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歷史課堂是培養學生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有效載體,也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點燃求知欲望的主陣地。但是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在師資力量、學生基礎、軟硬件設施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資源,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1.教師教學現狀
“雙減”對初中歷史課堂提出了新要求,但大多數農村初中歷史教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七、八年級的歷史教師甚至由主科教師兼任,普遍采用圈、畫、讀、背的方式講授,師生互動很少,這就導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顯然與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相悖,這也是農村歷史教學長期滯后的原因之一。
2.學生學習情況
由于農村與城市在文化教育、學生素養、學習環境、課外興趣、網絡認知、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差異,農村學生對于課本以外的歷史知識了解很少,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課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懂質疑、不會質疑,也不敢質疑,老師教什么接受什么,被動學習,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厭倦。
二、歷史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在廣大農村,教師以及學生和家長普遍認為歷史是“副科”,讀讀背背就可以了,不需要重視。這樣的認識導致部分教師安于現狀、不思創新,沒有把歷史教學作為一種使命和責任去完成,自然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理念固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然而不少教師理念固化、教法呆板、缺乏創新,學生不會質疑,導致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教學效率低下。
3.外部條件制約
由于農村條件相對落后,教學設備缺乏,資源有限,教學輔助手段不多,農村教師培訓進修的機會也少,不能廣泛開展與歷史教學有關的一系列特色和主題活動,導致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沒有吸引力。
三、“雙減”背景下,農村歷史教學的提質增效措施
1.以精準備課為引領,練好備課功
備課是上課的先導,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教師在備課之前,應先認真研讀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弄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歷史意義等,把本章節內容放到整本書的大背景下去考慮重要知識點、關鍵知識點、常考知識點等,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讓學生想學、會學、真學、能學。
具體教案設計中,要對本課重難點和易混易錯點進行梳理,同時設計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從近年各省、市中招真題中選出涉及本節課內容的典型例題,并將該例題的解題方法總結在本題后面,以便給學生講解掌握。同時,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混易錯點,在智學網上選好訓練題,為課堂教學備足備好“材料”。
2.以集中教研作補充,練好教研功
教研活動是每個學校的常規工作,好的教研活動對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學??砂才琶恐芄潭〞r間由教研組長統一組織大教研。同級歷史教師根據自己本周課時數安排好課程,同時對教案進行“推演”,將需要補充的內容添加到教案中。教研中,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集中“把脈會診”,集中研究教法,集中取長補短。
3.以多元教法為關鍵,練好課堂功
課堂作為教師的“主陣地”,是體現教師業績水平的“生命線”。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是注重“雙基”,掌握重難點。以九年級歷史教學為例,教師課前布置督促學生復習鞏固上節課重難點,上課后,先對上節課重難點進行回顧,做好復習鞏固。然后,教師明確本節課學習要點,安排學生預習5分鐘左右。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本節課整體脈絡,教師明確基礎知識點,學生快速在課本上將相關問題標記清楚。課堂重點放在對重難點和易混易錯點的講解上。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重難點。
二是穿插情景劇,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封君封臣制\"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師可與西周分封制進行對比,用話劇表演形式將學生一分為二,分別出演西周分封制和西歐封君封臣制,兩邊學生進行對話。這種情景表演,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幫助學生加深了知識理解。
三是開展分層教學,明確任務職責,加強學習主動性。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開展分層教學,比如對優等生結合中考試題進行拔高訓練,對中等生要求全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人人過關,對學困生要求掌握重要知識點和易混易錯點。
4.以錯題重練為要點,練好糾錯功
易錯題代表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盲點,更值得關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可進行有針對性的錯題重練。教師可將學生平常錯誤率較高的題先整理出來,形成薄弱知識點,然后在智學網的題庫中篩選相關習題,讓學生進行試題變式滾動訓練,這樣糾錯效果良好。
5.以建章樹標為遵循,練好規矩功
開學初,教師就要從課前、課堂、課后、作業、考試等方面和學生講好規矩、規則,約法三章,每一項約定均有對違反規則的“懲戒”。比如談心、課余時間監督其他同學讀書、幫老師收發作業等。同時,教師選出歷史學習優秀的學生,作為班級課前課后歷史學習的監督員,每節課前,由他們布置上節課的復習任務,帶頭進行讀背,并且督促其他同學完成。這樣學生逐漸養成課前復習的習慣,學習歷史的勁頭越來越足。
綜上所述,教師在不斷提高個人業務能力的同時,要立足校情班情,精心備課,精準施策,因人施教,充分發掘和利用好現有教學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發揮歷史育人功能。
(責編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