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研究選取3個火龍果品種無刺黃龍、富貴紅、金都1號作為砧木,通過系統觀測與分析扦插生長勢、嫁接成活率、果實性狀與品質等關鍵指標,確定最適宜的砧木品種,并結合海南地區的環境條件,提出配套的栽培管理建議,旨在為燕窩果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研究結果表明,綜合扦插與嫁接成活率,富貴紅砧木表現最為突出;在生長勢方面,富貴紅砧木對燕窩果的促進作用顯著優于其他砧木,因此確定富貴紅為最佳砧木。同時,研究發現不同砧木對燕窩果的果實性狀(單果質量、果皮質量、果肉質量、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等)影響顯著。總結出海南地區燕窩果的適宜栽培條件:栽培前,先進行整地起壟,全園按17 t/667 m2用量撒施腐熟羊糞和蚯蚓糞(比例為3∶1),經旋耕深翻后筑成寬1 m,高25~30 cm,行距2 m,溝深30 cm的壟。挑選合適的枝條作為砧木,處理后于9月初按照7株/m的密度定植。10月上、中旬采用“兩芽側方平接法”進行嫁接,并套上紙袋,同時搭建“豐”字型支架。田間管理包括土壤覆蓋或種植白三葉與鋪地布、依據生長狀況調整水肥、主枝超支架1 m時進行彎枝留芽以及密切監控煙煤病等常見病害等方面,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以促進燕窩果的生長與發育。本研究為燕窩果產業在海南的發展奠定重要技術基礎,為推動國內燕窩果種植產業進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燕窩果;砧木篩選;果實品質;嫁接繁殖;栽培管理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A
Selection of Rootstock Varieties for Pitaya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Grafting and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Tropical Rejions
MA Linqian1,2, WANG Tingting1,2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ngineering,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221006, China; 2. Xuzhou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ArgoBio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ree pitaya varieties, Spineless Yellow Dragon, Fuguihong, and Jindu No. 1, were selected as rootstocks. Through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ke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cuttings, grafting survival rate, fruit traits and quality, the most suitable rootstock variety was determined. 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Hainan,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to provide soli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tahaya industry. Rootstock Fuguihong performed the best in the comprehensive survival rate of cuttings and grafting.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growth potential on pitahay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rootstocks. Therefore, Fuguihong was determined as the optimal rootstock. Meanwhile, different rootstock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ruit traits of pitahaya (including 10 traits such as single fruit weight, peel weight, pulp weight, soluble solids, and total sugar). During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the suitabl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pitahaya in Hainan were summarized. Before cultivation, the field should be prepared and ridged first. 