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高層住宅作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其暖通空調系統能耗在建筑總能耗中占比較大。因此,優化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降低能耗,對于實現建筑節能減排目標、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的發展背景與重要性
1.1發展背景
1. 1. 1 能源現狀
傳統能源日益稀缺,且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據統計,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40% ,其中暖通空調系統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50%~60% 。在高層住宅中,由于人員密集、空間相對封閉,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問題更為突出[。
1.1.2政策推動
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低能耗建筑。我國發布了一系列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規范,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及《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等,對建筑的節能性能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了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的發展。
1.2 重要性
1. 2. 1 節能降耗
通過優化暖通空調設計,采用高效的冷熱源設備、合理的空調系統形式以及有效的節能控制策略,可顯著降低高層住宅的能耗,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1.2.2 環境保護
低能耗的暖通空調系統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例如,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緩解全球氣候變化。
1.2.3提高居住舒適度
合理的暖通空調設計不僅能滿足居民對室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方面的需求,還能通過優化通風和空調運行模式,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2高層住宅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特點
2.1 負荷特性
2.1. 1 圍護結構負荷
高層住宅建筑高度較高,圍護結構面積大,受外界氣候影響顯著。冬季通過外墻、外窗等圍護結構的熱量散失較多,夏季太陽輻射透過外窗和外墻傳入室內的熱量也較大,導致圍護結構負荷在總負荷中占比較大。根據相關研究,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圍護結構熱負荷可占總熱負荷的 60%~70% ;在南方地區,夏季圍護結構冷負荷可占總冷負荷的 30%~40% 。
2.1.2人員與設備負荷
高層住宅居住人員相對密集,人員散熱散濕以及家電設備散熱等產生的負荷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夏季,家電設備如電視、冰箱、電腦等的使用頻率增加,其散熱成為室內冷負荷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系統能耗分布
2.2.1冷熱源能耗
冷熱源設備是暖通空調系統能耗的主要部分。傳統的燃煤、燃油鍋爐以及風冷熱泵等冷熱源設備,能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例如,普通燃煤鍋爐的熱效率一般在 60%~70% ,風冷熱泵在低溫環境下制熱性能系數(COP)會大幅下降,導致能耗增加。
2.2.2輸配系統能耗
輸配系統主要為水泵、風機等設備。在高層住宅中,由于樓層較高,水系統和空氣系統的輸送距離長,阻力大,需要較大功率的水泵和風機來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從而導致輸配系統能耗較高。研究表明,輸配系統能耗可占暖通空調系統總能耗的 20%~30% 。
3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策略
3.1冷熱源選擇
3.1.1地源熱泵系統
