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浪潮的席卷下,電子商務行業已然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其發展之迅猛,市場之廣闊,對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其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能否為行業輸送適配的專業人才,進而影響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向。然而,當前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暴露出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在數字化、智能化加速發展,AI技術深度融入電商領域的當下,深人探究職業教育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創新培養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既有利于中職學校自身的教育改革,更能為電子商務行業的持續繁榮提供人才支撐。
一、電子商務行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特點
從實際需求來看,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呈現出多維特點。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人才具備扎實的網絡營銷技能,能夠熟練運用搜索引擎優化(SEO)、搜索引擎營銷(SEM)、社交媒體營銷等手段,精準推廣產品和服務,更要掌握AI驅動的智能營銷工具,如基于機器學習的個性化推薦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的智能客服等。同時,數據分析能力也至關重要,電商從業者需要能夠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交易數據,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還要熟練掌握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技巧,包括店鋪搭建、商品管理、訂單處理等,這也是必備技能之一。從綜合素質角度來看,由于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變化日新月異,所以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不斷提出新的營銷思路和運營模式,以適應市場競爭。
由于電商業務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因此從業者需要具備出色的溝通協作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供應商、客戶等進行高效溝通,以確保業務的順利開展。在AI賦能的環境下,創
新更體現在如何將AI技術與電商業務深度融合。而且,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這也是行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從而贏得客戶信任。
二、基于職業教育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分析
(一)專業培養定位模糊
當前,一些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上不夠明確,往往相互借鑒,缺乏自身特色。特別是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廣泛,涵蓋了管理、商務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基本技能,試圖培養出“全能型”人才。然而,這種培養模式引發了一些問題。一方面,由于培養方向的不清晰,這些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在理論研究上,難以與知名中職院校的畢業生相媲美。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能力上,他們又不如大專院校的畢業生。這現象反映了中職院校在電商人才培養上所面臨的困境。為改變這一現狀,中職院校應當結合實際,調整人才培養策略。既要注重理論教育,又要強化實踐鍛煉,從而培養出既有理論素養又有實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下,還需明確將AI技術應用能力納入培養定位,避免與行業前沿需求脫節。
(二)實踐體系不全面
目前,一些中職院校已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能,并開始建立電子商務實驗室,致力于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然而,從整體情況來看,這些實驗室的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實驗室的設備相對陳舊,與快速發展的電商行業相比,顯得有些落后。其次,所使用的模擬軟件功能有限,操作方式也比較單一,這導致實驗室難以真實模擬電子商務企業的實際運營環境。尤其在數字化智能化場景下,現有的實踐體系缺乏AI相關的實踐項自和工具,無法滿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需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中職院校應當加大對電子商務實驗室的投人,更新設備,引進先進的模擬軟件,豐富操作模式,力求讓實驗室的實踐教學更貼近實際工作場景。
(三)課程設置欠妥
在當前教育環境中,許多中職院校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過于簡化,他們認為這個專業僅僅是將“電子”技術與“商務”活動相結合。基于這樣的認識,院校在設置課程時,往往缺乏明確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課程內容通常包括管理學和計算機學的基礎課程,雖然覆蓋了廣泛的知識領域,但往往缺乏深度。結果是,學生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這些知識都是淺嘗輒止,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實際工作。當他們真正步人工作崗位時,會發現實際工作需求遠比他們在學校學得復雜,因此難以順利地開展工作。此外,電子商務行業是一個發展迅速、變化多端的領域,新的知識、技術和觀念不斷涌現,要求從業者要不斷學習適應。然而,許多中職院校的課程一旦確定,就很難進行及時更新。這種僵化的課程設置,導致畢業生難以跟上行業的發展步伐,從而在就業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
(四)師資水平有限
在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個相對較新的學科領域,其開設的時間并不算很長。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那些正經歷職業教育改革的中職學校中,真正具備電子商務專業背景的教師數量相當有限。此外,大多數教師在完成中等職業教育后,便直接進入中職院校擔任教學工作,他們雖然在理論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詣,但普遍缺乏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從事電子商務管理的實踐經驗。由于教師隊伍中實戰經驗的缺失,這無疑會對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學生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實際操作能力,阻礙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三、基于職業教育的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創新培養對策
(一)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電商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專業化的特點。中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針對這一現狀,中職院校應當立足自身特色,靈活調整人才培養策略。為此,應采取“分類培養、強化實踐”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對電商專業進行細化。可以將專業方向細分為電商技術維護、物流管理、數字營銷、跨境貿易等多個領域,并增設AI電商應用、智能數據分析等新興方向。在課程安排上,建議設置一套通用基礎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內容,以打牢學生的專業基礎[]。同時,提供多樣化的專業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選擇。
這種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能夠滿足行業對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有更多自主權。并強調培養學生運用AI技術解決電商問題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完成學業后,就能適應電商行業的多元化需求,并在特定領域內發揮專長,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