17 tons/667 m2 of decomposed sheep manure and earthworm manure in a ratio of 3∶1 were spread over the whole garden. After rotary tillage and deep plowing, ridges with a width of 1m, a height of 25–30 cm, a row spacing of 2 m, and a ditch depth of 30 cm were built. Appropriate branches were selected as rootstocks.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planted at a density of 7 plants per meter in early September.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en days of October, the “two-bud side flat grafting method” was used for grafting, and paper bags were put on. At the same time, a “豐”-shaped scaffold was built. Field management included soil covering or planting white clover and laying ground cloth, adjusting water and fertilizer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status, bending branches and leaving buds when the main branches exceeded the scaffold by 1 m, and closely monitoring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sooty mold to ensure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all work, thus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tahaya. This study would lay an important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pitahaya industry in Hain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pitahaya cultivation industry,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pitahaya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rootstock selection; fruit quality; grafting propagation; cultivation management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5.09.006
燕窩果(Selenicereus megalanthus)又稱麒麟果,屬于仙人掌科火龍果屬[1]。燕窩果原產于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其果實表皮布滿刺狀物,呈現獨特的黃皮白肉形態,相較于普通火龍果種子更大且數量較少。燕窩果口感細膩爽滑,甜度較高,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鐵元素、少量植物性蛋白等,可食率約為70%,且果味芬芳,富含多種萜類、酮類和內酯類化合物等[2-3]。燕窩果因其獨特的外觀、清甜的口感及豐富的營養價值在水果市場中備受矚目,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目前,中國燕窩果種植面積約3333 hm2,以海南、廣東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核心產區,種植技術已實現標準化與成熟化。但國內燕窩果規模化種植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供應主要依賴進口。
