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5.01.023
仁用杏是以生產杏仁為主要目的的杏屬植物的統稱。仁用杏耐干旱、抗逆性強,既是干果樹種,也是木本油料樹種和植物蛋白飲料樹種,其生態習性適合于冀北發展,是冀北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和經濟樹種。科學的建園和造林技術有助于統一栽培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
1園地選擇
1.1地形地勢在仁用杏適生區,選擇海拔 1200m 以下的淺山丘陵地區建園。仁用杏對光照要求強烈,但不耐澇。以陽坡、半陽坡、坡度在 15° 以下、土質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建園為宜,最好有灌溉條件,栽培面積應集中連片;仁用杏易受晚霜和低溫凍害危害,園地應背風向陽,避開風口、谷底、低洼地建園,必要時要設防風林。
1.2土壤應選擇通透性良好的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建園。土層厚度要求 50cm 以上。
1.3溫度仁用杏雖然耐寒,但是仁用杏開花較早,花期和幼果期易受晚霜危害,仁用杏花期夜間氣溫低于 .1.9° ,幼果期氣溫低于 -0.6% ,就會造成杏花和幼果的凍害.
1.4水分年降水量 450mm 以上,基本滿足仁用杏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要求。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勻,尤其是仁用杏果實快速生長期,降水較少,影響果實發育。因此,降水少的地區應具備灌溉條件;仁用杏怕澇,不宜選擇易積水的地塊建園。
2 園地規劃
2.1規劃生產小區丘陵山地建園,根據地形、地貌和勞力組織等情況劃分為若干小區,小區多為長方形,小區面積 2.0~3.3hm2 為宜,長邊要與等高線平行。
2.2規劃道路道路一般由干路、支路和作業道組成,干路寬 6~7m, 與公路和支路相連,能通行大型車輛。支路通往各個小區,寬 3~5m, 能通過中小型車輛,作業道寬
為宜。丘陵山地,坡度大于 10° 以上,要修筑盤山路。
3營造防護林
由于冀北地區仁用杏花期風沙較大,易吹落花瓣,影響昆蟲授粉,引起凍害,影響產量,要營建防護林。主林帶與主風向垂直,副林帶與主林帶相垂直,副林帶可與園區中的行道樹統一栽植。主林帶由喬木和灌木組成不透風的林墻,一般栽植 5~8 行,喬木株行距為 (1.0~1.5)m×(2.0~2.5)m, 兩側栽植灌木各2行,株行距 0.5m×(1.0~1.5)m, 副林帶由喬木組成,一般栽植 2~4 行,株行距 1.5m×(2.0~2.5)m, 冀北可用于仁用杏防護林樹種主要有楊樹、洋槐、核桃楸、紫穗槐、山花椒、毛櫻桃、沙棘、檸條等樹種。
4整地
仁用杏一般種植在淺山丘陵地區,立地條件差,栽植前應整地和改良土壤。熟地一般提前30d整地即可,生地應在栽植前1年的雨季前完成整地,以熟化土壤。整地可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一般每
施用腐熟的基肥 3~4t0
4.1穴狀整地適于土層深厚的緩坡地帶,按株行距,挖定植穴,直徑為 100cm, 深 80~100cm, 將表土與有機肥填于坑底,底土撿出石塊后,覆于地表。
4.2魚鱗坑整地適于坡度較陡的地段。沿等高線布設,挖成半月形坑,用心土或石塊壘成。長邊與等高線平行,坑長 60~80cm, 寬與等高線垂直,邊為50~60cm, 坑深 60cm 以上;在魚鱗坑整地時,上下行距 2.5~3.0m, 株距 2m; 穴面略向內側傾斜,外埂要高30~40cm, 呈“品”字排列。清除穴內所有石塊,土壤不足時,可進行客土回填。
4.3水平梯田丘陵山地建園的主要形式,包括定線、清基、砌石壩等環節。
5栽植方式和密度
5.1栽植密度按照立地條件、管理水平、機械化程度等,選擇適宜的栽植密度,仁用杏的初植密度,一般株行距為(3
每 667m2 栽植 21~44 株;機械化程度高的園區,一般采用株行距為 2m×6m 或
機械化程度低的園區,適當密植,株行距為
或
為提高仁用杏經濟效益,可采用計劃密植。先期密植,后期疏伐植株,最后達到設計的栽培密度。
5.2授粉品種配置仁用杏大部分品種自花不結實,為獲得豐產,需要配置授粉品種。生產中,一般授粉品種比例為 15%-20% 仁用杏主栽品種‘龍王帽、‘優一、超仁、‘圍選1號、‘中仁1號'等。常用授粉品種有‘白玉扁'、‘中仁3號’、‘優一'等。在生產上,也可用‘凱特、‘金太陽'等鮮食品種做仁用杏的授粉樹。
6 定植技術
6.1嫁接苗建園
