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7-0190-04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5.07.056
Research on Air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in the Thermal Power Indus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LI Zongwen (Xintai Branch of Ta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Tai'an 2712Oo,China)
Abstract:Toaddresstheatmosphericpolution statusof thethermal power industryin Shandong province,asystematic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ramework was established.Adoptinga \"point-line-surface\"spatial layout forthe monitoring network,amulti-edeaationindexstmassucedcompasingpltantsios,omealcts, andgovernanceeficacy.Multi-modelcoupling methodswereemployed toconduct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2O23,thecompliancerateofmajor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Shandong'sthermal powersectorexceeded 99 % .Annual reductions of SO ,NOx,and particulate matter reached 42 O00 t,36 O00 t,and11000 t,respectively,driving a 2 regional PM2.5 concentration decline of 2.8μg/m3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cision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thermal power industryand offerscritical guidance for advancing its green,low-carbon transition.
Keywords: thermal power industry;air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火電行業作為山東省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其環境影響備受關注。截至2023年,山東省火電裝機容量達9800萬 kW ,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 68% ,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近年來,雖然通過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污染物排放得到顯著控制,但在能源結構轉型和空氣質量改善的雙重壓力下,火電行業面臨著更嚴格的環境管理要求。建立科學完善的監測評估體系,準確掌握污染排放特征和環境影響,對指導污染防治和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構建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監測評估方法體系,為精準治污提供技術支撐。
1山東省火電行業發展現狀
1.1火電行業發展規模與分布
山東省作為工業大省,火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底,山東省火電裝機容量達到9800萬kW,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 68% ,主要分布在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等14個地級市。從地理分布來看,魯中、魯北地區的火電廠密度較大,約占全省火電裝機總量的 65% 。從機組類型分析,600MW及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占比達到 75% , 300MW 及以下常規機組占比持續下降至 15% ,表明山東省火電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較高。近年來,為適應能源結構調整需求,山東省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機組容量達到9500萬 kW ,改造率達 96.9% ,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023年,山東省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為 302g/kW ,比2020年下降 5g/kW ,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1.2大氣污染種類及來源
山東省火電行業的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 SO2 、NOx 和煙塵等。2023年環境監測數據顯示,火電行業排放的 SO2 占全省工業源排放總量的 43.2% , NOx 占比達到 51.6% ,煙塵占比為 38.5% ,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從污染物產生環節分析, SO2 主要源于煤炭燃燒過程中含硫物質的氧化,其排放量與燃煤品質密切相關[1。山東省火電廠使用煤炭平均含硫量為 0.8% ,通過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脫硫效率可達 95% 以上。 NOx 主要來自燃燒過程中的熱力型 NOx (約占 70% )和燃料型 NOx (約占 30% ),目前普遍采用低氮燃燒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技術進行治理,脫硝效率達到 85% 以上。煙塵污染主要來自煤炭燃燒后產生的固體顆粒物,包括飛灰和未完全燃燒的碳粒。
2大氣污染檢測體系設計
2.1 監測網絡布局
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監測網絡采用“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布局模式。在點位布設方面,全省建立了458個固定監測點,其中煙肉排放口在線監測點386個,廠界及周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72個,實現了對 300MW 以上機組 100% 監控覆蓋。監測點位布設遵循代表性、科學性、經濟性原則,重點考慮機組容量、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周邊環境敏感性[2-3]
在線路連接上,采用“省-市-企業”三級聯網體系,通過專用網絡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省級監控中心。全省14個地級市均設立分中心,與省級平臺形成數據共享機制。在面域覆蓋方面,結合大氣擴散模型和氣象條件,建立了15個區域性網格化監測區,實現對重點火電集中區域的立體監測。監測網絡配套建設了106套走航監測系統和23個大氣污染組分觀測站,用于補充固定監測的不足。走航監測主要覆蓋火電廠周邊 3~5km ,重點針對污染物擴散規律和累積效應開展動態監測。
2.2 監測指標體系
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監測指標體系分為常規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和環境質量指標3個層次。常規污染物監測包括 SO2 ! NOx 和煙塵。其中, SO2 排放限值為 35mg/m3 ,采用紫外熒光法連續監測; NOx 排放限值為 50mg/m3 ,采用化學發光法連續監測;煙塵排放限值為 10mg/m3 ,采用 β 射線法連續監測。特征污染物監測包括汞及其化合物和CO,其中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為 0.03mg/m3 ,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每季度監測;CO排放限值為 100mg/m3 ,采用紅外吸收法連續監測。環境質量指標則包括 PM2.5 和 PM10 0其中, PM2.5 的標準限值為 35μg/m3 ,采用微震天平法監測小時均值; PM10 的標準限值為 70μg/m3 ,采用 β 射線法監測小時均值。
2.3數據采集與傳輸
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監測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采用“分層采集、實時傳輸、集中管理”的架構模式。系統由數據采集單元、數據傳輸單元和數據處理中心3部分組成,實現污染物監測數據的自動采集、傳輸和處理。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3大氣污染評估方法
3.1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評估指標體系采用“三級指標、多維度評價”的構建方法,包括污染物排放、環境影響和治理效能3個一級指標,設置12個二級指標和36個三級指標,形成全方位的評估體系。該體系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采用標準化處理方法實現指標量化。火電行業大氣污染評估指標體系及權重分配如表2所示。
3.2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環境影響評價采用多模型耦合的技術路線,結合污染物擴散模型、受體模型和數值模擬方法,實現對污染物遷移轉化及環境影響的定量評估[4]。大氣污染物擴散采用改進的高斯煙羽模型進行模擬,其基本方程為
式中: C 為空間點 (x,y,z) 處的污染物濃度, mg/m3 Q 為污染源強度, mg/s ; σy, , σz 分別為水平和垂直擴散參數, m ; U 為平均風速, m/s ; h 為有效源高,m ; x 為下風向距離; y 為橫風向距離; z 為垂直方向高度。環境空氣質量模擬采用WRF-CMAQ(WeatherResearch and Forecasting-Community Multiscale AirQuality)模式系統,大氣污染物的質量守恒方程為
式中: C 為污染物濃度; t 為時間; u 為風速矢量;K 為湍流擴散系數; R 為化學轉化項; s 為源匯項;Δ 為梯度算子; X 為污染物組分濃度向量; G 為化學反應速率矩陣; F 為相界面通量系數; E 為本底排放項。
3.3結果分析
從排放達標率、污染削減效果、環境質量改善和經濟技術指標4個維度,分析山東省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監測評估結果。基于2020一2023年的監測數據,系統評價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效果,如表3所示[5]。2023年,山東省火電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均突破 99% 。 SO2 ! NOx 和煙塵年削減量分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