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評課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動。傳統聽評課屬于經驗性評課,常基于教師自身教學經驗展開教材、教學交流,展示教學效果,聽評教師基于自身經驗表達聽課感受并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存在一定的主觀化、形式化、低效化弊端
為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文昌小學積極開展了基于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教學切片診斷是將課堂現場觀察與錄像觀察相結合,對教師的典型教學切片進行分析、判斷的一種專業課堂研究方法。
學校教研團隊以觀課議課為基礎,基于對所切割教學視頻片段的精準診斷和研討分析,開展針對性強、專業化的觀課議課活動,并不斷推進和優化“教學切片診斷”教研方式,逐漸探索形成“兩統一,三結合\"教研方式、搭建“四團隊一體化\"教研團隊共同體、打造“五活動互促”教研活動,具有廣闊的實踐和應用空間。
一、探索形成“兩統一,三結合\"教研方式
教學切片診斷是魏宏聚教授團隊提出的“基于中小學校的文化、特點而開發的一種適合中小學教師掌握的診斷方法”,是基于課堂觀察和視頻切片分析技術的一種教研方式。它克服了傳統校本教研單憑小學教師力量進行教研和過于注重經驗分享的弊端,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兩統一”和高校教師、小學教師、基礎教育教研室教師“三結合\"的教研方式。
(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兩統一”
傳統的觀課議課常在學科組或學校內部開展,不易實現理性評判,難以生成教師實踐性知識。教學切片診斷通過現場觀課、課后切片、研討診斷、總結生成四個核心環節,擴展了觀課議課的時間和空間,打破實踐的“瞬時性”局限,有助于教師獲得更多的思考和更深人的認知,把經驗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命題或觀念,實現對經驗的理性認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二)高校教師、小學教師、基礎教育教研室教師“三結合”
在教學切片診斷活動中,邀請高校教師和教研室教師共同參與,在對課堂教學進行經驗觀察與分析過程中滲透理論思維和品質,助推小學教師教學經驗概念化,彌補了小學教師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能夠在分析診斷過程中對小學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抽象概括,完成小學教學經驗概念化過程。
二、聚合搭建“四團隊一體化\"教研團隊共同體
教研團隊共同體是由多個教研團隊參與形成的教學研究共同組織,其建構是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教研方法順利開展的基礎和條件。為進一步有效推動教研,學校聚合搭建“四團隊一體化\"教研團隊共同體,有效保障了切片診斷的順利開展。
(一)組建切片教研領導團隊
為了把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教研工作真正落實,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教研工作領導團隊,主要負責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教研的戰略規劃及頂層設計。教科研處具體負責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落地實施
(二)建立種子教師團隊,推廣切片教研成果
學校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先培育種子教師,讓種子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率先說課、作課、分享感悟。然后,以種子教師為中心,結成師徒對子,實現“青藍工程\"以點帶面、輻射成果的目標。
(三)構建學校與師范院校專家、教授協同的教研團隊
周口師范學院是省級中小學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也是周口市課堂教學研究中心。文昌小學是周口師范學院的附屬小學,在專家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到高校進修機會多,有利于學校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提升
(四)組建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研究成果推廣評估團隊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課程標準、教學、評價和育人目標的一致性和匹配性,其核心思想是“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即通過評價來推動教學和學習的改進。學校創建了以教科研處、教務處等部門協同管理的切片診斷研究的成果推廣評估團隊,對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研究成果推廣進行監測,負責對教研活動進行質量評估。
三、傾心打造“五活動互促”教研活動
在推進教學切片教研過程中,學校通過研討活動、分享活動、評比活動、指導活動和交流活動,逐漸形成了“五活動互促”的教研活動體系。
(一)開展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研討課活動
學校把切片教研診斷實驗的種子教師按照學科排出公開課展示表,先由作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備出教學設計,然后在學科組上公開課課后先安排作課教師進行說課,再由備課組組長(或主評人)進行基于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標準的評課
(二)舉行跨學科切片教研分享活動
學校的教學切片診斷研究起初是從小學數學學科開始的,鑒于實驗效果顯著,自2023年學校被評為全省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成果推廣校開始,就把這一優秀成果成功應用到語文、英語和綜合學科。
(三)舉辦切片教研成果評比活動
按照河南省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整體規劃,學校結合校情,每周都要安排研究課;每月都要進行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展示,并擇優上報到中心;每學期都要進行一次全校范圍內的集中展評,召開表彰大會,校領導為獲獎教師頒獎,并在績效中賦分,與晉升晉級掛鉤。
(四)請專家、教授進行協同教研指導
為了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學校經常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校進行教學教研的指導。先后邀請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成果持有人魏宏聚、中原名師劉忠偉、周口師范學院教科院院長徐艷偉等專家教授來校講座。
(五)走出去開展學術交流
學校每年都要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參加教育行業學術會議,先后到西安、鄭州等地參與了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成果交流。比如,2024年12月參加切片教研校長論壇暨切片診斷成果展示會,并在大會上作了校本教研展示,受到與會專家和觀摩教師的一致好評。
四、教學切片診斷的實踐成果與反思
(一)實踐成果
1.努力探究教學切片診斷相關理論的創新點。教學切片診斷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相關理論資料;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研討會;積極參加各種有關切片研討的會議或講座,外出學習交流,進行區域教研活動。不斷總結教研成果,目前已有28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報刊上發表相關文章。
2.傾力上好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研究課學校每周三上午第一、二節為數學課堂教學切片研討交流時間,十多年來從未間斷過,380多節教學切片診斷研究課都是高質量的展示。
3.大力提倡教師作精教學切片診斷研究報告。學校有185個切片研討小組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收獲,積累了30多萬字的研究資料。特別是2023年以來,學校每月都征集優秀教學切片診斷研究報告,并擇優上報到中心。
4.竭力完善切片診斷研究新成果資料檔案。學校教科研處和電教信息中心整理了大約160G的切片視頻或課堂實錄,召開較大規模的校際研討會26次,每次活動都把相關的圖片、視頻、鏈接整理歸檔。
5.全力打造學校教學切片診斷研究成果資源庫。學校把獲得省部級、市級的精品課打包上傳到學校的信息資源平臺,供教師、學生和家長學習,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二)實踐反思
1.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局限性。切片診斷雖然具有針對性強、操作簡便等優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整個教學過程的情況,有時會受到教師或評課人主觀判斷的影響。
2.切片診斷的改進方向。不斷提高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引導教師不斷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激勵教師愛崗敬業,培養專業水平和核心素養,弘揚教育家精神。同時,結合其他課堂教學診斷方式,如整體診斷、長期跟蹤診斷等,以獲得更全面的教學反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聽評課方法。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此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教師更深人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活動,通過不斷實踐和反思,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素養,從而助推校本教研高質量發展。
本刊編輯人員工作電話及信箱
劉波(再瀾) 0371-66365831 lbxw666@163.com孫儉(林嵐) 0371-66336845 hnjyjj37@126.com馬德貴(清風) 0371-66370603 769879875@qq.com梁美玲(于安) 0371-66370607 1047811855@qq.com所有采訪、約稿、外聯等編務活動,均以以上人員為準。
(本刊未委托任何機構及個人對外開展采編、經營等活動)監督電話及信箱:0371-6637058911454793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