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校內場地難以滿足勞動教育的需求、有“勞\"無“域\"的實際情況,洛陽市近年來積極探索利用校外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成效明顯
一、利用校外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一)政策引領:把握導向明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聯合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穩定的勞動實踐基地。《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中明確提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配合,提供必要的勞動實踐場所和資源。
(二)現實需求:收效顯著促發展
市區中小學校勞動教育資源大多比較有限,利用校外勞動實踐基地,能夠有效拓展學校勞動教育空間,豐富教育資源,讓師生走進真實的勞動場景,沉浸式體驗勞動過程,從而有效提升勞動素養。
二、利用校外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常規管理,提高基地建設水平
洛陽市加強對校外勞動實踐基地的常規管理,要求建設為教育、活動為學生、整體效益為社會,摒棄運營功利化、過程形式化、效果淺顯化等不良傾向,致力發揮其育人價值
(二)彰顯地域優勢,構建特色基地群
洛陽市依托地域資源優勢,結合地方農俗特色和文化特點,形成了“勞動 + 農業”
“勞動 + 非遺”“勞動 + 科技”等多形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群,打造省、市、縣、校四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256個校級勞動實踐基地、首批29所市級中小學幼兒園勞動實踐基地。
(三)踐行課標理念,探索課程新樣態
基于勞動教育“三個一\"(每周一節勞動課,每學期一周勞動教育周,每學年一次校外勞動研學實踐)的教育課程模式,洛陽市將校外勞動實踐基地課程融人學生成長的各領域,開發了勞動主題鮮明、內容設置科學、跨學科融合、評價機制創新、體現核心素養的校外勞動教育課程。
(四)多措強化師資,打造育人共同體
洛陽市致力建設‘ ?1+1+X′ 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培養具備專業素養的專兼職勞動教研團隊。引導師生既向深耕細作的農業種植者、工業建造者、行業普通者等學習勞動“真經驗”,又通過勞動模范、非遺傳人、工匠大師等領悟勞動“真精神”,有效解決有“勞”無“師\"問題。
(五)盤活社會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洛陽市堅持盤活社會資源,規范處置閑置校舍,推動城鄉資源有機融合,以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依托信息技術,建立全市中小學校外勞動教育基地資源庫,開展鄉村公益性勞動教育,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勞動教育新模式。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重點研究項目“利用校外勞動基地促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23240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