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的一個周末,多年未見的好朋友小怡突然告訴我她要結婚了,讓我去做伴娘。我真心為她高興,一口答應下來并當即訂了車票。
上學時,小怡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吃貨”,因為貪吃,在學校和家里鬧了不少笑話。
后來,我們各自離開家鄉,聯絡也少了,不過她的朋友圈仍然一如既往地充滿美食誘惑,就連最普通的饅頭小菜在她的描述下也格外有吸引力。
婚禮上,新郎鄭重其事地宣誓:“我以后一定會給你做好多好吃的飯菜!”
小怡則大聲回應道:“我一定會全部吃光!”
在 賓客們善意的哄笑聲中,我恍惚想起網上看到的一個故事:同樣是在婚禮上,新郎對新娘說:“我要一輩子給你做飯。”新娘則回答:“我要一輩子吃你做的飯。”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充滿愛與幸福的生活總有著相似的模樣。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古人將纏綿的浪漫寄托于人間煙火,于平凡之中誕育詩意,一餐一飯,簡簡單單,盡是愛和期望。
無論是在文人墨客筆下,還是在普通老百姓口中,一席盛宴是愉悅的享受,兩盞淡茶是寧靜的時光,極致的美味和粗淡的口感都可以成為情感的載體,凝結那些美好珍貴的記憶。能夠在恰當的時間、適宜的地點,和喜歡的人一起吃飯,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過 完 年 回 來,大家聊起自己在老家過年那些好玩的事兒。說到家里過年的氛圍,小雨給我們講了一段“老年人的愛情故事”,著實讓我們這些自詡已經看破紅塵的年輕人狠狠地羨慕了一把。
小雨說,春節前她和老媽一起包著餃子,聊起了爸媽的愛情史。
老媽一邊搟餃子皮兒一邊對小雨說:“熱戀的時候覺得他什么都好,長得高,有點帥,而且勤奮好學。廠里偷偷喜歡你爸的大姑娘有不少,但你爸說,他一見我就生出了想攜手一輩子的念頭。
“我當時覺得他老土,但是架不住他死纏爛打,天天去廠里接我下班。久而久之,我倆就在一塊兒了。
“如今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一開始的英俊小伙變成了油膩大叔,我不得不接受他大 肚 腩、臭襪子亂丟、打呼嚕 這 些 臭 毛 病。他這人啊,年齡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幼稚,有的時候真想捶死他又怕沒人洗碗。”
老媽嘴上說著嫌棄,可小雨看到她眼里滿是溫柔。小雨告訴我們,她知道老媽很幸福。
從小雨記事起,老爸就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他每天去鍛煉前一定會把飯做好,方便老媽一起床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他鍛煉回來又去洗碗,他說女人的手就是用來呵護的,這些小事就應該男人來做。可這些小事,他一做就是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