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戰爭失敗之后,李鴻章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從1896年3月中旬到10月初,他先后訪問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等歐美八國,行程9萬多里。這是清朝這個級別的官員第一次出國訪問。他擾動的棋局可絕不限于中國這個棋盤。
在歐洲,所有軍火商都知道來了個大買主。
李鴻章乘坐的那節豪華車廂,由德國軍火商弗雷德里克·克虜伯提供,供他整個旅行期間使用。他的遠道而來,令全歐洲的軍火商雀躍不已。
李鴻章在德國的那些天,整個柏林為之興奮:這個前直隸總督權力大得很,要為剛剛被日本人打敗的中國軍隊配備武裝。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大訂單!德國的兩份報紙輪番刊出漫畫:
李鴻章坐在由一大堆工廠煙囪放出的煙云上,腳下是一堆堆錢袋。這邊的山頭上,裸體的古羅馬商神墨丘利,在變成錢袋的太陽下沐浴著陽光,正引領著歐洲人民走向爭取戰爭訂單的戰場。走在最前面的是法國和德國,一個手里拿著火藥,另一個拿著最新型的裝甲艦;跟在后面的是奧地利、俄國和英國,提著商品;再后面,西班牙手里是一支巨大的哈瓦那雪茄;意大利則拿了一包通心粉。
漫畫的解說詞是這樣寫的:“東方的敵人來了,歐洲人民,拿起武器準備戰斗,把你們最珍貴的商品賣給他!”
李鴻章可不知道自己在歐洲人心目中的這個地位。據說他隨身的行李中還有一只活雞,帶這個是怕自己在歐洲吃不上雞蛋。一個局外人突然闖入一個陌生的房間,主人是殷勤還是傲慢,其實有自己的理由,客人則往往懵然無知。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李鴻章一路游覽,一路發表見解,他推心置腹,坦誠以待。但他完全不知道,這些話當地人聽了會做何感想。比如李鴻章參加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禮,當時現場發生了踩踏事故,造成近1300人死亡,史稱“霍登慘案”。李鴻章發表了一番評論。
當時的俄國財政大臣維特伯爵回憶說,李鴻章見到他后,仔細向他打聽有關消息,并問維特:“是否準備把這一不幸事件的全部詳情稟奏皇上?”
維特回答說:“當然要稟奏,而且我相信在這一慘禍發生后相關人員已經立即稟奏了?!?/p>
哪知李鴻章聽后連連搖頭,他對維特說:“唉,你們這些當大臣的沒有經驗。譬如我任直隸總督時,我們那里發生鼠疫死了數萬人,然而我在向皇帝寫奏章時,一直都稱我們這里太平無事。當有人問我,你們那里有沒有什么疫病?我回答說,沒有任何疫病,老百姓的健康狀況良好。”
然后李鴻章又自問自答道:“您說我干嗎要告訴皇上我們那里死了人,從而使他苦惱呢?要是我擔任你們皇上的官員,我當然要一切都瞞著他?!?/p>
對此,維特這樣寫道:“在這次談話以后,我想我們畢竟走在清朝前頭了?!?/p>
那李鴻章就是一個愚昧的官僚嗎?當然不是。來看一段李鴻章在美國對記者發表的演講:
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大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們必須邀請歐美資本進入清朝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朝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大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于鐵路、電信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神圣的權利,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自由來華投資。
在剛才的3段材料里,我們換了3個坐標系來看同一個李鴻章:在歐洲的軍火商眼里,他是一塊肥肉;在俄國的政治家眼里,他是一個過時的官吏;在美國記者眼里,他是一個見識超群的政治家。把所有這些坐標系拼接起來,才能看到一個立體的李鴻章。
(云 誰摘自新星出版社《閱讀的方法》一書,肖文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