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隨著輸配電價改革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深入推進,電力企業面臨適應監管、能源保供、綠色轉型等多重挑戰。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順應能源轉型與數字經濟融合趨勢,從資金管理全生命周期視角出發,貫通業財數據鏈路,依托大數據技術打造全能型“資金管家”,推動財務管理深度轉型。
這一轉型基于三方面考量:一是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以長效資金管理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聚焦效益效率指標,將精益理念嵌入管理各環節,以資金末端優化業務前端;三是順應數字技術滲透趨勢,秉承“開放式共享、一鍵式處理、多場景應用”思路,構建智慧資金管理系統成為必然。
二、系統核心優勢
該系統以財務結算中樞為基礎,串聯多業務線,貫通資金流、業務流、信息流,核心特性體現為“四化”。一是預測“一體化”。構建全量收支預測模型群組,整合多維度數據實現統籌預測;二是管理“智能化”。建立多維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分析報告“一鍵式”生成。三是考核“精準化”。以量化指標為工具,構建縱向全層級責任分解考核機制。四是監控“規范化”。搭建資金聯動管理平臺,形成“事前一事中一事后”閉環管控。
三、實踐路徑與實施舉措
(一)構建業財融合的數據基礎
智慧資金管理系統與經法、營銷2.0、ERP等前端系統深度融合,匯集多領域數據,實時監控合同付款、供應商等關鍵信息,規范業務和資金流轉,形成全局業務數據視圖,為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二)實施全域資金精益管控
一是貫通資金收支全流程,實現閉環管理。以收入預測為起點,結合電量、電價及用戶習慣,科學預測售電流入。二是按“以收定支”原則劃分支出類型,執行“剛性優先、柔性排隊”支付規則。三是針對民企及中小微企業款項,按多維度分析提升預警力度。四是依托智能排程體系,關聯資金預測與付款訂單,指導前端業務規范。五是通過偏差分析模型自動對比差異,為融資決策提供依據,提升管理效率。
(三)打造五大數智預測模型
一是全量收入業務預測模型。融合業財數據,結合經濟預期、歷史電量等因素,構建基于價、量的月度滾動預測模型,精準預測電費現金流入。二是全量支出業務預測模型。聯動項目、合同等全鏈條信息,通過RPA技術自動獲取數據,涵蓋購電、采購、工程等支出類型,形成中長期資金預測并支撐籌融資決策。三是支出業務多維度展示分析模型。豐富預測維度,針對重點項目、企業性質、合同約束等實現精準管理,強化風險預警,通過可視化報告促進業財融合。四是預測與實際偏差分析模型。自動生成售電、采購訂單及其他類收支偏差報表,追溯數據源頭,持續優化模型參數,提升預測準確性。五是數智指標分析體系模型。基于考核要求構建指標體系,“一鍵式”生成資金運營、風險預警等報告,強化訂單執行全流程預警,提升資金管控精度。
四、實踐價值與應用成效
一是經濟效益顯著。帶息負債增速低于投資增速9.0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下降2.43個百分點;電費省市直收、直付比例均達 100% ,資金排程偏差率控制在 0.5% 以內;通過收支優化年創效8193萬元。二是社會效益突出。精準投放資金至能源轉型、安全生產等關鍵領域,助力“一保兩服務”使命落地;通過支付預警機制,高效支持中小微企業款項支付,加速民企清欠。三是管理效能提升。集成RPA等技術實現資金管理智能化,推動財務從操作型向決策型轉變;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業財無縫協同,提升經營決策的科學性與及時性。
五、經驗總結與未來展望
(一)深化業財全流程互饋
構建“事前一事中一事后”閉環機制:事前嵌入內控制度,確保業務合規;事中在線校驗資金支付,實時監控收支動態;事后對比執行偏差,規范付款計劃,強化業財融合。
(二)完善數智化風險監控
搭建集中監控平臺,實時預警經營風險;細化資金結算流程規則,內嵌風險防控機制;按月開展全場景風險分析,形成閉環管理,筑牢資金安全防線。
通過構建業財鏈路共享的智慧資金管理系統,冀北公司實現了資金管理的精益化、智能化,為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