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的一天,窗外下起了大雨,班上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朝窗外看。我索性帶他們坐在屋檐下,拿出本子,嘗試寫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在詩里,我發現原來調皮的“壞學生”有著不可思議的想象力,而躲在墻角不愛說話的女孩會在詩里寫:“我信奉黑夜,因為它能覆蓋一切,就像是愛。”
這里是位于云南山區的漭水中學。2015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我開始了兩年的鄉村教師生活。說實話,在那個雨天之前,我不是詩歌愛好者。但是那天以后,我相信,詩歌可以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2017年9月,我離開了那個小山村。在那個我不再是教師的教師節,我突然收到了一大箱詩——沒想到在我離開以后,孩子們還在繼續寫詩,寫好就塞在我曾經的房間的門縫下面,幾個月就攢了一大箱。
在箱子里還有一封信,寫信的孩子叫玲花。信里,她第一次告訴我,她很小的時候她爸爸就進了監獄,是媽媽帶大了她們姐妹三個。她打小被人欺負,從不敢還口,直到這次在詩歌大賽中得獎,周圍人還說她是抄的。“老師,我就舉著你給我寫的評語和獎狀,告訴每一個人,這首詩是我寫的。”她說,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反抗,“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樣,在詩歌里找到自己。”
也正是這封信,給了我一個做鄉村詩歌教育的理由。
公益機構“是光詩歌”創始人 康瑜







(選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大山里的小詩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