燕窩果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3種[4-5]。種子繁殖雖操作簡便,成本較低,且能一定程度上保持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篩選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但該方法存在后代性狀不穩定、后代分化嚴重、難以保證母本的優良性狀得以延續、果實品質參差不齊等明顯缺陷;扦插繁殖則因燕窩果莖稈肉質特性,易引發腐爛及病毒感染問題,不僅成活率偏低,還可能導致后期產量下降、果實商品性降低,實際應用受限;嫁接繁殖則具有整合接穗與砧木優良性狀優勢、增強植株的抗性、提高其抗病蟲害和抗不良環境的能力,繁殖速度也較快。但嫁接繁殖對技術要求較高,需要掌握合適的嫁接時間、方法以及確保接穗和砧木之間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因此,需要較高的種植管理技術水平。
目前,在針對燕窩果嫁接繁殖中適宜砧木的選擇研究方面尚不夠深入,且在燕窩果的栽培管理方面缺乏系統的規范和參考。本研究以與燕窩果親緣關系最近的3種火龍果砧木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索不同的栽培種植方式,篩選出最適合海南地區燕窩果嫁接繁殖的砧木品種,并提出相應的最適栽培管理建議。本研究立足于海南省東方市的生態條件,針對燕窩果嫁接繁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對于推動當地燕窩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1 "材料
1.1.1" 材料" 試驗選用無刺黃龍、富貴紅、金都1號3個品系的火龍果砧木,每個品系300株,共計900株。所有砧木均為一年生枝條,以保證試驗材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準確評估不同砧木對燕窩果生長和發育的影響。
1.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海南省東方市四更鎮虹華園藝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面積為0.4"hm2。該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約25"℃,年降水量為769.4 mm,年日照時數為2318.6"h,日照率為62%~67%,極端最高氣溫為41"℃,極端最低氣溫為12"℃。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為燕窩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氣候基礎。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細沙,前茬植物為菊花,經改良后用于本次試驗。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將試驗地劃分為3個區組,每個區組設置無刺黃龍、富貴紅、金都1號3種砧木處理。每小區按相同株行距(15 cm×40 cm)進行栽植,確保植株生長過程中的空間條件一致,減少環境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干擾。
1.2.2" 扦插試驗" 在同一時間,對各砧木枝條基部進行相同的激素處理[6-7]。截取的砧木枝條以長60~80 cm為宜(過短營養積累跟不上,過長不易上架)。用閹芽剪閹掉砧木枝條上的所有芽眼,切除砧木插條基部的肉質莖,留有維管束方便扦插。扦插前,用3%甲霜惡霉靈(1000倍稀釋)+生根原液(800倍稀釋)混合均勻,將砧木枝條基部浸泡3~5 min后拿出,充分晾干后將長5 cm的維管束全部插入基質中。扦插基質統一配制標準:扦插基質按泥炭∶沙∶腐熟發酵后的羊糞為2∶1∶1的比例,扦插深度為10~30 cm。扦插前保持基質濕潤(含水量為35%~40%),扦插后進行統一水分管理(保持基質干燥不能給水),直至生根。同時,將扦插苗置于農業園基地相同光照條件下培養,光照時間為每日10 h。定期觀察記錄插穗的生根時間、生根數量、莖增粗情況等指標,直至插穗達到可嫁接的標準,為后續嫁接試驗做好準備。
1.2.3 "嫁接試驗" 當砧木扦插成活且生長至適宜嫁接階段時,選取生長健壯、芽體飽滿且無病蟲害的燕窩果枝條作為接穗,每個接穗保留2個芽點。嫁接操作均由同一熟練技術人員采用“兩芽側方平接法”[8]進行,以確保嫁接技術的一致性。嫁接后,將嫁接苗置于相同溫濕度條件的設施內進行養護管理,溫度控制在18~26"℃之間,濕度保持在30%~40%之間。愈合期內密切關注接口愈合情況、接穗萌芽時間與生長狀況等指標,及時統計嫁接成活率,并在后續生長過程中持續觀察記錄燕窩果在不同砧木上的生長勢、果實性狀等相關數據,全面評估不同砧木對燕窩果生長和發育的影響。
1.2.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測定" 依據上述嫁接方法將燕窩果嫁接在不同砧木上。果實成熟后,從3種砧木的果實中分別隨機選取果實5個,將其果肉剝取并混合均勻,隨機選取5份,擠壓得到果汁。然后采用數顯測糖儀Atago(PAL-1)測定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處理重復測定10次,計算所得數據的平均值。