利用淺層地熱能,通過地下埋管換熱器與土壤進行熱量交換。地源熱泵系統的制熱性能系數(COP)可達 3.5~4.5 ,制冷性能系數(COP)可達 4.0~ 5.8,相比傳統冷熱源設備節能效果顯著。冬季可從土壤中提取熱量用于供暖,夏季向土壤中排放熱量實現制冷。對于有一定綠地面積的高層住宅小區,地源熱泵系統具有較好的適用性。例如,某高層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為10萬 m2 ,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后,與傳統風冷熱泵系統相比,每年可節省電量約100萬kW?h[2]
3.1.2空氣源熱泵系統
以空氣為熱源,具有安裝方便、適用范圍廣等優點。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空氣源熱泵在低溫環境下的性能得到顯著提升。采用補氣增焓技術、變頻技術等,可使空氣源熱泵在 -20% 的環境溫度下仍能保持較高的制熱效率。在南方地區,空氣源熱泵系統可作為冷熱源的首選方案,既能滿足夏季制冷需求,又能在冬季提供較為經濟的供暖方式。
3.1.3太陽能輔助供熱系統
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傳統供熱系統相結合,利用太陽能這種清潔能源提供部分熱量。太陽能集熱器可安裝在屋頂或陽臺等位置,收集太陽輻射能加熱熱水,用于冬季供暖或生活熱水供應。在日照充足的地區,太陽能輔助供熱系統可有效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例如,在我國西北地區,某高層住宅采用太陽能輔助供熱系統,太陽能保證率可達 40%~50% ,每年可減少天然氣消耗約 20% 。
3.2 空調系統形式
3.2.1 多聯機系統
多聯機系統具有節能、靈活、占用空間小等優點,可根據室內負荷變化自動調節壓縮機頻率,實現按需供冷供熱,部分負荷下的能效比高。在高層住宅中,各房間可獨立控制,滿足不同住戶的個性化需求。例如,某高層住宅采用多聯機空調系統,相比傳統分體式空調系統,節能約 15%~20% 。
3.2.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風機盤管負責處理室內顯熱負荷,新風系統提供新鮮空氣并承擔部分潛熱負荷。該系統能夠較好地滿足室內空氣品質和舒適性要求,同時通過合理設計新風量和風機盤管的運行模式,可實現節能運行。例如,在過渡季節,可加大新風量,利用室外新風的自然冷量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制冷設備的運行時間[3]
3.2.3輻射空調系統
包括地板輻射供暖和天花板輻射供冷等形式。輻射空調系統通過低溫熱水或冷水在輻射板內循環,以輻射換熱的方式調節室內溫度。其優點是室內溫度分布均勻、舒適度高、節能效果好。地板輻射供暖的室內垂直溫度梯度小,人在室內活動時感覺更加舒適。同時,輻射空調系統的供水溫度相對較低,可與地源熱泵等低溫熱源較好地匹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
3.3 通風設計
3.3.1 自然通風
合理設計建筑的外窗開啟方式、位置和大小,可利用風壓和熱壓原理實現自然通風。在過渡季節和部分冬季、夏季時段,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系統的運行時間。例如,通過設置可開啟的外窗,形成穿堂風,能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在設計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建筑朝向,優化外窗的開啟角度和面積,以提高自然通風效果。研究表明,良好的自然通風設計可使室內空氣齡大幅降低,提高室內空氣質量[5]
3.3.2機械通風與熱回收
對于無法通過自然通風滿足通風需求的區域,可設置機械通風系統。同時,采用熱回收裝置,如轉輪式熱回收器、板翅式熱回收器等,回收排風中的熱量或冷量,用于預熱或預冷新風。熱回收效率一般可達60%~80% ,能有效降低新風能耗。在高層住宅的衛生間、廚房等區域,設置帶有熱回收功能的通風設備,既能保證室內空氣品質,又能實現節能。
3.4控制系統
3.4.1智能溫控系統
在每個房間設置溫度傳感器和電動調節閥,能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節空調末端設備的運行狀態。智能溫控系統可實現室內溫度的精確控制,避免過度制冷或制熱,降低能耗。例如,當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電動調節閥自動調節開度,減少空調末端設備的冷熱量供應。同時,用戶還可通過手機APP等方式遠程控制室內溫度,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3.4.2系統集中監控與優化運行
建立暖通空調系統的集中監控平臺,能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行參數、能耗數據等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和優化算法,實現系統的優化運行。例如,根據室外氣候條件、室內負荷變化等因素,可自動調整冷熱源設備的運行臺數、水泵和風機的頻率等,使系統始終運行在高效節能狀態。
4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案例分析
4.1 項目概況
