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涼中。
提到七夕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是不是牛郎織女這對“千年CP”凄美的愛情故事?白居易的這首詩,雖未明寫牛郎織女,卻句句都能讓讀者體會到他們倆流傳千古的悲歡離合?!盁熛鑫⒃洛iL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借景抒情,煙云籠罩下,七夕的夜空除了有上弦月,更有萬古不變的璀璨銀河。七夕的月不是滿月,而是月面一半被照亮的上弦月,“微月”一般指農歷月初的月亮?!皫自S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道出了牛郎織女歡聚的喜悅與離別的心酸,年年都在七夕的夜晚重現。
七夕節在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又稱為乞巧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你知道嗎?其實七夕還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星空奧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銀河在古代又稱銀漢、天河、河漢等。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銀河是王母娘娘用簪子在天上畫出的一條河。在沒有光污染的地方看,銀河的真容更像是一條貫穿南北的淡淡的白色光帶。如果你用雙筒望遠鏡對準銀河觀測,會發現這條白色光帶其實是由密密麻麻的星星構成的。銀河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見到,七夕前后是觀賞銀河的最佳時期,7月的子夜、8月和9月的夜晚,都非常適合觀賞銀河。
從白居易的《七夕》中,我們了解“銀河”是“萬古同”。還有哪些天體是“萬古同”的呢?
先來看看月亮。七夕在農歷的七月初七,每個農歷月初七的月相都是上弦月。這是因為我國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每個月都和月相變化一一對應,比如初一一定是看不到月亮的,十五的月亮是圓的,初七、初八的一定是上弦月。雖然月亮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從未被提及,但是每年七夕的月相都是上弦月,這一點真是千百年來都沒變過!
夏季到初秋的夜晚,天上引人注目的兩位主角——位于銀河兩側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非常明亮,在城市中用肉眼都能看到。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它的天文學學名是河鼓二,視星等為0.77等。河鼓二兩邊各有一顆星,分別是河鼓一和河鼓三。三顆星連成近似一條直線,人們把它想象成牛郎用扁擔挑著一雙兒女的樣子。
我們常說的織女星其實是織女一,另外還有兩顆暗淡的星——織女二和織女三??椗槐群庸亩烈恍曅堑却蠹s為0等,是全天排名第五的亮星。在北半球的夏秋季夜晚,織女星就閃耀在我們的頭頂上方。
除了牛郎、織女,鵲橋在哪里呢?我們向銀河中尋找,有一個由9顆星組成的星官橫亙在銀河中,像是一座橋梁,這就是天津星官。天上的“天津”出現得比如今的天津市要早得多。“津”是渡口的意思,天津市是因漕運而興起的城市,明朝建城,意思是“天子的渡口”。而天上的“天津”在銀河的分叉處,是銀河的渡口。天津星官中最明亮的一顆星叫作天津四,星等大概有1.25等。它與牛郎、織女共同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何為“乞巧”呢?“乞”是乞求、乞取的意思,“巧”有靈巧、聰明的含義,乞巧表達了人們希望心靈手巧、聰明智慧的美好愿望。古代有很多關于乞巧的習俗,比如穿針乞巧是其中一項流傳比較久的。漢代典籍《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边@是說漢代的宮女在每年七夕夜聚在開襟樓,穿七孔針乞巧,后來的人們都紛紛效仿。南朝梁的宗在《荊楚歲時記》中也寫道:“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榆石為針?!贝┽樖枪糯浅A餍械钠蚯煞绞?,很多人“望月穿針”,規定時間內用線穿過的針孔越多,表示人越聰明靈巧。唐代詩人林杰就作詩《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除了穿針,還有一種有趣的習俗是蜘蛛應巧。宋朝典籍《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夜“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是說人們在七夕夜抓只小蜘蛛放到盒子里,第二天看看它在盒內結的網,如果網是圓的,說明能得巧。還有明朝田汝成著的《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這是看蜘蛛結網的疏密程度,結的網越密集,說明得巧越多。
古代還有七夕集市呢!宋代記錄京城風俗的典籍《醉翁談錄》中記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蔽闹械慕煌ù蠖氯?,足以見古人過七夕節的熱鬧繁華場面。
在吃的方面,古人過七夕節也用足了心思。當天夜晚,全家圍坐在自家庭院中,擺上名叫巧果的糕點和名叫巧酥的酥糖,更有手藝高超的,將瓜果的外皮雕出稱為花瓜的圖案,大家在庭院中對著月亮,懷著美好的愿望品嘗美食。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千年,留下了許多詩作,還有不少優美的詩句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薄疤鎏鰻颗P?,皎皎河漢女”……仰望星空的詩意,望月穿針的技藝,蘊含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七夕,不妨在夜晚抬頭觀賞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尋找明亮的“夏季大三角”,并嘗試下穿針乞巧、蜘蛛應巧的古風習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