1.2.5" 果實、果皮質量稱重" 選用精度為0.01 g的電子天平對不同種植批次收集的燕窩果進行稱量。使用記號筆和標簽紙對每個燕窩果樣本進行編號,將燕窩果放在干凈的托盤,再置于電子天平上,待天平示數穩定后,記錄果實總質量。用鋒利的水果刀小心地沿火龍果的表皮將果皮完整地削下,盡量保證果肉與果皮分離完全,且不損失果肉和果皮。將分離后的果皮放置于電子天平托盤上進行稱重,記錄果皮質量。通過果實總質量減去果皮質量,得到果肉質量。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百分比數據先將其轉換為反、正弦平方根的形式,再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和t檢驗法進行數據平均值比較。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 砧木扦插成活率
選取處理好的無刺黃龍、富貴紅、金都1號各300株作為樣本,扦插于相同基質的3塊地中,確保土壤條件、水分供應、光照等環境因素保持一致。在生根期,管理與施肥操作均嚴格遵循統一的農事操作規范。結果顯示,12~15 d插穗開始生根,40 d左右積累夠嫁接所需營養。其中,無刺黃龍生根速度較快、莖增粗迅速、營養積累高效,扦插成活率較高,3批次試驗平均成活率為94%;富貴紅生根與莖增粗速度也較快、營養積累良好,但其扦插成活率稍低于無刺黃龍,平均成活率為93.6%,但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金都1號生根、莖增粗及營養積累均相對較慢,成活率偏低,試驗平均成活率僅為79%(圖1)。
2.2" 嫁接成活率
選取健壯燕窩果芽作為接穗(均留雙芽點),分別嫁接到成活砧木上,各品系300株,嫁接后管理相同,包括溫濕度調控、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均保持一致。30 d后觀察接口生芽情況發現,以富貴紅為砧木時,嫁接芽飽滿、生長迅速、患病率低、結實早、果形大、果皮亮黃,試驗平均嫁接成活率高達95%;以無刺黃龍為砧木的嫁接芽生長勢弱、生長緩慢、易患軟腐病、果形小、結果率低、果皮灰黃,試驗平均嫁接成活率為23%;以金都1號為砧木的嫁接芽生長勢弱、不易結實,雖嫁接成活率為19%,與無刺黃龍相差不大(圖2),但果實長勢極差,具體果實性狀見圖3。
2.3 "燕窩果在不同砧木長勢
經過長期系統的觀測發現,不同砧木對燕窩果生長勢的影響差異顯著。富貴紅砧木對燕窩果生長的促進效果最佳,嫁接苗生長健壯、莖蔓粗壯、葉片厚實、色澤濃綠,發育進程較快,能夠提前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無刺黃龍砧木的嫁接苗生長相對遲緩,莖蔓細弱、葉片較小且顏色較淡,并且容易受到病害侵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用于病蟲害防治;金都1號砧木的嫁接苗生長弱勢,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結實能力較差,嚴重影響果實的產量與品質。
2.4" 燕窩果在不同砧木生長果實性狀
為了直觀對燕窩果在不同砧木生長后果實成熟狀況進行比較,本研究對燕窩果的單果質量、果皮質量、果肉質量、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等性狀進行了精確測量,采用專業的測量工具與科學的檢測方法,全面評估不同砧木對果實品質的影響,為篩選優質砧木提供詳實的數據支撐,燕窩果在不同砧木生長果實性狀及統計見圖3。
由圖3可知,2021—2023年不同砧木嫁接燕窩果果實性狀比較,富貴紅砧木的單果質量最大(238.6 g),無刺黃龍次之(138.5 g),金都1號最低(105.5 g),不同砧木單果質量之間差異顯著(圖3A);無刺黃龍砧木的單果皮質量最高(25.9"g),富貴紅次之(23.6 g),金都1號最低(22.1 g),不同砧木單果皮質量之間差異顯著(圖3B);富貴紅砧木的果肉質量優勢明顯,平均值為214.9 g,顯著高于無刺黃龍和金都1號,無刺黃龍和金都1號砧木果肉質量之間差異也較顯著(圖3C);富貴紅砧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2022年平均含量為25%,2021—2023年富貴紅砧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顯著高于無刺黃龍和金都1號(Plt;0.05),后兩者中無刺黃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高(圖3D);富貴紅砧木的果實總糖度最高,無刺黃龍次之,金都1號最低,2021—2023年總糖度平均值分別為23.7、11.1、4.1°Bx,不同砧木總糖度之間差異顯著(圖3E)。
綜上,富貴紅砧木在提升燕窩果果實品質上整體表現較為突出,可為優質砧木篩選提供重要參考。
2.5" 嫁接苗燕窩果的栽培管理技術
在實際試驗過程中,結合海南地區的土壤、氣候等環境條件特點以及燕窩果的生長特性要求,經過多次調整與實踐,得出以下“嫁接苗燕窩果的栽培管理技術”,為燕窩果的嫁接繁殖育種和生產提供參考,燕窩果各繁殖階段見圖4。
2.5.1 "整地起壟 "燕窩果根系淺且呈須根系結構,對土壤透氣性要求較高,適宜生長在疏松透氣的土壤環境,以利于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促進砧木生根。其對肥力需求雖不算嚴苛,但肥沃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有助于優化果實品質,是生產優質有機果的重要前提。在燕窩果嫁接繁殖中,首先要針對生產園區進行土壤改良并起壟種植。
