村
河塌人七十年代挖煤,八十年代辦磚廠
接著去加蓬、赤道幾內亞買山場,販紅木
販出了張家港“宿松紅木”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