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育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社會性塑造及情感養成的重要途徑。而情感教學作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的積極化,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但在現實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情感教學的實施仍面臨情感投入不足、表達方式單一等問題。筆者現圍繞“如何將情感教學理論有效融入課堂教學”進行探究,以提升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情感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情感投入不足
情感教學自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強化學生的情感要素,使其在情感交流與互動中獲得情感體驗,以促進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然而,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部分教師在情感投入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使得課堂教學氛圍略顯“冷淡”。此外,由于一些教師過度側重知識傳授與成績提升,忽視對學生心理情感的關注,加之其過度依賴教材內容,未能著力營造具有情感張力的課堂氛圍,導致學生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佳。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情感投人的缺失,不僅會使教學過程機械化,更會影響學生的情感認知發展與生活價值觀取向。
(二)表達形式單一
情感教學的多樣化呈現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對情感教育的理解深度。當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中雖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融合,但表達形式較為普遍、單一且創新不足。在此情況下,教師如果只通過口頭描述或簡單提問觸發學生情感反應,學生的情感反饋將會減弱。
應用情感教學策略助力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形式深化學生情感認同。在此過程中,如果教師習慣于語言互動,忽視了多元化的情感激發路徑,則難以與學生建立深層情感共鳴,最終制約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情感教育與課程目標脫節
情感教育與課程目標的有機融合是提升教學實效的關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知識傳授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與法治觀,這本質上與情感教育密不可分。但在實踐中,情感教育常被視為附加內容遭到弱化,致使學生情感體驗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重視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更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課程設計中的缺位,會使學生難以形成深層心理認同,以至于削弱道德法治教育的實效。因而,情感教育應與知識教學形成共生關系,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評價機制缺乏情感維度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體系,由于過度強調學業成績與理論水平,導致情感維度的考量缺失,使得情感教學的育人成效難以獲得有效評估與反饋。因此,學生的情感發展需接受專業引導、有效反饋。
由于情感教育缺乏科學評價標準,其育人價值難以被師生充分認知,制約了情感教育的深化推進。學生的情感變化無法通過分數量化呈現,會導致評價機制失衡,進一步加劇情感教育的邊緣化。所以,我們要構建科學評價體系,需兼顧知識掌握與情感態度培養,方能保證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
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情感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的情感與課堂內容深人聯結。對小學生而言,情境教學能打破傳統課堂的單一模式,在特定情境中喚起學生內心的共鳴,進而提升其學習興趣與情感投入。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通過真實案例、場景模擬或角色扮演活動,將抽象的法律法規與道德準則轉化為生動教學情境,讓學生切身感受道德與法治問題的具體性和必要性,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
(二)互動交流,深化情感體驗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討論、辯論、問答等方式積極表達情感與觀點,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其道德判斷能力與法治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多關注學生在互動中的情感反應,成為情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并通過積極引導與及時反饋,幫助學生樹立正向情感立場與價值觀念,進而強化自己的情感認知能力,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
(三)聯系生活,拓展情感認知
緊密聯系生活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更能增強其情感認同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真實的社會生活案例與日常經驗,將抽象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條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對個人生活的實際意義。比如,在探討誠信主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與誠信相關的經歷,借助這些生活故事深化其對誠信價值的認識。
(四)多元評價,關注情感發展
傳統道德與法治教育評價體系,常局限于知識掌握與考試成績,容易忽視對學生情感發展的考查。要想切實推進情感教育,我們還需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全面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行為層面的成長變化。比如,小學生的情感認知發展具有漸進性,教師應從多維度評估其情感發展,包括道德與法治的認知水平、情感體驗深度及課堂互動表現。該評價不應局限于學生的考試結果或作業反饋,而要多體現在對學生情感成長的持續關注上。
此外,教師還可與學生共同設定情感發展自標,通過定期反饋激勵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比如,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既能幫助教師及時把握學生情感發展動態,又能激發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的持續投人,推動情感教育的實施。
總之,情感教學不僅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環節,還是塑造學生責任感、道德觀念和法治理念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內心情感的豐富與升華,還能促進其法治理念和道德規范的內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強化情感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創新教學方式,有效推動情感教學的落地,進而提升學生的情感認同與道德判斷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情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