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直接關乎每個學生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生活品質,而一個人生活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在寄宿生階段。當下,農村初中在進行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寄宿生自身特點以及具體的區域環境,讓寄宿生在“雙減”背景下積極完善各項個人素質,更有效地提升寄宿生的生活技能。
一、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價值
1.有利于寄宿生適應集體生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當下很多寄宿生不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圍繞著寄宿生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習慣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教學引導,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寄宿生學會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才能逐步提升生活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自信的個體,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和未來的社會生活。
2.有利于提升寄宿生的綜合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能有效增強寄宿生的生存能力。這樣,學生將來面對相對陌生的環境時,才能夠不畏懼、不退縮,在較短時間內融入新集體,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各種挑戰。
二、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1.設計趣味活動,實現寓教于樂在對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培養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游戲、小比賽等,提高寄宿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生自主洗衣服的技能課程,可以輔助開展“誰洗衣服最快、最干凈\"的活動,并提供小獎品,調動寄宿生參與的積極性。
2.利用圖標,培養自理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形成的基礎階段,教師可以將知識與圖標進行結合,幫助寄宿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習生活技能。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寄宿生對圖片的認知情況,把學習內容繪制成形象豐富的圖片和圖標,貼在宿舍的醒目位置,使寄宿生隨時能夠根據圖片的要求和內容做出正確的反應,逐步自覺規范行為舉止。
以洗手為例,我們發現部分寄宿生缺乏良好的洗手習慣,于是我們帶領寄宿生將洗手六步法的步驟共同繪制成圖標,讓寄宿生在洗手的過程中自覺按照圖標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這種隱性的課程在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能夠幫助寄宿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規范管理,用制度約束行為
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比如定時檢查衛生、開展文明宿舍評比等,通過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加強宿舍文化建設,通過宿舍文化墻、文明寢室評比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打造和諧、積極的宿舍文化。
4.家校合作,匯聚培養合力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參與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學校應定期召開家長會,引導家長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教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校要與家庭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共同制訂培養計劃,確保教育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學??梢圆贾靡恍┬枰议L參與的家庭勞動實踐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5.課外實踐,拓寬培養渠道
課外實踐是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應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開展各類文體、科技、勞動實踐等活動,讓寄宿生在實踐中提高自理能力。如組織農村實踐教育活動,讓寄宿生參與到農田勞作、畜禽養殖等生產活動中,鍛煉他們的勞動技能;還可以開展志愿服務、社區服務等公益活動,讓寄宿生學會關愛、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
重視公益組織在農村寄宿生自理能力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聯系公益組織發起并實施針對農村寄宿生的專項資助項目,為他們提供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支持;組織專業志愿者為農村寄宿生提供生活技能、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自理能力;通過網絡平臺,呼吁各界關注農村寄宿生自理能力培養問題,爭取更多社會資源支持。
6.引導自我教育,重視評價作用(1)建立自主學習小組
為了提高農村寄宿生的自理能力,學校可以鼓勵寄宿生建立自主學習小組。在小組中,成員們可以圍繞生活技能、時間管理等方面進行深人探討,相互分享學習心得、交流經驗,共同解決實際問題。自主學習小組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在互動學習中不斷提升自理能力。
(2)開展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
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是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總結自己在自理能力方面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學生還可以互相評價,指出同伴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狀態,從而找到努力方向。
在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以下內容: ① 生活技能:整理內務、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務等; ② 時間管理:學會合理安排學習、休息和娛樂時間; ③ 情緒調控:學會面對挫折和困難,調整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④ 學習方法: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⑤ 人際交往:學會與同學、老師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通過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同時,這種評價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讓他們在不斷進步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從整體上來看,對于當下寄宿生來說,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校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而在寄宿生階段,教師要根據寄宿生的年齡特征,行為發展特點以及身心發展所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寄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寄宿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環境。
(本文系2023年度南陽市教科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寄宿生自理能力培養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3-JKGH-599)
(本欄責編 小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