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億形狀各異、色彩不同的三維粒子,堆積出水墨的飄逸感,“粒子水繼承了傳統的水墨美學,首創“粒子水墨”技術,讓中國動畫電影在三維技術上從此有了新突破。片中,海底世界的流光溢彩打破了三維動畫一貫的擬真風格,以數億粒子堆積形成具有流動飄逸感的水墨形態,為觀眾呈現從海底深處到云端之上無比絢麗的生命力,構建出全新的視覺奇觀。
“我帶著對畫面的無比期待前往,又帶著對故事的無比震撼離開。”2023年,一位北大學生看完《深海》如此當觀眾跟隨女主角參宿一起走進深海世界,看到她眼中的大海時,無不為其驚艷。往來翕忽的游魚,信水飄蕩的水母,舒展羽翅的飛鳥,繽紛絢麗一如天空與大海倒置,恢弘壯麗又帶著深不可測的詭秘,每一幀畫面仿佛
浮翠流丹,陸離斑駁,任何華麗詞匯都不足以形容那一刻銀幕呈現帶給觀眾的震撼。這便是《深海》的“粒子水墨”特效留給觀眾的初印象。區別于大眾印象中中國水墨畫的溫潤,《深海》通過高飽和度的色彩賦予了深海世界前所未有的縱深感和空氣感。而在這場深海歷險中,田曉鵬團隊首創的“粒子水墨”特效幾乎應用于全片。
對《深海》來說,粒子水墨不止是視覺奇觀,而是真正做到創新技術為角色敘事服務。這對當時的中國動畫電影來說,極其難得。影片開篇一改往日“幽暗室息”的深海形象,色彩大膽夢幻,暗合著剛踏上找媽媽路途的參宿此時內心充滿希望。至影片后段參宿和南河告別時,畫風巨變,背景中南河的家鄉下著紛飛大雪,一片灰蒙蒙的,參宿小心翼翼地問南河:“我們還會再見面的…對嗎?”而南河卻笑著搖頭。從極盡絢麗之能事,到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流動其間的“粒子水墨”仿佛參宿的情緒追蹤器,層層遞進,牽引著觀眾的情緒。
不僅如此,如果說片中“深海”隸屬于參宿的夢境,反映著她的感受,那么粒子水墨技術儼然就是連接參宿與觀眾的窗口,隨著海洋時而明媚旖旎,時而恐怖陰沉,時而像一筆筆抹上去的油畫,時而像捧一把撒出來的細沙,讓人窺見其意。田曉鵬導演曾透露:“參宿是根據自己的心情在塑造這個世界”。而這或許正是他創造“粒子水墨”特效的初衷。
創新動畫技術 中國答案之一
美國是三維動畫的巔峰,日本很多導演都在二維上做了各種各樣的探索,那中國還有沒有探索的空間?《大圣歸來》之后,田曉鵬思考著這一問題。恰好他非常喜歡海,并且又是天文愛好者,執拗地認為“海應該像天空一樣,魚在里面暢游的時候,多彩且有很多變化的層次感。”《深海》的故事就是這樣慢慢流淌出來的。影片圍繞著一個小女孩的夢境展開,想象力空間極大,于是田曉鵬將目光投向中國的傳統水墨畫風,后者講究虛實相間,契合影片氣質。
明明做三維動畫,卻用水墨畫概念圖。2014年,《深海》制作團隊遭遇巨大技術挑戰。畢竟拍海底生物,如果做得具象,既沒特點也沒有中國動畫的特色;想做得更加飄逸寫意,怎么讓它動起來?成了難題。為此,團隊邀請到以水墨、巖彩畫風見長的藝術家張漁作為美術指導,開始了對“水墨 + 數字”的探索。也因為無從參考,僅是讓《深海》的第一張概念圖“動”起來,制作團隊就用了兩年。此時時間定格在2016年,距離電影正式上映長達7年。
如果說讓水墨畫“動”起來是普通難度,那么顛覆性地讓中國水墨畫色彩變得豐富,難度指數堪稱地獄級。《深海》團隊通過大量實驗,實拍記錄洗潔精、牛奶等流體與各色丙烯相混的過程,為水墨“暈染上色”。此外,主創們在畫稿時有意將傳統水墨畫的線條,與西方印象派注重瞬間氛圍與感受、對自然光線與色彩變化的敏感捕捉特性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了技術上的探索創新。《深海》中具有鮮明東方海洋氣質的斑斕層次,便是這樣誕生的。
田曉鵬曾說:“如果不能創新,我可能不會做這部動畫”。相比《大圣歸來》利用不同中國傳統美學元素的融合講述故事,《深海》獨創了屬于中國的全新三維動畫形式,“粒子水墨”賦予了中國水墨畫全新生命力。他還表示,會將粒子水墨新技術共享給國內其他公司,“絕對是全部共享,包括對流程簡化和降本的探索。通過我們在技術上的鋪墊,讓動畫人專注于藝術表達和題材探索,我們踩過的坑、吃過的虧,希望其他人不再踩。”以融合上百種色彩的水墨國畫作為美術概念,呈現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觀,以及對國風色彩美學的創新,是中國動畫人給世界動畫交出的方案之一。
《哪吒之魔童鬧海》 (2025年)
貼士粒子水墨動畫
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在2025年春節檔以顛覆性的敘事、極致的視覺美學和深刻的情感內核,再次點燃觀眾對傳統神話的熱情。其中不乏粒子水墨技術的身影。相較《深海》,《魔童鬧海》的粒子水墨技術完成了更新升級,通過自主研發的“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等先進技術手段,將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氣韻生動”融入3D動畫。影片中,1900萬粒子流在昆侖玉虛宮穹頂奔涌,單幀渲染72小時,只為還原其散點透視神韻。《魔童鬧海》營造了“似有還無”的東方玄幻意境,讓觀眾驚艷不已。
主要成就: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第2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特別貢獻影片獎
國動畫的邊界。 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粒子水墨技術無疑拓寬了中 國產動畫作品也嘗試了粒子水墨動畫技術。作為中國傳 也為中國動畫人打開了創作空間。除了《深海》,其他 粒子水墨技術是田曉鵬帶給中國動畫電影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