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無論天上、地上,還是水里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秘非常久遠的歷史一它們,就是昆蟲。
地球上的“三最”傳奇
昆蟲個體雖小,但卻是整個生物圈中著名的三最生物,即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
說它們種類最多,是因為昆蟲占地球已知生物種類的 60% ,占整個動物已知種類的 70% 以上。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蟲種類約為100多萬種,但仍有許多昆蟲尚未被發現。據保守估計昆蟲在地球上的種類約有1000萬種這是任何生物所無法比擬的。
說它們數量最大,是因為整個地球上昆蟲的數量多到無法統計,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天文數字!我們無法確定地球上有多少個螞蟻巢,有多少個蜜蜂巢,但我們知道一個較大的螞蟻巢就約有幾萬個個體,而在肥沃的士壤中每平方米就有約10萬個蟲蟲個體。由此,可想而知地球上的昆蟲數量有多么巨大。
說它們分布最廣,是因為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幾乎都可以找到昆蟲高山湖泊、冰原沙漠、動物植物,包括我們人類身上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地球上的“資深居民”
昆蟲不僅數量驚人,更擁有悠久的演化歷史。早在距今3.5億年前的泥盆紀,原始昆蟲就已出現;到距今2.7億年前的石炭紀就出現了有翅昆蟲。在古生代后期,昆蟲大量出現,它們的出現比恐龍還要早數千萬年,而人類出現至今才僅僅幾百萬年……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為什么恐龍和三葉蟲都滅絕了,而昆蟲還活在地球上呢?這是因為它們長有能飛行的翅,食量又比大型動物少得多,再加上超強的繁殖能力,個體小易于躲藏一這些都是昆蟲能存活到現在的主要原因。
昆蟲還有許多特別的地方,比如我們的骨頭是包在肉中的,可昆蟲的骨骼在外(外表皮),肉在其內。還有昆蟲的復眼是由很多小眼組成,家蠅的一個復眼約有4000個小眼,蝴蝶約有10000個,蜻蜓有20000個,所以它們的復眼對近距離移動的物體非常敏銳,而且視野非常寬闊。
花樣百出的求生絕技
有了上述特點還不夠,漫長的進化讓昆蟲掌握了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生存智慧和絕技。
首先,為了躲避天敵的捕食,它們學會了一種特殊的本領偽裝術。許多昆蟲經過巧妙偽裝后,將自己與周圍環境融合在一起,既能逃避天敵的傷害,同時又能突然出擊,捕捉自己喜愛的獵物。那些本領高強,偽裝巧妙的種類延續了下來,而技術粗糙的昆蟲,最終被其他生物給予了一步到“胃”的溫暖。如螽斯、螳螂的保護色,竹節蟲、枯葉蝶、葉子蟲的擬態,都是昆蟲界經典的偽裝絕技。竹節蟲不僅能把自己偽裝得與樹枝或者葉片一模一樣,并且還會模擬風吹樹葉似的擺動,很難被發現;枯葉蝶將自己偽裝成一片枯葉,混雜在枯枝落葉中;甚至一些蝴蝶與蛾子的幼蟲將自己偽裝成鳥類的糞便,雖不雅觀,但效果真不賴。
其次,是欺騙或謦戒。許多昆蟲反其道而行,將自己高調地顯示給對方,通過鮮艷醒目的色彩以及多次對天敵的痛苦刺激來警告對方一一自己身帶劇毒,你要敢吃我,就讓你難受。因為這些顏色能讓對手聯想到不痛快的感覺,如嘔吐、灼痛等中毒癥狀,這就是警戒色。大多數昆蟲身體確實有毒,讓捕食者不爽,但也有少部分聰明的家伙混水摸魚,借用其他昆蟲的鮮艷外衣來冒充自己有毒,欺騙對手,以贏得生存的空間。
另外,還有一些昆蟲會模擬兇猛動物的眼睛,如蛇的眼睛或貓頭鷹的眼睛。當它遇到危險時,馬上就向你展示出類似貓頭鷹的兩只眼睛,這足以嚇退那些膽小的鳥類。還有些昆蟲通過裝死來欺騙迷惑對手,受到驚嚇的甲蟲會從樹枝上跌落到地上,然后一動不動,靜靜等待幾分鐘,然后翻身快速爬走,遇到腦子不好使的對手這招還是蠻管用的。
有的昆蟲通過長期取食一些有毒素的植物(如非洲的長翅鳳蝶)使身體中毒素累積,當然它們自己是不會被毒死,但天敵捕食后,會引起劇烈的不適,幾次之后形成條件反射,就再也不會去捕食它們,這樣其個體就能獲得生存下來的機會。還有的昆蟲,在遇到危險時,直接從身體上分泌出一些刺激性的物質(如葉甲),或是直接噴射出毒液(如屁步甲),讓對手大吃苦頭,從而贏得機會借以逃生。
還有就是群居行為,比如蚜蟲、蝽象的若蟲、蛾子的幼蟲以及一些斑蝶等常常群集在一起,利用數量集中生活以躲避天敵,這種方式被稱為“群居行為”,通過形成群體來增強防御能力,也可理解為“稀釋效應”。稀釋效應是將個體混跡在群體中來降低自身被捕食的概率。群居行為是一種動物反捕食的策略,在海洋的魚類天空的鳥類中也經常能見到這種現象,通過群體協作提高生存機會。
歷經幾億年時間的錘煉,小小的昆蟲進化出各種各樣的生存技能,形成如今花樣百出的物種多樣性。人類也從昆蟲身上獲得了很多的益處,從最早的動物蛋白到藥物應用,從昆蟲的翅到飛機的機翼,從昆蟲的復眼到照相機的新功能,都體現了現代仿生學的作用。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還需繼續向身邊這些可愛的生物們虛心學習。
這就是昆蟲,一種讓你既愛又恨的節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