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2095-4085(2025)07-0121-03
0 引言
近年來,合肥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相繼獲得首批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22年“合肥‘1+5’建造模式”等三項創新工作舉措被住建部列為裝配式建筑發展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經驗。五年來,合肥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從原來不足8%,上升到40%以上[]。
1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規則和要求
隨著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不斷深入,合肥市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明確裝配率計算規則和要求。
1.1 裝配率計算規則
合肥市先后發布了三個裝配率計算相關文件,《合肥市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裝配率計算方法(試行)》(合建[2013]15號),《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方法(試行)》(合建〔2018]233號),《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方法(2020版)》(合建[2020]53號),明確裝配率如何計算。合肥市裝配率計算方法是在《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GB/T51129-2017)基礎上創新性的加入了“合肥‘1+5’建造模式”,對合肥市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
1. 2 裝配率要求
合肥市發布的《關于做好我市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合建產組辦[2019」13號)文件規定,重點推進區域實施裝配式建造技術的民用建筑裝配率不低于 50% ,積極推進區域實施裝配式建造技術的民用建筑裝配率不低于30%。
最近發布的《2024年合肥市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明確規定新建保障性住房項目(含棚改房、安置房、租賃住房、開發代建等)、人才公寓(含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住宅建筑均應采用裝配式建筑;政府投資或國有資金投資的單體地上面積5000m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其他地上2萬 m2 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5萬 m2 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區原則上應采用裝配式建筑;鼓勵工業用地上新建研發樓、辦公樓以及廠房(機房、車間)、倉庫等采用裝配式建筑[3]
經統計,合肥近些年裝配式建筑發展實施以來,裝配率要求主要有3種:不低于30%、不低于50%和不低于65%。
2不同裝配率要求下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方案選擇
針對不同的裝配率要求,需要制定相應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方案。裝配率要求越高,涉及的評價項越多,預制構件的種類就越豐富,裝配式建筑技術方案也就越復雜。
裝配式建筑是一個多系統集成的建筑形式,裝配率也是對各系統進行綜合評分的重要指標。不同裝配率要求下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配置情況見表1,不同裝配率要求下的裝配率評分見表2。下面分別從30%、50%、65%裝配率,闡述不同裝配率要求下的裝配式技術方案選擇。
表1裝配式建筑技術配置表

續表

表2裝配率評分表

2.1 30% 裝配率技術方案選擇
合肥市目前主要在積極推進區域,也就是各縣級區域實施裝配式建造技術的民用建筑裝配率不低于 30% 。
30% 裝配率屬于較低裝配率建筑,從建造成本、項目周期、施工難易程度等方面出發,一般裝配率為30% 的裝配式建筑,僅涉及Q1項的水平構件和Q2項的內隔墻非現場砌筑,預制構件種類主要包括預制疊合板、預制設備平臺板、預制樓梯、預制輕質隔墻板(預制ALC墻板),見表3。預制的水平構件實施范圍一般從一層頂開始預制,若遇到有架空層的情況,考慮到架空層點位與標準層不同,可能會從二層頂開始預制,預制輕質隔墻板(預制ALC墻板)一般從一層開始即實施,同樣一層若為架空層,一般從二層開始使用。 30% 裝配率的建筑由于僅涉及到水平構件,豎向構件的剪力墻和柱均為現場澆筑,故從結構計算而言還是按現澆結構對待。
表3預制構件類型

2.2 50% 裝配率技術方案選擇
合肥市目前主要在重點推進區域,也就是各區級區域實施裝配式建造技術的民用建筑裝配率不低于50%。
裝配式建筑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合肥市50%的裝配式建筑落地實施和竣工的項目已經非常之多,項目類型也較多。為落實裝配式建筑發展激勵政策,激發新建商品房項目應用裝配式建造技術的積極性,合肥市出臺了《合肥市裝配式建筑容積率獎勵實施細則(試行)指引》,對于裝配率為50%以上的裝配式建筑實施容積率獎勵,獎勵上限最大不得超過建筑單體地上建筑面積的 3% 。該政策的實施有力推動了裝配式建筑的市場化推廣與高質量發展[4]
50%的裝配率已屬于高裝配率,Q1、Q2、Q3、Q5均有涉及。Q1項中水平構件和豎向構件和Q2項中非承重圍護墻非現場砌筑、圍護墻與保溫、隔熱、裝飾一體化和內隔墻非現場砌筑都要考慮。50%裝配率的建筑涉及的預制構件種類主要包括預制疊合板、預制設備平臺板、預制樓梯、預制輕質隔墻板(預制ALC墻板)、預制飄窗、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預制混凝土內墻板。水平構件的實施范圍與30% 裝配率的建筑相同,豎向構件一般在構造邊緣構件層實施(以剪力墻結構為例)。 50% 裝配率建筑的結構體系通常為裝配整體式結構,結構計算需嚴格執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2014)、《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2016)等裝配式建筑相關規范的規定[5]。
2.3 65% 裝配率技術方案選擇
65% 的裝配率,對于裝配式建筑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案。
方案一,在 50% 裝配率的基礎上,將Q1項中的豎向構件和水平構件的得分增加,由于豎向構件比例增加對于裝配率的貢獻很小,所以一般是通過增加水平構件的比例。這個時候水平構件預制比例往往需達到80%,如此高的水平構件預制比例,像衛生間、屋頂等有水房間區域也要進行預制,這些位置對于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相對較難,后期容易出現滲漏問題。另外,由于預制構件量的增加,建造成本增加會很明顯[6]
方案二,采用干式工法樓面、地面,由于干式工法取消了現場濕作業,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施工周期,尤其當干式工法與地暖結合在一起時,優勢明顯。但由于此工藝還比較新,使用較少,尤其在住宅項目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實施過程中要嚴控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
方案三,采用集成廚房或集成衛生間,頂面選用防潮石膏板吊頂,管線采用分離式做法;墻面選用分離式墻板,面層選擇瓷磚,管線采用分離式做法;地面選用干式工法樓地面,面層選用瓷磚;飾面板材安裝完成后立刻安裝集成櫥柜系統,精裝及設備安裝到位,無需后期加裝改造。集成廚房或集成衛生間安裝相對方便,但會占用空間,墻面和地面對于用戶感受差異性較大,有一定的使用風險,實施過程中需要嚴控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
以上三種方案各有利弊,在實際項目中均有實施。
3結語
綜上所述,裝配率由低到高是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體現,也是裝配式建筑從最開始的單一化構件預制走向標準化、集成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的體現。當面對不同裝配率要求時,應綜合考慮設計、生產、施工、成本、客戶體驗等各環節因素,選擇出最合適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方案來實施,進而推動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任祿.當前安徽省裝配式建筑設計的問題與思考[J].安徽建筑,2017(3):33-34.
[2]何賢亭.裝配式建筑設計實施策略探討[J].江西建材,2023(5):468-470.
[3]GB/T51129-2017,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S].2017.
[4]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合肥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方法(2020版)(合建[2020]53號)[EB/OL].2020-04-28.
[5]合肥市生態環境局.裝配式建筑助力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OL].2023-09-28.
[6]GB/T51231-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