6.1.1定植時間張、承地區冬季長、凍土層深厚,秋季定植后苗木易遭受凍害,不宜秋季定植。通常春季定植,在每年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萌芽前定植為宜。6.1.2苗木選擇及處理苗木處理:首先將苗木分級,剔除不合格的苗木,選用一、二級苗;進行根系修剪,將苗木的過長根、劈裂根及受損傷的根、爛根剪除,露出新茬;放入清水中浸泡 12~24h, 苗木吸足水后取出。為提高成活率,可進行以下處理。
1)蘸泥漿:在干旱缺水地區栽植時,將苗木根系飽蘸泥漿后,立即栽植。2蘸ABT生根粉:將苗木根系在 500~1000ppm 的ABT生根粉3號溶液中浸泡0.5~1h, 取出栽植。3)用磷肥水溶液浸泡根系:將磷酸二氫鉀配成 5%-10% 濃度或用 10%~20% 的過磷酸鈣浸出液,浸泡苗木根系 12~24h, 取出栽植。4)鬧水栽:將苗木放入定植穴內,隨埋土隨澆水,坑內攪成泥糊狀,使苗木根系與泥水緊密相連,扶正苗木,培土、封坑。
6.1.3定植方法栽植前,按照規劃的栽植密度,定位定植穴,一般用白灰做標記,定植穴 60cm 左右,定植時每穴可施入腐熟的雞糞 10kg 或豬糞 25kg, 拌勻后將苗植于穴中心,填土至八成土后,用手輕輕提苗,提到根頸略低于地面 2~3cm 為止。將覆土踩實,澆足底水。待水滲后覆土至坑滿,踏實后做樹盤,樹盤中間低、四周高,以利于雨水蓄積。
6.1.4定植保護措施苗木定植后用塑料地膜或園藝防草地布,覆蓋樹盤,以提高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將塑料地膜或園藝防草地布裁成 1.0m×1.0m 規格方塊,中間穿孔洞,將地膜孔洞從苗木上方穿過,覆蓋在苗干四周,用土將地膜的四周和中心部分壓實。
6.1.5定植苗的當年管理1)定干:苗木定干高度為80~100cm, 剪口芽要選留在迎風面,保留一壯芽,剪口在芽上方 1cm 左右,如果太近,則易抽干。在春季干旱風大的地區,最好涂抹油漆、凡士林或其他傷口保護劑,以防剪口失水。2)澆水:苗木栽好 7~10d 后,對未覆蓋地膜的幼苗澆1次水,可促進苗木成活和傷口愈合,促進生根,澆水程度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3)防蟲:春季干旱地區,如遇下雨,杏樹嫩芽期和展葉期,黑絨金龜子發生嚴重,咬食嫩芽、嫩葉。因此,春季對新定干的苗木要進行苗木套袋,方法為:用報紙粘一長 50~60cm 的紙套,套在苗木上,苗木萌發生長后,取下紙套。4)加強肥水管理。當新梢長到 10cm 時,追施氮肥一次,用量為尿素 0.01kg/ 株,配合澆一次水,可結合雨季進行。進入7月中旬后,干旱丘陵地區,修整樹盤,積蓄雨水。坡地可沿等高線開一條攔蓄溝,也可單株修整。在修整攔水溝或樹盤的同時,進行覆草壓青,樹上噴施磷鉀肥。常用的鉀肥:磷酸二氫鉀0.2%0.3% 草木灰浸出液 3%5%, 過磷酸鈣浸出液5%~8% 進入8月后,要連續噴施磷鉀肥2~3次,每隔
一次,松土除草。5)病蟲害防治:新葉展開后,及時防治桃蚜、葉螨和天幕毛蟲等,及早預防,綜合治理。根據情況,于萌芽后噴施菊酯類、殺螨劑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病害中注意防治杏療病,于早春萌芽前噴布5波美度石硫合劑。 ?) 防寒:對1~3年生幼樹,要進行防寒處理。尤其1~2年生幼樹,根系小而淺,抗寒、抗旱力差,易抽條而枯死,必須防寒。對幼小細苗可采用壓倒埋土法,即將幼樹沿迎風方向,緩慢壓倒,在其上堆土,埋嚴拍實,在近根部埋土,使之成一土壟,覆土要濕潤,厚度在 25~30cm 之間,也可涂凡士林防寒;對較粗壯的幼樹,不易彎倒時,可在樹基部堆一堆土,上部枝干扎草把,也可先在樹干上纏上草把,外面用塑料布包扎,然后再在基部堆一個土堆。6.2直播建園干旱缺水地區和栽植困難地區,可先培育出山杏實生苗,再嫁接成仁用杏品種,采用直播建園,植株抗旱性強。
播種前進行杏核催芽,播種時,在挖好的定植穴內直接播種 3~5 粒杏核。播種時澆足底水。6.2.1整地直播造林在頭年做好整地、挖穴、施肥,經過冬季風化、凍融,增加土壤疏松度,減少病原菌。6.2.2播種方法有春播和秋播兩種。春播是在定植點挖 6~8cm 深的播種穴,澆底水,待水滲下后每穴播2~3粒催芽露白的種核,種核要分散擺開,以利于間苗或移植補植;秋季播種,穴深 10~12cm, 摘情好時可不澆底水,每穴播3~5粒種核。播種后覆土與地面齊平,用塑料薄膜覆蓋,或作記號,種子萌發出土后,及時破膜。
6.2.3加強管理進入雨季要趁墑情,追 1~2 次肥料。苗高 50~60cm 時,在地面以上 15~20cm 處嫁接。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松土、除草、防治病蟲害。尤其是要注意防治金龜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蟲;苗密的可以移植補植或另建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