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耀在紫禁城太和殿的屋頂,北京城開始蘇醒。
站在景山的至高點向南遠眺,穿過紅墻金瓦的紫禁城,在視線可及的盡頭,一條清晰的直線向正南方徐徐延伸。如果我們像飛鳥一般從故宮的上空向南飛翔,可以清晰地俯瞰到,端門、天安門、金水橋、正陽門、前門、永定門,猶如一顆顆珍珠,依次串聯在這條延長線上;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就像這條串珠的配飾,位落于它的兩側。這條直線穿過景山公園向北一直延伸,直抵鐘樓與鼓樓,甚至輻射到更遠的奧林匹克公園。這條貫穿南北的直線有一個響亮的名稱一北京中軸線,它從歷史中走來,將古老的北京城進行地理切割,分明的界限讓一個城市的布局呈現出東西對稱的莊嚴與美感。
天圓地方,這是中國先民對于世界最初的浪漫想象。此后在各個朝代的更替演進中,都城的規劃與設計都融入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當我們走進西安、洛陽、南京、北京等各大古都的博物館,從城市布局模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城市建設初期的格局。如古老的唐長安城在最初規劃時,將街道設計成南北與東西等距的經緯交織,形成如棋盤一般橫縱分明的對稱網格,從而整齊劃分出108坊和東西兩市的城市功能區域,其中那條以皇宮和宮城為中心縱貫南北的主街尤為凸顯,那就是一個古老城市的中軸線。
在皇權社會中,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在每一個王朝的盛世華彩中,都邑與城墻都是維系皇權穩固的根本象征。當都邑與城墻被攻破時,就意味著這個政權將被一個新的政權取代,歷史也就從此刻被重新書寫。而皇宮是一個都城的核心所在,它總會被設計建造在城市的最中心,這樣的布局彰顯著皇帝“居中為尊”的至高地位。這座城市也將以它為對稱軸被一分為二,從而使一個都城的規劃呈現出強烈的秩序感和莊重感。這樣的城市規劃設計既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中軸對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又彰顯出中國傳統美學中所追求的對稱平衡審美觀念。
今天,在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中依然能夠看到被保留下來的中軸線,其中北京中軸線無疑是最具盛名的。在明清時,北京南中軸線是許多重要皇家禮儀活動的必經之路,如皇帝每年舉行的祭天、祭神等重大禮儀都是從故宮出發,途經南中軸線抵達天壇和先農壇,這些代代延續的祭祀活動也是國家利益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周末閑暇時,我時常從正陽門出發,用腳步慢慢地去感受明清帝王曾經走過的車馬古道。漫步在前門北大街熙攘喧鬧的人群中,那些來自祖國四方的人們正流連在這條有名的古商業街,匆忙打卡后又奔赴下一個景點。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們此刻踏足的這條新鋪的青石板路,就是北京中軸線精華的一段,明清時這里曾是熱鬧的商賈聚集地,鮮魚口、大柵欄里遍布著內聯升、同仁堂、大觀樓等許多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走過百年風云,在現代商業的發展變遷中,這些老字號依然屹立不倒,在不斷創新中尋求新的發展與商機,希望續寫下一個百年榮耀。
不遠處的珠市口大街將一條長長的前門大街截斷為南北兩條街道。跨過一座過街天橋,在珠市口路口南,一座西式教堂靜靜轟立著,它也是南中軸線上醒目且獨特的地標之一。這座始建于1904年的基督教堂因其哥特式的建筑風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當時北京基督教會在北京興修的第一座教堂。它曾經親歷過辛亥革命爆發后清朝末代皇帝的退位,聆聽過五四運動中進步青年的吶喊,感受過近代中國經受的風雨洗禮與驚濤駭浪,也見證著新中國勇往無前的蓬勃生機與新生力量。
從這座教堂繼續一路向南前行就可以抵達永定門,這一段中軸線修建得十分寬闊,如今被設計成一座街心步道公園。道路兩旁是翠綠青蔥的樹木,腳下是一塊塊光滑堅硬且寬大厚重的青石板路,讓人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氣度與威嚴。周圍居住的許多市民每天都聚集到這里漫步晨練,這條曾經走過無數車馬兵匪的皇家古道,如今已然成為尋常百姓的休閑之地。中軸線兩側,天橋藝術中心、國家自然博物館、先農壇體育館等公共基礎設施中,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美好的文化盛宴。天壇公園也坐落于這條道路的東側,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這座曾經舉行祭天祈谷的禮儀之地,不覺間已經跨越六百多年的光陰歲月,依然還在默默注視著中軸線不斷變換的時代腳步與日月流轉。
行走到中軸線的最南端就是永定門,這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城樓,是北京中軸線南端的標志性建筑。盡管帶著“永祐安寧”的美好寓意,但是明清兩朝依然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據說北京中軸線最早在元代建都時就有了一定的雛形,當我瀏覽元大都的城市布局圖時,在11座外城的城門中,坐落于北邊的健德門、安貞門與坐落于南邊的順承門、文明門分別沿著中軸線對稱排布于兩側,位于正南方的麗正門剛好被設計在南邊的中軸線上,此后明清的北京城也是以此為基礎逐漸向南擴充并不斷發展演進的。歷經七百多年的風雨飄搖,如今這11座城門已經伴隨著歷史化為塵埃,但是從健德門、安貞門、北土城等地鐵站的命名中,還能夠清晰地呈現它們當年的地理坐標。
觸摸著僅存的元大都北城墻與南城墻,我們依稀能夠感受到這個從草原走來的馬背民族,曾經用馬蹄征服世界的回響。沿著元大都的北城墻一路向北,在郁郁蔥蔥的綠樹花海中,一條新時代的北京中軸線正徐徐向北延伸,鋪展出北京北部區域一片繁華似錦的新畫卷。這條中軸線的兩側是以奧運為主題的場館建筑與主題公園。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北京在世界樹立了嶄新的形象,同時也傳遞著更加繁榮、更加強大的中國聲音。
那條中軸線,記錄了金戈鐵馬的風云變幻和時光流轉的歲月往事。這是一條地理的坐標線,更是一條歷史與時空的延長線。它因中國傳統都城規制而起,也同時成為記錄北京城市發展演變的歷史符號與時代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