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不管以什么理由打孩子,都是在以向孩子泄憤的方式掩蓋自己的無能——那個棒子本來是應該落在他自己身上的。
好父親能夠看見并接納自己內在未長大的小男孩,所以他不會通過巨大的外在成就來掩蓋小男孩的弱小和無助。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不害怕孩子氣的玩耍會動搖他不穩定的所謂的男子漢氣概。
而缺席孩子成長過程的父親就恰好相反:他們需要太多的金錢、地位和榮耀等,來彌補自己人格的發育不足。在這個意義上,孩子就是鏡子,可以照見父親人格的形狀和成熟度。
好父親掙脫了“純爺們”的咒語,這個咒語暗示了一種絕不存在的“物種”,即只有陽性特征而沒有絲毫陰性特征的人類個體。殊不知,真正健康而美麗的人格,一定是雌雄同體的,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藝術作品,莫過于英氣逼人的母親和溫情脈脈的父親了。
好父親解決了成為自己和成為父親的沖突。當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時候,就自動具有共情他人的能力。所以一個男人充分成為他自己的同時,也成了一個好父親。
(田龍華摘自微信公眾號“每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