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5.01.018
山杏結果早、壽命長、栽培管理容易,而且有抗旱耐寒、適應性強等優點,很適宜在山地、丘陵區發展,是\"綠色長城\"中重要的防護林和經濟林樹種,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本文總結了山杏優質苗木的繁育技術,為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1實生苗的培育
1.1采種與選種育苗的種子必須充分成熟后再采收。山杏果面必須完全成熟,并顯示出固有的黃色,杏果外皮開裂,杏果自樹上自然脫落時最好。采集時可在樹下鋪一帆布或葦席,用力搖樹,使杏果落于帆布上,再撿起收集。將采集的杏果,剝去青皮,并放于通風處進行晾曬,在晾曬過程中,不要直接放于強烈地陽光處曝曬,最好陰干。
1.2選種充分成熟的種核表面鮮亮,核殼堅硬,種仁飽滿。種仁剝開后發黃、癟瘦,則發芽率低,出苗率低,因而不宜做種子用。
2種子的處理
2.1沙藏準備春季播種的種核,應于冬季進行沙藏,以保證出苗率。具體方法:在背陰高燥處,挖一個深 50~60cm 的坑,坑的長度依種核數量而定。在沙藏前,先用清水浸泡種核
再用濕沙拌好,濕河沙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團,但不滴水為宜。種子和河沙比例為 1:30 在坑內先鋪一層厚 10~15cm 的河沙,再將拌好沙的種核撒進去,鋪到離坑口 5~10cm 處,用濕沙填平,并培一個沙土堆,沙土堆高 10~15cm, 以防積水。如果杏核量大時,可在坑內豎一個草把,以利通風散熱,防止杏核霉爛。
在 0~5‰ 條件下,山杏種核需沙藏 50~80d, 在沙藏過程中,如果河沙濕度過低,則要再灑入一些水;如果濕度過大時,則將河沙翻曬一下或摻入干河沙,降低濕度。當有大部分種核開裂,杏仁露白時,即可播種。2.2種子消毒為了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防止種子在發芽期間受病菌的侵染,在沙藏之前,可對種子進行消毒。常用方法有:1高錳酸鉀浸種:用 0.3%0.5% 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2h, 撈出后即可沙藏、催芽或播種。2)敵克松拌種:用種核質量的 0.2%0.5% 敵克松,加入10~15 倍的細沙土,再拌入種核,進行沙藏、催芽后再播種。
2.3土壤消毒1)硫酸亞鐵灌溉:每平方米用 2% 硫酸亞鐵水溶液 gL, 直接澆地。2)福爾馬林灌溉:每平方米用福爾馬林 50mL, 加水 6~12L, 在播種前7d灌溉,之后蓋膜,涼曬 3~5d 后播種,主要作用是殺菌。3)辛硫磷毒土:每平方米苗床用 50% 辛硫磷
配成毒土,直接撒在土壤上,用于苗床殺蟲。
3播種
3.1春播
3.1.1 春播時間 春天土壤解凍后進行。
3.1.2苗圃地準備避開重茬地和杏樹行間,選擇土層肥厚、不積水但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施足底肥,每667m2 施入農家肥 5000~10000kg, 澆足底水,水滲后深翻 30~40cm, 平整作畦。畦寬 1.2m, 長 8~10m 最佳。
3.1.3播種經過沙藏的種核,做壟點播。點播時行距為 30cm, 株距 6~9cm, 播種深度為 3~5cm, 一般來說,沙土宜播種深些,粘土宜淺些。播種后,要覆土踏實,并將表土耙松 1~2cm, 以利保摘。如果種核出芽太長,則采用開溝播種,即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開溝,溝深 3~5cm, 在溝內澆小水。將已經發芽的種核,使胚根向下插入泥中,上面再覆 2~3cm 的細土。這樣既可保護種核的胚根,又出苗快而整齊。春播后,可采用地膜覆蓋,保溫保,可提前 3-5d 出苗,有利于實現當年苗木出圃。
3.2秋播
3.2.1秋播時間于當年秋季至土壤封凍前進行,秋季播種可省去種核沙藏、催芽等過程,簡單易行,而且第二年春出苗早、苗壯。但春旱時會降低出苗率。
3.2.2土壤準備秋季要施足底肥、澆足底水,水滲后進行深翻,然后做畦,畦寬度為 1.0~1.5m, 長度為8~10m。
3.2.3播種秋季播種深度要比春播深些,一般在5~10cm, 在播種前,最好用農藥拌種,以防鼠害。3.2.4播種量苗圃的播種量依種核大小而定,一般大粒山杏每 667m2 播 30log, 小粒山杏為 20~25kg
4實生苗管理
