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當下的課堂,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已較為普遍。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中的廣泛使用,使教師能夠方便地展示教學課件、播放視頻等。網絡教學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在線課程、教學案例、試題庫等。然而,在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不足,只是簡單地將傳統教學內容搬到多媒體上,未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那么,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應該如何有效融合呢?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深度融合的幾種方式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環境保護”相關內容時,可播放環境污染的相關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從而引發學生對化學與環境關系的思考,激發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的興趣。
(二)運用虛擬實驗平臺拓展實驗教學
虛擬實驗平臺為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例如,在“酸堿中和反應\"實驗中,學生可以在虛擬實驗環境中準確地量取不同濃度的酸和堿溶液,進行混合并觀察溶液pH 值及顏色變化。虛擬實驗不僅可以避免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誤差,還能讓學生多次重復實驗,探索不同條件下的實驗結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教學效果
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深度融合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問,小組討論氣氛熱烈。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也有了顯著改善,在后續的測驗中,該部分知識的得分率明顯提高。此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在線交流,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深度融合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存在問題
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主,難以全面評價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深度融合后的教學效果。融合后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而現有的評價體系無法準確衡量這些方面,不利于教學的改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解決策略
加強教師培訓。學校和教育部門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虛擬實驗操作等方面。同時,鼓勵教師參加教學實踐研討活動,分享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融合的教學經驗和案例,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除了考試成績,還應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探究活動,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綜合評價,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