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北虛擬電廠的接入及調節規模均居全國領先,還在打造虛擬電廠“資源一張圖”,為規模化商用探路。
現如今,一種不燒煤、不燒氣、無廠房的“看不見的電廠”——虛擬電廠,正在成為傳統能源的“好幫手”。
7月,武漢用電迎來高峰。為了解決武漢某片區用電負荷壓力,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開出華中地區首筆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獎勵金,多家虛擬電廠積極響應,最終3家中標,化解了該片區用電卡口。
什么是虛擬電廠?它并非“真正的電廠”,而是電力的智能“搬運工”,既可以向電網系統供電調峰,也可以增加用電負荷配合電網系統填谷。
8月5日12時41分,湖北電網用電最大負荷5864.6萬千瓦。今夏以來,湖北虛擬電廠參與“削峰填谷”61次,累計調節電量918.2萬千瓦時,這些電力可供上萬戶家庭用電4.6個月。
近日,支點記者走訪了虛擬電廠行業各方公司,一探湖北構建千兆瓦級虛擬“云端電廠”的進展。
探路商業化 打造虛擬電廠“資源一張圖”
“7月9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3.09萬元的精準響應獎勵金已開出?!痹S韜是武漢光谷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的職員,他與一家大型商超談定,通過削峰用電的方式,為武漢市某區用電高峰減緩用電負荷。
7月8日中午,武漢電網面臨歷史用電負荷壓力高峰,光谷綜合能源公司及另外兩家虛擬電力運營商協調近40家企業讓渡了1.5萬千瓦時的用電負荷。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營銷運營中心副主任柳婷婷介紹,這是華中地區首次成功實現虛擬電廠的“精準響應”負荷調控,獎勵資金合計達到近4.5萬元。
獎勵金額雖不大,但標志著華中地區首次成功實施虛擬電廠精準響應負荷調控。
在用電高峰時段,武漢市發展改革委授權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成立的武漢市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發起精準響應邀約,通過市場化手段開展精準負荷調控。
4月1日,華能湖北虛擬電廠成功中標電量6.55萬千瓦時。工作人員王昊介紹,虛擬電廠可響應電力市場供應變化,在用電高峰時段優化調整企業負荷。按照本次參調中標量計算,每年可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約0.19億干瓦時。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正在打造多元互惠的市場運營模式,通過“資源普查一市場培育一示范引領”的三步走策略,推動虛擬電廠市場化。
目前,國網湖北電力累計接入全省虛擬電廠38家,接人可調用戶數量2248家、終端資源12270個,總體報裝容量2200萬千瓦,接入及調節規模全國領先。
政策紅利以小資金博弈大市場
虛擬電廠的規?;l展,離不開政策與市場機制的雙輪驅動。
今年1月,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編制了《武漢市虛擬電廠發展實施方案》,從資源聚合、市場培育、典型示范、產業生態、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謀劃了未來3年的虛擬電廠發展路徑。
武漢計劃每年兌付1000萬元響應資金,以政府補貼、市場化運行的方式邀請虛擬電廠運營商自愿參與精準響應。同時,創新性設計了三種虛擬電廠的精準響應形式:日前、日內和準實時,分別對應不同單位價格計算方式。
從國家層面看,虛擬電廠產業正乘著政策的東風。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將虛擬電廠定義為“具備獨立市場主體資格的新型能源運營組織”,賦予其與火電廠、新能源場站同等參與電力市場的權利。
“從國外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虛擬電廠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網絡需要虛擬電廠模式來補充。”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對支點記者說,通過市場調節電力供需,虛擬電廠實現了電力系統瞬時能源的優化配置。
在上述業界人士看來,虛擬電廠以小資金撬動大市場,為電力行業市場化探路提供了新的路徑。
探索嘗鮮發展前景可期
雖然虛擬電廠政策頻出、備受關注,但是如何盈利仍待探索。
一位行業分析師直言,虛擬電廠本身不一定賺錢,要圍繞虛擬電廠的周邊找到賺錢的門路。如,為V2G(車網互動)充電樁、帶實時響應能力的儲能產品增加競爭力和溢價,或作為模塊促進綜合能源管理、能碳管理等軟件的銷售。
目前,各地積極開展綠電交易,探路虛擬電廠盈利模式。
走進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綠電綠證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仔細查看各行業用電數值的波動。今年上半年,武漢本地企業購買綠電6.20億千瓦時,綠證交易19.14萬張,成交數量超2024年全年2.7倍。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虛擬電廠 + 綠電綠證管理模式、交易模式的創新,為電力企業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據了解,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計劃到2026年將虛擬電廠可調節資源擴大至100萬千瓦,2025年力爭完成綠電交易20億千瓦時、綠證突破25萬張,打造國內新型電力系統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
“當前虛擬電廠的市場尚處于初步培育階段,與大型商超、水泥廠等單位的溝通成本較高?!痹S韜告訴支點記者,工廠端普遍擔心負荷調節會影響生產安全,用戶端存在信任缺失問題。
盤和林表示,國內虛擬電廠依然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市場化程度依然有所欠缺。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虛擬電廠開拓市場難度較大。但可喜的是,已有企業開始嘗鮮商業化,發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