(1)土壤改良。本試驗田前茬植物為菊花,土壤質地為細沙質,原有毛細管結構破壞,表現為肥力下降、鹽分增高的退化特征。種植前土壤檢測顯示,pH為7.2,EC值為5 mS/cm,有機質含量為21.77 g/kg,全氮含量為1.66 g/kg,速效磷含量為26.42 mg/kg,速效鉀含量為136.48 mg/kg。改良采用的羊糞肥有機質含量達24%~27%(高于豬糞、牛糞),氮、磷、鉀含量分別為0.7%~0.8%、0.45%~0.6%、0.3%~0.6%,并富含鈣、鎂等中微量元素;蚯蚓糞有機質與腐殖質風干基含量為25%~ 38%,腐殖質占比為21%~40%,含16種以上氨基酸及全氮(0.95%~2.5%)、全磷(1.1%~ 2.9%)、全鉀(0.96%~2.2%)等養分,兼具多種礦物質。
種植前全園撒施腐熟羊糞與蚯蚓糞(比例為5∶2),用量為每667 m2施肥總量7 t,隨后進行適度旋耕深翻,確保肥土混勻,同時清除菊花殘根及雜草,平整土地以利種植與排水。改良后土壤pH降至5.8,有機質含量提升至34.37"g/kg,全氮含量為3.8 g/kg,速效磷含量為59.43 mg/kg,速效鉀含量為194.66"mg/kg,各指標均滿足燕窩果生長的土壤條件,實現了土壤有機質提升、pH優化及保水保肥能力增強的改良目標。
(2)起壟種植。采用南北行向起壟,壟寬1 m、高25~30 cm,行距2 m,溝深30 cm。此高壟、寬行、淺溝模式優勢顯著,一方面便于機械化作業管理,如施肥、噴藥、采摘等農事操作,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壤通氣性提升,促進根系呼吸作用,保證植株生長健壯,同時便于排水,避免雨季土壤過濕引發根部病害。
2.5.2 "砧木處理 "選取粗壯飽滿、髓心未完全木質化且無病蟲害的一年生火龍果老熟枝條作為砧木,各品系300株,長度約50 cm。使用芽剪仔細去除刺座,削去根部3 cm葉肉組織,使白色維管束清晰露出,并將根部削成三角口,以增大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便于扦插時水分吸收與生根。用百菌清噴霧全面消毒后,置于陰涼通風處陰干3~5 d,使傷口愈合,防止病菌侵染,確保砧木健康,備用。
2.5.3" 砧木定植" 按7株/m的株距定植(300~ 500株/667 m2)[9]。先插竹竿固定,保證砧木直立生長,再將砧木緊貼竹竿插入土中5 cm(插入過深易導致根部缺氧腐爛,影響成活率)。插后用繩將砧木與竹竿牢固捆綁,增強植株穩定性,避免倒伏。扦插15~20 d可檢查生根情況,30~40 d根系穩固,達到嫁接標準。經前期實踐,海南地區9月初氣候條件適宜,為最佳定植時間,此時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利于砧木生根與生長。
2.5.4 "燕窩果嫁接 "采用“兩芽側方平接法”。于扦插成活砧木上選取棱,在頂部沿形成層縱向切平,確保切面平滑整齊,再橫向切除兩芽長度,操作精準規范。取燕窩果兩刺座,緊密貼合砧木形成層,保證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充分接觸,利于養分運輸與傷口愈合,用嫁接帶纏繞2~3圈保護傷口,防止雨水侵入引發病害。嫁接植株套紙袋防護,營造溫濕度相對穩定的小環境,促進嫁接部位愈合與接穗生長。操作過程中,砧木與接穗各切兩刀,要求下刀迅速、準確、平整,且接穗刺座芽口切勿接反,確保嫁接成功率。海南地區10月上、中旬氣候適宜,為適宜芽接時間,此時溫度利于細胞分裂與組織愈合,光照充足可保障嫁接苗光合作用正常進行。
2.5.5" 搭支架 "火龍果為蔓藤多肉植物,枝條呈三棱形,自身無法直立生長,需支架輔助攀爬。本試驗選用“豐”字型鍍鋅管支架,總高2.4 m,入土深度0.6 m,地面高1.8 m。第一層距地距離0.6 m,第二層距第一層距離0.4 m,上端焊圓形鐵片,設4個環眼便于安裝設備,如滴灌管、防蟲網等,橫柱末端留環眼用于拉鋼絲,增強支架穩定性與承載能力,確保能夠有效支撐火龍果枝條生長,合理的支架結構有利于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果實發育與品質提升。
2.5.6" 田間管理" (1)土壤管理。砧木扦插成活后,在土壤表面覆蓋10~30 mm泥炭土,泥炭土富含有機質,可起到增肥作用,同時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雜草與燕窩果爭奪養分、水分與光照。或在壟上種植白三葉、壟間覆蓋黑色地布,白三葉可通過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黑色地布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優化果園小氣候,降低土壤溫度波動,保持土壤濕度穩定,促進生態平衡,為燕窩果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10]。
(2)水肥管理。扦插后每4~5 d進行肥水滴灌90 min,滴灌管距植株10 cm,確保水分與養分緩慢、均勻地滲透至根系周圍,滿足砧木早期生長對水分與養分的需求。根系增多后,每7 d滴灌1次,適當調整滴灌頻率,避免過度澆水導致土壤濕度過大引發病害,同時保證植株生長后期養分供應穩定。嫁接成活后,滴灌管移至距植株20 cm,滴灌量保持不變,為嫁接苗生長提供適宜的水分與養分環境,促進植株健壯生長[11]。
