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這天,我背倚著窗戶看書。專注間,耳邊有“嗡嗡”聲想起。蜜蜂,這個天居然會有蜜蜂!我旋即轉(zhuǎn)身望向窗外,只見一只蜜蜂正像一架無人機那般,在玻璃外上下翻飛著,輕盈靈動,“嗡嗡”不停。透過玻璃,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它,看它或上下飛舞,或平飛,或盤旋,直至離去。蜜蜂飛走了,但“嗡嗡”聲仍在耳邊回旋。這無疑是冬天里最美妙的聲音了,美妙得讓我想起“拉德茨基進(jìn)行曲”。對,就是它!“嗡嗡嗡”,“嗡嗡嗡”,它仿佛昭示著新年新氣象。那是春的聲音,那是萬紫千紅的吟唱!
沒隔幾天,呆在客廳的先生喊道:蒼蠅,這個天還有蒼蠅!為了讓陽光無遮擋地投進(jìn)室內(nèi),在這寒冷的冬天,我總習(xí)慣大開窗戶,蒼蠅正是從大開著的窗戶飛進(jìn)來的。蒼蠅雖是不討喜的家伙,且人人得而誅之,但出現(xiàn)在這萬物皆凋零的冬天里,無疑是個稀罕物。從它身上我不僅感受到了生命的強大,更感受到了春意的迫切。我對先生說:把它趕出去吧,別殺了它。我要呵護(hù)這份彰顯生命力、只有春至方能復(fù)蘇的小東西。
這幾天,北陽臺的窗戶邊,時常有“咕咕”的聲音,因著之前多年與鳥為鄰的緣故,我知道那是斑鳩發(fā)出的,只是奇怪為何它總在我家的窗戶外叫。有次恰巧在廚房,這家伙倏然而至,落在窗戶外的欄桿上,嘴里叨著長長的細(xì)枝條,我終于明白了它這是要在這兒筑巢安家。知道它警覺,稍有人影幻動便會驚飛而去,我趕緊找來泡沫板把窗玻璃遮住,力求在視覺上給它安全感。我不想因為廚房內(nèi)的動靜驚擾了它,讓它再去費心選址。我更想與它為鄰,希望在春天到來時能看到小鳥破殼而出,聽它第一聲啼叫。那伸出窩外毛絨絨的小腦袋,帶著黃喙嗷嗷代哺的小嘴,定會讓春天多一份萌動。
遛狗途中,河岸邊柳枝上的一片片新綠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們或是已長大的葉片,或是新暴出的芽尖。在葉已殆盡的一叢叢柳枝間,那片綠是如此的醒目,仿佛被春雨洗過,干凈,明澈,且備感盎然。我訝異極了,呆立在那兒看了半天,然后又再仔細(xì)看看這片,瞅瞅那片,完全不相信所見,總覺得這片綠不真實。但映入眼底的綠就是那么生機滿滿。這真是冬日里最亮、最醉人的綠了。這波綠,搖曳在朔風(fēng)里,讓春意也一下子不經(jīng)意地在心底浮起。我掏出手機拍了好多。我要把它定格在手機里,陪我慢度冬日時光。
生活尋常,日子普通,但冬日里與春的這些偶遇,在我心底漾起一絲絲美好,讓我悸動。我是一個好奇心、易喜心兼具的人,很容易在塵世萬物間發(fā)現(xiàn)絲絲縷縷的美好,并讓它透過時光的縫隙,流瀉進(jìn)心里,溫潤著自己,去感受每一份美好的獨特,每一寸光陰的溫柔,從而學(xué)會欣賞,懂得珍惜。記得林清玄先生說過:“作為平凡人的喜樂,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魚,時時在凡俗的日子撈起一些美好的魚?!苯衲甑亩谖易⒍ú粫敲磩C冽、枯燥,因為我早已撈起春天的魚,讓它游進(jìn)了我的心里。
作者簡介:
張蔓燕,廣西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中國文藝家》《中國詩歌》《詩歌月刊》《詩潮》《綠風(fēng)》《延河》《廣西文學(xué)》《鴨綠江》《時代報告·奔流》《參花》等30多家報刊,先后入選《中國漢語詩歌典藏》《中華精英詩人詩歌日歷》《中華女詩人》等文學(xué)選本。出版詩集《生命的畫布》《秋的記憶》,散文集《心和之美》,小小說集《兜售微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