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借助教材內容,助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教學《草船借箭》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智慧超群、有勇有謀,諸葛亮身上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不少學生談到了諸葛亮的情緒管理。在這篇文章中,周瑜嫉賢妒能,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來為難諸葛亮。面對周瑜的刁難,諸葛亮并沒有氣惱,而是沉著冷靜,用智慧化解了難題。反觀《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由于嫉妒和心胸狹窄,常常生氣……最后因為中計,氣急攻心而英年早逝。我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的情緒管理給了你什么啟發?一個學生回答:“我學到了在生活中,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想辦法解決問題,光憤怒并不能解決問題。
二、學會與人和睦相處
幫助學生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學校教育應有的內容。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一文,講述了巨人因為自私而砌了一堵墻,禁止人們進入自己的花園,導致花園毫無生機、滿目凄涼,后來巨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拆了圍墻,花園又恢復了鳥語花香、歡聲笑語,巨人也變得快樂起來。學生通過這個故事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學會分享快樂,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才能收獲珍貴的友誼。
在教學《將相和》一文的時候,我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葡相如與廉頗由隔閡到和睦的過程。在觀看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葡相如的顧全大局、寬容大度,也感受到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寶貴品質。我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呢?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矛盾和沖突,要多一分寬容,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學會正確面對挫折
小學生因為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悲觀消沉。怎樣借助教材,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呢?五年級教材中的《軍神》,描寫了劉伯承受傷后拒絕使用麻醉劑,讓醫生直接做摘除眼球手術,被稱為“軍神\"的故事。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想象:你有受傷的經歷嗎?劉伯承不打麻醉劑挨了72刀,是怎樣的感受呢?學生交流:一個小傷口都會讓人疼痛難忍,不使用麻醉劑在眼上割72刀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是,劉伯承將軍卻咬牙堅持下來了,他那堅強的意志真是讓人敬佩!接著,我帶領學生反復朗讀文中手術室那一段:“手術正在進行中,一刀,兩刀,三刀,年輕人一聲不吭四十刀,五十刀,六十刀學生感受到劉伯承鋼鐵般的頑強意志,進而感悟到: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應該像劉伯承那樣堅強、勇敢。
(本文系南陽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家校共育促進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40412)
(責編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