某高層住宅項目為高品質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2萬 m2 ,最高26層,每層4戶。該地區夏季室外設計干球溫度為 35°C ,冬季室外設計干球溫度為 -4.2% 。建筑圍護結構采用節能設計,外墻保溫層厚度為60mm ,傳熱系數為0.4W/( m2?K) ,外窗采用斷橋鋁合金中空玻璃窗,玻璃遮陽系數為0.5,傳熱系數為2.0W/ ?m2?K) 。
4.2 暖通空調設計方案
4.2.1冷熱源系統
采用地源熱泵系統作為冷熱源。在小區地下室埋設雙U型管換熱器,管徑為 De25 ,有效換熱鉆井深度為 110m ,共埋設300組,間距不小于 4m 。地源熱泵機組選用2臺螺桿式熱泵機組(制冷量為 590kW ,
COP為5.78;制熱量為 560kW ,制熱COP為3.61)、1臺變頻螺桿式水冷機組(制冷量為 760kW ,COP為4.6),且每臺螺桿機組配備對應的冷凍泵和冷卻泵。
4.2.2 空調系統
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室內機選用直流無刷臥式安裝風機盤管,主流型號為FP-04,其性能參數為:風量 510m3/h ,冷量 4.12kW ,熱量6.54kW,功率 45W ,且風機盤管的風機設置低、中、高速,調節風盤的制冷量。新風系統選用全熱式新風系統,熱回收效率為 70% 。
4.2.3 通風設計
每戶的臥室、客廳等主要房間設置可開啟外窗,外窗開啟面積滿足自然通風要求。室內空調運行時段,開啟新風機,保證室內空氣品質的同時回收熱量。
4.2.4控制系統
安裝智能溫控系統,用戶可通過室內溫控器或手機APP調節室內溫度。同時,建立集中監控平臺,對暖通空調系統的設備運行狀態、能耗數據等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實現系統的優化運行。
4.3 設計效果分析
4.3.1 能耗對比
以夏季為例,該住宅項目選用的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耗電量與傳統VRV多聯機空調系統進行比較,主要設備耗電量可按下式計算:
螺桿機組耗電量 Σ=Σ 制冷量/COP水泵耗電量 Σ=Σ 有效功率/效率
VRV耗電量 σ=σ 制冷量/能效比
通過能耗模擬計算,當制冷主機分別為部分負荷及滿負荷運行時,其系統耗電量與多聯機系統的對比見圖1。
圖1兩種空調系統的耗電量對比

計算結果顯示,采用本設計方案后,與傳統VRV空調系統相比,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的耗電量有明顯減少,在不同冷負荷下,約節能 10%~20% ,且單一機組或組合機組接近滿負荷運行時的節能性更明顯。
4.3.2舒適性分析
通過現場測試和用戶反饋,室內溫度分布均勻,噪音較低,夏季室內溫度可穩定保持在 24°C~26°C ,冬季可保持在
,且在冬季極端天氣無需化霜而能為用戶提供穩定的供暖效果。室內空氣品質良好,空氣齡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住戶對居住舒適度的滿意度較高。
5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發展趨勢
5.1可再生能源與新技術應用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將應用于高層住宅暖通空調系統。同時,一些新技術如磁懸浮制冷技術、相變儲能技術等也將逐漸推廣應用,進一步提高系統的節能效果和運行性能。
5.2智能化與信息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將在暖通空調設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實現暖通空調系統的智能化控制、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等功能。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系統的能耗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能為系統的優化運行提供決策支持。
6 結論
綜上所述,低能耗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是實現建筑節能減排、提高居住舒適度的關鍵環節。通過合理選擇冷熱源、優化空調系統形式、加強通風設計以及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統等策略,可有效降低高層住宅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段理峰.低能耗超高層住宅建筑暖通空調設計[J].城市開發,2025(1):168-170.
[2]李玲,齊兵,李松.基于DeST軟件模擬的超低能耗建筑暖通空調系統適用性分析[J].暖通空調,2022,52(S1):307-311.
[3]吳劍林,李懷,于震,等.某近零能耗辦公樓暖通空調系統優化運行分析[J].建筑科學,2020,36(6):35-41.
[4]楊偉.輻射空調系統可利用的幾種節能技術分析[J].發電技術,2015,36(2):85-89.
[5]周超斌.自然通風對高層住宅空氣品質影響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