(二)構建實踐教學創新體系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培養應用型電商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趨勢,建議中職院校以“雙創”目標為核心,重新構建電商專業的教學體系。在此過程中,中職院校應當緊跟行業動態,根據市場需求,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實踐教學框架。其包括實驗課程、技能競賽和企業實習等多個環節,以確保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例如,在校內建立電商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真實的電商運營環境。同時,引入AI模擬運營平臺,讓學生體驗智能客服、AI營銷等場景,這樣學生在理論學習之外,還能親身體驗電商的操作流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此外,還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運營中,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商行業的實際需求。并且要定期更新和升級教學軟件,確保教學內容與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保持同步。這樣不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讓學生掌握最前沿的電商技能4。最后,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實踐的教學效果。這套體系既要能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又要能客觀反映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優化課程體系科學設計
針對當前中職電商課程設置與產業需求脫節的問題,建議構建“動態調整、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首先建立行業調研機制,每學期開展企業走訪,根據崗位需求變化及時更新課程標準。課程設置可分為“核心 + 方向 + 拓展”三大模塊:核心課程占比 45% ,涵蓋電商運營、數字營銷、跨境電商等基礎內容;方向課程占比 30% ,設置直播電商、智能物流、數據分析等前沿模塊,并新增AI電商應用、電商智能決策等課程;拓展課程占比 25% ,包括創新創業、新媒體運營等跨界內容。同時,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建議與頭部電商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開發“項目化 + 案例化”教材。例如在直播電商方向,可引人MCN機構真實運營案例,將直播間搭建、流量運營等實戰內容轉化為教學模塊。并建立“課程一競賽一認證”聯動體系,將 1+ X證書標準融入教學,組織學生參與“互聯網 + ”大賽、電商直播技能賽等賽事,實現“以賽促學、以證促教”。實踐教學可以采用“三階遞進”模式:第一學年通過虛擬仿真平臺進行店鋪運營模擬;第二學年承接企業真實項目開展實戰訓練;第三學年安排跟崗實習進行全流程實操。為保障教學效果,還需建立校企雙元評價體系,將企業導師評分、項目成果、理論考核相結合。通過動態調整課程內容、強化產教融合,突出AI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使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同頻共振,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四)強化師資隊伍專業建設
在電商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針對職業教育特點,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師資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引進高級職稱的電商教師來擔任學科帶頭人,以此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領導力量。這些經驗豐富的教師既能提升教學水平,還能帶動整個教學團隊的專業成長。尤其要引進具備AI技術背景或電商AI應用經驗的教師。其次,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教師實戰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應當定期安排教師到本地電商企業參與實際管理工作,讓他們親身體驗行業動態,從而將最新的行業知識帶回課堂,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并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AI電商項目實踐。此外,推進教學改革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驗室的建設和實踐課程的開發,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活動,以此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應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取相關資格認證,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最后,還要實施雙師型人才引進計劃,以此來構建校企協同的育人機制。如聘請電商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實踐導師,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行業視角,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五)把握行業發展前沿趨勢
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給傳統教育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讓中職學生緊跟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必須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優化教學內容。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電商已成為電商行業的重要分支。課程應涵蓋移動端電商平臺的使用、移動支付、APP營銷等內容,讓學生掌握移動電商的基本運營技巧。此外,物聯網技術在電商物流、智能倉儲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課程應介紹物聯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電商中的應用,為學生打開新的技術視野。隨著電商與金融結合的日益緊密,了解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知識對于電商專業的學生來說也至關重要。課程內容可以包括網絡支付、網絡融資、數字貨幣等。
在電商領域,AI技術正深刻改變行業生態。數據分析是提升營銷效果、優化用戶體驗的關鍵,課程應教授學生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以指導商業決策,同時要引人AI數據分析模型和工具的教學。通過將這些前沿課程與傳統的理論教學相結合,學生既能夠掌握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還能夠增強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企
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四、總結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電商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提升。中職院校應抓住職業教育改革的機遇,依據“雙創”理念,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電商人才,建議中職院校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師資隊伍,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緊跟行業趨勢,更新內容,注重實踐性和前瞻性,融入前沿課題。師資隊伍建設應引進實戰經驗人才,提升教師專業技能,鼓勵企業實踐。并在實踐教學中加大實驗設施投入,建立電商實驗室,開展模擬運營和項目策劃等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 自
參考文獻
[1]王圓,周勝安.基于文本挖掘的職業教育人才需求分析與核心課程改革啟示——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23,22(10):59-66.
[2]張婷.職業教育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數字化技能人才育訓模式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4(22):33-36.
[3]肖學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整體解決方案研究——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職教通訊,2017(14):25-31.
[4]廖相永,馮先榕,章黎,等.提質培優背景下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平南縣職校為例[C]//2024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24:1-2.
責編/馬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