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樹的《雨》是一部充滿獨特魅力的小說集,它以馬來西亞華人的生活為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敘事風格,展現了一個充滿潮濕、神秘與掙扎的世界,讓我在閱讀后久久沉浸其中,思緒萬千。
書中對南洋熱帶雨林的描寫令人印象深刻。“雨”這一意象貫穿始終,無休無止的雨,將整個故事籠罩在一片濕漉漉的氛圍里。每一滴雨都像是歷史與記憶的載體,潮濕的不僅是書頁間的文字,更是人物的命運與情感。密不透風的雨幕,如同華人在異鄉所面臨的困境,既是自然環境的艱難,也是文化身份認同的迷茫。世界被這潮濕的綿綿無盡的雨水浸泡,人們的希望與夢想也在雨中飄搖不定。
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明而復雜。他們身處異國他鄉,在馬來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夾縫中艱難生存。他們努力維系著對祖籍國的文化記憶,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沖突與無奈。書中的人物對家鄉的食物、傳統習俗的執著堅守,是他們對根的眷戀,可周圍環境的差異又讓這種堅守顯得有些孤獨與艱難。他們在兩種文化之間迷茫地徘徊、掙扎,既無法完全融入當地,又難以割舍對故土文化的牽掛。
黃錦樹的敘事手法別具一格,小說中時空交錯、虛實相生。過去與現在、現實與幻想相互交織,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迷宮之中,需要不斷地拼湊、解讀故事的全貌。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增加了閱讀的難度,更讓故事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也更深刻地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與混亂。就像人物的記憶在時空中穿梭,他們對自己身份的認知也在不斷地變化與重塑。
讀《雨》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與無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根。馬來西亞華人在堅守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雖然遭遇重重困難,但是他們從未放棄。然而,這種堅守也伴隨著痛苦與迷茫,他們在尋找文化歸屬的道路上艱難前行。同時,這部作品也讓我對“他鄉”與“故鄉”的概念有了新的思考。對于書中人物而言,馬來西亞是他們生活的地方,卻因為文化差異而難以稱之為真正的故鄉;中國雖有血脈相連的文化根源,卻也因時空的距離變得有些遙遠和模糊。
《雨》是一部關于記憶、文化、身份與生存的深刻之作。它讓我看到了南洋華人獨特的生活畫卷,也讓我對文化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品味這場馬來西亞的雨,在雨汽氤氳的文字里,我觸摸到了那些在文化邊緣掙扎的靈魂,尋覓到自己內心的文化歸屬感。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