4.1間苗與定苗山杏幼苗出土后,一般在2~3片真葉后進行第一次間苗。過晚則影響幼苗生長,做到早間苗,晚定苗,及時補植移栽苗,使苗木分布均勻,生長良好。在間苗時,首先間除過密苗、雙苗、小苗、弱苗和病苗。一般要進行2~3次,每次間苗后,要及時彌縫、澆水,防止漏氣涼根,保護幼苗根系。定苗時保留的數量要大于預計產苗量。如發生某種災害時,要推遲間苗時間。
4.2施肥苗圃追肥要分2~3次進行,前期施用氮肥,每次每
施用量為 5~10kg 尿素;后期施用磷鉀復合肥,每次每
施用 8~10kg, 以加速苗木生長和木質化。追肥時間最遲不要超過8月中旬,否則苗木貪青徒長,不易成熟,推遲休眠期,冬季易抽條。施肥可采用撒施,即將化肥均勻撒在畦內,隨即澆水和中耕除草;也可在苗木行間開溝施肥,施肥后覆土澆水,再淺鋤一次,也可結合葉面噴肥進行。
4.3澆水苗木生長期可澆水5~8次,播種前要澆足底水。出苗前盡量不澆水,以免土壤板結和降低地溫,推遲和影響種子萌芽和出土。幼苗期,床播育苗應少量噴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苗木長到 15~20cm 時,適當加大苗木的澆水量,但進入8月后,要適當保持土壤干旱,以防苗木貪青生長,不利于越冬。進入雨季后,要注意苗圃排水防澇。若苗木較長時間處于積水狀態,則易造成苗木根系腐爛,發生病害,甚至死亡。4.4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減少蒸發,起到抗旱保作用。同時清除雜草,減少與苗木競爭養分,還可消滅病蟲繁殖場所。一般多在施肥澆水或降雨后進行。一年進行 4~6 次,雜草多的地方,可進行7~8次,除草時要細致認真,不要傷及幼苗。
4.5摘心與抹芽砧木及時摘心,可促使砧木苗加粗,提早嫁接。摘心應在植株結束旺盛生長之前進行;摘心過早,則會刺激萌發出現二次枝和三次枝,影響砧木增粗和嫁接。一般在嫁接前 30d, 苗木高度達到30~40cm 時進行為宜。及早抹除砧木基部 5~10cm 以內的萌發幼芽,便于嫁接。在嫁接部位以上的副梢應保留,以增加全株葉面積,促使苗木加粗。
4.6及時防治病蟲害 苗木遭受病蟲危害會影響苗木生長,降低苗木質量,甚至引起缺苗斷壟或成片死亡。因此,應及時防治苗期病蟲害,保證苗木正常生長。
5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苗
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苗,具有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濕度,防止雜草叢生,為種子發芽、幼苗出土及根系生長提供良好條件,具體使用中有以下幾種方法。5.1地膜覆蓋育苗按照苗床或畦整好地,先按一定株行距進行播種,再覆蓋地膜。當幼苗出土后,及時在地膜上摳一個小孔或撕開一條縫,也可在幼苗出土時,完全揭掉地膜。
覆蓋地膜時,要在無風無雨的天氣進行,做到地膜鋪平、拉緊、壓嚴、防止透氣;由于地膜覆蓋,幼苗出土較早,因而在有晚霜地區,要預防晚霜危害,可采用苗床上覆蓋一層秸稈或適當晚播,當避過晚霜時播種。
經過地膜覆蓋的幼苗出土早,生長快,但蓋膜后不能施肥,因此,在蓋膜前要施足底肥。如果底肥不足時,可葉面噴布 0.1% 尿素和 0.15% 磷酸二氫鉀,以防幼苗早衰。
5.2塑料小拱棚育苗播種后,用軟樹枝、細竹竿等在苗床上做成拱架,在拱棚架上覆蓋塑料薄膜。拱棚架覆蓋塑料薄膜后,不能隨便揭膜。從播種到幼苗出土,有1片真葉時,棚內要保持溫、濕度穩定,溫度要保持在 25~30°C ,促使早出土、早扎根;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棚內溫度要保持在 25~28°C, 如果超過30° ,則要在棚內兩端進行少量通風降溫,當幼苗長到4片真葉以上時,由于幼苗生長迅速,組織柔軟,抗逆性差,因此要逐步擴大通風面積,進行煉苗,為移栽或揭膜做準備。
5.3塑料大棚育苗在塑料大棚內育苗,多采用平畦條播形式。一般在播種前
扣棚保溫增濕。幼苗出土后,其管理措施類似于小拱棚育苗的管理。由于棚內育苗是在較優越的條件下生長起來的幼苗,為了使苗木適應外界環境,撤棚前,要注意煉苗。煉苗方法是:逐漸延長每天的通風時間,增加通風強度,提高苗木的適應能力,經過 7~10d 的練苗后,苗木已經能適應外界環境,可全部揭去塑料膜。
6嫁接苗的培育
苗木嫁接繁殖能保持母本優良品質,一般以山杏和實生杏做砧木,嫁接優良栽培品種。
參考文獻
[1]魏安智,楊途熙.仁用杏豐產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