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大舉入侵,中共中央南方局遵照中央關于在敵占區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在其所轄各省放手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開辟敵后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為南方地區的抗日戰爭勝利創造了條件。
保持國共兩黨軍事聯系 維護團結抗戰大局
為加強國共合作,南方局代表黨中央與國民黨保持軍事聯絡和軍情溝通;積極協調雙方軍隊之間的戰役配合,協同作戰;與國民黨開展軍事談判,竭力爭取和維護八路軍、新四軍及人民武裝的合法權利。
其中,國共兩黨合作創辦了培養游擊干部的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1938年11月,蔣介石在湖南衡陽南岳召開軍事會議,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應邀參加。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提出共同創辦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的建議,得到蔣介石采納。


1939年春,南方局應蔣介石邀請,并經中共中央同意,派葉劍英率領中共代表團到湖南衡山合作開辦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葉劍英任副教育長。4月18日至19日,周恩來視察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應邀擔任游干班國際問題講師。同月,葉劍英在《關于參加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工作情形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對游干班兩個半月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
至1940年3月,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共舉辦了三期,為抗日戰爭培訓了3000多名游擊戰骨干。周恩來、葉劍英等人向游干班學員宣傳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游擊戰爭的理論和持久抗戰的戰略思想,宣傳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成為國共兩黨開展軍事合作卓有成效的一個范例。
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中共代表團駐地舊址

貫徹中央指示建立和發展華南敵后戰場
1938年10月,日軍入侵華南后,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南方局在華南的東江、瓊崖、珠江三角洲、粵中、南路、韓江及港九等廣大地區廣泛發動人民群眾,迅速組建起一批抗日武裝,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堅持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爭,奮起抗擊日軍的侵略。
面對孤懸華南后方、孤軍作戰的復雜困難環境,南方局因地制宜、靈活機動,確立各地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和發展方向,使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得以生存與發展。
1940年春,當東江游擊隊遭到國民黨廣東當局重兵“圍剿”時,周恩來聽取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匯報后強調:今后的工作中心要放到武裝斗爭上,要到敵后去活動,否則不能發展。5月8日,中共中央根據周恩來的意見發出《關于曾生、王作堯兩部應回防東莞、寶安、惠陽地區及行前應注意事項的指示》,要求“必須大膽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不怕摩擦,才能生存和發展”。
1943年2月,鑒于南委事件發生后的嚴峻形勢,周恩來發出《關于同意廣東軍政會新名單和實行精簡政策給林平指示電》,要求“加緊實行精兵簡政政策,縮小后方,充實戰斗部隊”。
周恩來為南岳游擊干部所作《中日戰爭之攻略與戰略問題報告》單行本

抗戰后期,在華南抗戰出現大發展局面的形勢下,1945年,周恩來先后起草《中共中央關于華南工作方針的指示》《關于華南戰略方針和廣東區黨委工作的指示》等重要文件,要求廣東區委“應迅速向北江地區發展”,“擴大游擊根據地”。在南方局的領導下,華南地區的抗日武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黨領導的敵后三大戰場之一。
配合盟軍對日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貢獻力量
華南地區瀕臨南海,戰略地位重要。日本在實施“南進”計劃過程中,始終將華南作為跳板和戰略基地。
然而,由于南方局領導下的南方各省人民抗日武裝力量的英勇斗爭,日本侵略者的黃梁美夢破滅。可見,南方局軍事工作的開展,構成了日本南侵太平洋地區的嚴重障礙,使其不能集中有效兵力向南展開,為美、英盟國贏得了整軍備戰的時間,有力配合了盟軍對日作戰。
1945年,為配合盟軍在華南地區登陸作戰,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配合盟軍登陸問題給林平的指示》。隨后,東江縱隊根據中央指示,派出武裝掩護美軍工作組在華南沿海完成了測量任務。
同時,華南抗日縱隊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兵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壓力,有力支援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