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津冀電一碳一證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京津冀電-碳-證單市場發展現狀
京津冀區域作為我國主要的城市群與經濟增長極之一,在電力消費和電力減排中都占有重要角色。
電力市場方面,2024年京津冀電力市場總體成交電量(所有電源)分別為281.6億千瓦時(北京)、352.2億千瓦時(天津)、1158.2億千瓦時(河北電網經營區)和795.19億千瓦時(冀北電網經營區)。2024年京津冀年度綠電交易超380億千瓦時,其中北京綠電交易總量46.08億千瓦時,天津綠電交易總量72.89億千瓦時,河北(河北電網經營區)綠電交易總量10.5億千瓦時,冀北(冀北電網經營區)綠電交易共成交254.46億千瓦時。
碳市場方面,2024年全國碳市場年度成交量1.89億噸,年度成交額181.14億元,成交均價96.02元/噸。北京碳交易試點成交量約290.79萬噸,成交金額2.95億元,成交均價約為101.45元/噸;天津碳交易試點成交量約706.89萬噸,成交金額1.67億元,成交均價約為23.65元/噸。
綠證市場方面,2024年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購買綠證366.9萬、249.3萬和190.7萬張,占華北經營區綠證成交總量的 68.0% ,約占全國總交易量的 5.8% ;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出售綠證1.1萬、28.1萬和930.6萬張,占華北經營區綠證成交總量的42.0% ,約占全國總交易量的 ?
整體來看,京津冀地區在碳減排和低碳轉型方面都走在前列,碳交易、綠電交易和綠證交易規模較大且市場活躍。
(二)京津冀電一碳一證多市場聯動現狀
電力市場與碳市場方面,地區火電控排企業受全國碳市場規制,按需在全國碳市場中購買或出售配額并可購買CCER(最高 5% 抵消比例)用于抵扣配額,實現了火電市場與碳市場的聯動。北京、上海、天津等試點碳市場明確控排企業外購綠電可核減用電碳排放,意味著綠電的零碳屬性得以認同,實現了綠電市場與碳市場一定程度的聯動。
電力市場與綠證市場方面,國家對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電量核發綠證,1個綠證單位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實現了電力市場與綠證市場的聯動。消納責任市場主體可以通過購買綠電或綠證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但目前并沒有公布將消納責任分解到電力用戶的具體分配方案。
碳市場與綠證市場聯動方面,北京碳交易試點允許控排企業不核算市場化交易的綠電對應的碳排放量,但認購的綠證不能作為抵消碳排放量依據;而天津碳交易試點允許企業購買使用綠電、綠證進行碳抵銷。
整體來看,以減排屬性為橋梁,京津冀地區的電力市場、綠證市場和碳市場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聯動,但具體聯動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
二、存在的關鍵問題
(一)電一碳一證價格聯動不暢通
碳-電價格傳導不暢通,當前碳價發現功能發揮有限,據業內測算,我國現階段碳價向電價的傳導率不足 10% ,遠低于歐盟覆蓋多個行業的成熟碳市場碳一電價格傳導率。綠電環境價值與綠證價格存在差異性。
(二)綠電零碳屬性認可不全面
綠電抵扣碳排放的實踐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六個試點碳市場,綠證抵扣碳排放的實踐僅在天津、湖北兩個試點碳市場,并沒有全面推廣。我國最新發布的全國電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含市場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電量)雖能一定程度消除市場化交易的綠電零碳屬性重復計算風險,但尚未覆蓋綠證體系。
(三)環境價值銜接互認不完善
我國電一碳一證市場的相關環境權益產品之間的銜接互認機制仍不完善,綠證與CCER之間的量化標準缺失、項目核發時間維度錯配,綠證、CCER和綠電跨平臺數據無法互通,為避免環境權益浪費或重復開發,迫切需要構建認證機制和追溯系統來實現有序銜接。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電一碳一證核算標準體系,建立互認互換機制
京津冀電一碳一證市場協同發展,互認互換是基礎,應建立電一碳一證核算標準體系。首先,明確環境價值核算規則,確保所有參與方遵循相同的規則核算減排量,確保環境權益唯一性;其次,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方法,量化綠證與CCER相對火電的碳減排量,推動二者有效銜接;此外,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京津冀電-碳-證市場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采用綠色溯源體系實現數據溯源和核驗。
(二)探索電一碳一證協同交易路徑,推進綠電 交易規模
京津冀電一碳一證市場協同發展,綠電交易是核心,應探索電-碳-證協同交易路徑。首先,加強京津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將綠電綠證的零碳屬性作用范圍擴大到整個京津冀地區;其次,健全綠電交易市場,豐富綠電交易品種,優化綠電的環境價值屬性參與碳市場路徑,充分釋放綠電環境價值,促進綠電與碳市場進一步銜接,推進綠電交易規模,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助力京津冀區域“碳排放”雙控。
(三)疏通電一碳一證價格傳導機制,發揮價格信號作用
京津冀電一碳一證市場協同發展,價格聯動是關鍵,應疏通電一碳一證價格傳導機制。首先,京津冀區域可考慮進一步優化電碳聯動電價機制,確保碳價有效傳遞至電力市場;其次,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和碳配額政策約束下,碳價計入火電廠商發電成本,綠證計入綠電廠商發電收益,利用價格信號有效指導市場的協同運作,實現京津冀區域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