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一超導演的科幻動畫《黑門》中,強人工智能海豚最后對人類說:“好奇會將你們置于危險,但也幫助你們進步…在每時每刻都知曉結局的情況下,全知全能才是一種折磨。”動畫片中腦宇宙、腦機、機械骨骼這些硬科幻元素,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沙丘”系列科幻小說中,能預知未來卻又無比孤獨的雷托二世,他以犧牲自己的人類身體,變成一只沙蟲來鞏固自己3000年的統治。還有,在“銀河帝國”系列中,蓋婭星系的所有生物都是生命共同體,共享思維和記憶,其中的基因突變者“騾”,具有強大的心靈掌控能力,可以通過美輪美奐的聲光琴,于無形中取人性命,一統銀河大半疆域…當動畫這超現實載體,遇到科幻這一超現實題科幻動畫之美本欄目與共建 編撰/李怡琳 特約編輯/施慧媛 李金歡
本期觀察員:
周進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
徐一超 導演、編劇
莊維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1 你能找到動畫片中蘊含的科學知識, 并對應起來嗎?
1.《西游記》 A.月球探索
2.《嫦娥奔月》 B.動、植物學和地理學
3.《牛郎織女》 C.天鷹座a星和天琴座的主星
爸爸媽媽們小時候也看動畫片,《猴子撈月》中隱藏著影子的秘密;《雪孩子》將固態水雪孩子描畫得栩栩如生;《哆啦A夢》中神奇的時空穿梭和《鐵臂阿童木》的飛行噴射引擎,都是20世紀80年代孩子們的最愛。后來科幻電影逐漸盛行,《星際穿越》里的黑洞和蟲洞,《鋼鐵俠》中的超級裝備…動畫和科幻讓我們盡情享受想象帶來的美妙。
Q2 宇宙中有三角形的黑洞嗎?
宇宙中有三角形的黑洞嗎?為什么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如果說科幻是個有門檻的題材,那么好奇心就是降低門檻的“靈丹妙藥”,想象力就是充分享受科幻的“跳跳糖”。當我們看到《三體》里晦澀難懂的科學術語,不妨查閱一下,科學小知識手到擒來,理解它就會變得輕而易舉。比如,黑洞通常是由大質量恒星坍縮形成的,它們的形狀是由引力和物理規律決定的,通常是球狀、扁球狀或者圓盤狀,所以目前還沒有發現三角形的黑洞。再比如,根據廣義相對論,當你離一個大質量的天體越近的時候,時間流逝會變得緩慢,可能你的1秒鐘實際上已經過去了100年甚至更久。這么說來,牛郎和織女,可能真的是一天一見呢。
為什么大家喜歡看到 “世界末日” 話題?
賽博朋克的世界里,科技超級發達,但生活卻不美好。城市里到處都是閃閃發光的霓虹燈和摩天大樓,但是,住在這里的普通人卻過著艱難的生活,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錢,甚至被壞人欺負。還有的科幻電影中呈現出來地震、海嘯等情景。這種末世情節都在提示人們,科技發展像一頭兇猛的野獸,人類與其擔憂是否被人工智能替代,或者遭遇其他形式的毀滅,不如科學地控制和利用技術,做好分辨和選擇。所謂的保護地球其實是在保護人類自己,否則,也許未來人類真得去月球求得一份差事了。
福樓拜曾說“科學跟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會合。”優秀的科幻作品和動畫片,是藝術和科學結合的綜合體,讓人們欣賞動畫之美、感受科學之美、體驗技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