(3)整形修剪。燕窩果主枝長超第二層支架1 m時需進行彎枝處理。將主枝貼近第二層支架,輕捏軟化彎曲部位后用繩捆扎于支架,主枝頂端扎于第一層并剪去,通過彎枝操作可有效控制植株生長勢,促進側芽萌發,增加結果枝數量。側芽生長后,保留2個健壯且方向適宜的芽,其余去除,保障營養集中供給,促進果實生長與發育,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
(4)病蟲害防治。燕窩果常見病害有煙煤病、根腐病、炭疽病、潰瘍病等,常見蟲害有斜紋夜蛾、小菜蛾、介殼蟲、蝸牛等[12]這些病害嚴重影響植株生長、果實品質與產量。需加強監測,定期巡查果園,及時發現病害癥狀。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手段,如合理密植、保持果園通風透光、及時清除病株病葉、安裝防蟲網、必要時噴施針對性藥劑等,有效防控病蟲害發生與蔓延,確保燕窩果健康生長[13]。
2.5.7" 燕窩果催花期補光" 燕窩果屬于長日照植物,彎枝后只要日照時數達到就會開花結果,從開花到采收約需要90 d[14]。海南東方市進入10月就開始補光,具體時數見表1。
燕窩果種植具有一定的生長周期規律,通常種植3 a可達盛果期,此時產量約225 t/hm2,平均單果質量約260 g。在海南東方市,其采收期為12月至次年5月,在15~30"℃的適宜采收溫度范圍,果實能展現最佳的品質,口感細膩、甜度適宜,營養成分含量也處于理想狀態。這為燕窩果的生產規劃和市場供應提供了重要的時間參考,種植者可依據此合理安排生產活動,確保果實品質的穩定性,滿足市場需求。
本研究系統全面地比較多種火龍果砧木品種。前人研究多集中于少數幾種砧木,如紅金寶、良麗2號[7]等,而本研究選取無刺黃龍、富貴紅、金都1號3個火龍果品種進行系統觀測和分析,更全面地評估不同砧木的表現。其次,綜合考量多個關鍵指標,不僅關注嫁接成活率,還深入研究不同砧木對燕窩果生長勢、果實性狀等方面的影響,為篩選出最適砧木提供更全面的依據。如在火龍果其他砧木選擇的研究中[4, 15],前人多選用野生三角柱(霸王花)作為黃肉火龍果的砧木,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品質。而本研究中,富貴紅砧木在保證較高產量的同時,還在果實品質方面表現出色,如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等含量較高,果實口感更佳。前人研究表明,火龍果嫁接時需注意選擇合適的季節,一般除冬季低溫期外,其他季節均可嫁接,以3—10月為佳,這樣有利于傷口愈合和生長。本研究也遵循這一原則,確保嫁接的成功率和植株的良好生長[4]。
在其他園藝砧木選擇的研究中,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如MENG等[16]通過分析不同施肥處理條件下,嫁接在5種不同砧木上的甜櫻桃薩米特果實品質和果實中非揮發性風味相關化合物的差異,篩選出能促進甜櫻桃果實部分可溶性糖、有機酸及酚酸積累的櫻桃砧木,為櫻桃砧木的選擇提供參考。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探索不同施肥處理對燕窩果嫁接苗的影響。在蘋果矮化砧木的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中[17-18],涉及砧木的培育、繁殖、抗逆性研究以及對蘋果樹體生長結果的影響等方面,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因此,可以借鑒其在砧木抗逆性方面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富貴紅砧木對燕窩果抗逆性的影響。
本研究在燕窩果嫁接砧木篩選及栽培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如在砧木與接穗的親和機制方面,已確定富貴紅為較優砧木,但對于其深層次的生理生化親和原理,尚需深入探究,這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砧木選擇和嫁接技術。栽培管理方面,可針對不同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的燕窩果生長進行更廣泛的試驗,以制定更具普適性的栽培方案。此外,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可探索利用基因編輯等手段培育更適宜嫁接燕窩果的砧木品種,為燕窩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支撐和發展動力。
針對本研究的不足點,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進一步拓展砧木的選擇范圍,結合其他園藝作物砧木研究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如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編輯等,以提高燕窩果砧木選育的效率和準確性;深入研究已篩選出的富貴紅砧木的特性,包括其對燕窩果生長發育的調控機制、抗逆性的分子基礎等;針對不同地區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開展更廣泛的試驗,優化栽培管理措施,使本研究成果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得到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