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一個足不出戶、移動辦事、24小時不打烊的網上服務型政府正不斷“滲透”到杭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貼心人”。在當地群眾看來,這樣的“貼心”不僅源于政府服務的更新迭代,更是黨員干部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力踐行。實際上,此類事例在全國各地并不罕見,它們充分折射出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
優良作風需要長期弘揚。基層是作風建設的“神經末梢”,好作風在此扎根,不僅關乎黨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更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如火如荼開展,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時機,讓好作風在基層沃土中生根發芽。
當為民服務成為黨員干部的情感自覺,好作風自然就會扎根生長。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在基層工作中,黨員干部如果搞“打卡式”“作秀式”調研、當“走讀”干部,身入而心不至,便無法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愿,難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黨員干部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事當自己的事,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身心投入”中厚植為民情懷、踐行初心使命,就像“扶貧之花”黃文秀用腳步丈量民情那樣,就如“時代楷模”李夏把手機號碼貼在群眾家里那般,才能真正讓好作風扎根基層。
當真抓實干成為基層工作的鮮明底色,好作風自然就會枝繁葉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離不開真抓實干。在鄉村振興一線,有的黨員干部扎進田間地頭,為群眾答疑解惑;在社區治理中,有的黨員干部積極作為,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變為“履職清單”……這些“真抓實干”能夠讓黨的優良作風在群眾眼中始終閃耀光芒。黨員干部要自覺將實干擔當融入日常工作,既要當好政策執行者,也要成為攻堅克難的“排頭兵”,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辦,把發展的“難點”當“突破點”攻,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民心。
當守正創新成為基層干部的內在追求,好作風自然就會生機勃勃。在北京,“接訴即辦”改革打破行政組織的“條塊分割”;在廣東深圳,“秒批”服務重構審批流程。這些創新實踐,不僅為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更啟示黨員干部開展基層工作既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過于標新立異,而要在把握規律中守正創新。讓好作風在基層生長,就要堅持在正確道路上用創新思路破解難題,用創新辦法提升效能,讓基層治理既有實效又有溫度。
當清正廉潔成為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好作風自然就會四季常青。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無時無刻不在考驗黨員干部的定力。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因一頓飯而“破防”,有的因“人情往來”而失守,教訓深刻、代價慘痛。涵養清廉本色是好作風在基層生根發芽的有力保障。新征程上,黨員干部肩負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重任,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在點滴中涵養廉潔本色,筑牢防腐堤壩。
事實上,讓好作風在基層沃土中從扎根生長到四季常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員干部應時刻牢記“作風建設無小事”,自覺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事事緊抓不放”的執行力,書寫基層工作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