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深邃而廣博,他核心思想之一的“仁”更是流傳千古,影響深遠。在《論語》中,我們可以找到“愛人”“忠恕”等對于“仁\"的不同表達。而前一段時間,我在生活中也親身感受到了別人施予我的“仁”。
每天上學,我都會路過一條喧囂的小胡同。在那里,有一位老爺爺總是句僂著背低聲吆喝著賣烤腸。他中等身材,留著長長的胡須,額頭上的累累皺紋就像一條條小溪。聽人說,老爺爺得了腦部疾病,擺攤是為了籌集手術費用。
那天是期末考試的日子,我像往常一樣來到了老人的小攤,輕聲說道:“爺爺,麻煩給我來一個牛肉香腸。”當我伸手去包里取錢時,卻發現昨天因為緊張備考而忘帶錢了。
我尷尬地笑了笑,對老爺爺說:“爺爺,不好意思。我沒帶錢,烤腸我不買了。”沒想到,老爺爺卻微笑著對我說:“沒事,這個烤腸算我請你了。”他和藹地將噴香的肉腸遞在我手中,這一瞬間我感到他的身影仿佛高大了許多。我騎上車,感激地說:“謝謝爺爺,這錢我一定還給您!”
暑假結束后,我帶著一百元錢,滿心歡喜地來到小胡同,想還給老爺爺并幫助他做手術。然而,當我再次經過那條胡同時,卻發現老爺爺并不在那里。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大嬸在那個攤位上賣菜。我向大嬸打聽老爺爺的去向,她告訴我:老人已經得到了好心人的捐助,進行了手術。但是他的身體大不如前,可能再也不會回來擺攤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后來我才明白,老人對我的這種善意和好心人對他的捐助行為,都是孔子所說的“仁”,是“泛愛眾、而親仁”的真實體現。從那以后,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們要把仁愛精神傳遞下去,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幫助他人,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社會。