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各級領導干部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必備能力。領導干部要把提高政治能力作為第一要務,使之貫穿到思想淬煉、黨性修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全過程,努力使自身政治能力與職責相匹配,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時刻加強思想淬煉
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面對全球化時代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領導干部必須通過理論學習來淬煉思想、提升覺悟,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只有深刻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科學把握形勢變化、精準識別現象本質、清醒明辨行為是非。因此,領導干部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理解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綱領路線和政策方針,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不斷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在任何時候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持續開展黨性修煉
堅強的黨性是政治能力的靈魂,是領導干部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的可靠保障。領導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持續開展黨性修煉、不斷提高黨性修養。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參加“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自覺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要經常開展黨性分析,對照黨章黨規黨紀,對照先進典型,查找自己在黨性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高黨性覺悟、增強黨性觀念。要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正視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思考、分析和決策,時刻將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政治標準,增進人民福祉。
積極參與政治歷練
提高政治能力必須進行長期的政治歷練、反復的政治磨煉。只有這樣,領導干部才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綱領路線和政策方針等轉化為自覺行動。當前,部分領導干部理論水平不可謂不高、辦事能力不可謂不強,但在應對風險挑戰和開展實際工作時喪失政治原則、偏離正確政治方向,成為政治上的“兩面人”、工作中的“投機者”,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政治歷練。因此,領導干部要時刻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風險挑戰中、在政治原則問題上做到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不當“兩面派”、不做“兩面人”,不拿黨的原則做交易。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時刻保持政治敏銳性,不被風浪嚇倒、不被陷阱誘惑、不被謬誤迷惑,自覺抵制各種錯誤言行和思潮,始終牢記“三個務必”,永遠做到對黨忠誠、立場堅定。
始終重視實踐鍛煉
領導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通過持續的實踐鍛煉提高政治能力,始終在正確的政治道路上闊步前進、建功立業。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要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直面困難、勇挑重擔、積極作為,面對矛盾善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勇于承擔責任。要堅持群眾路線,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基層一線,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激發和凝聚社會合力,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在新征程上揚帆遠航,創造新的輝煌。
(摘編自《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